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反应釜主体外壁上与反应釜托架相固定,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上部为反应釜上盖,所述的反应釜上盖上分别设有反应釜入液口和上盖散热口,所述的反应度主体的中部为反应釜内腔,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和反应釜上盖之间通过隔离板相隔开,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所述的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延伸至反应釜内腔内分别呈若干相互连通的冷却支管散开,所述的左入水管分别于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相接,所述的右入水管分别与第三水管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而且可以避免出水口和入水口的堵塞。
A new type of cooling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添加剂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行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设备,大部分的化工生产都是在高于室温的温度环境下进行的,并且在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对于稳定到恒定的温度十分困难,现有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一般采用夹套、盘管等结构,传热结构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由于传热结构单一,往往传热比较慢,加热物料和冷却物料时间比较长,化工生产一般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热结构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设备利用率不高,目前,有降温要求的反应釜,都采用夹套冷却的方式,此类方式降温速度慢,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冷却水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而且在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出水口和入水口的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温效果好且可以防止冷却水管被堵塞的新型式冷却反应釜。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反应釜主体外壁上与反应釜托架相固定,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上部为反应釜上盖,所述的反应釜上盖上分别设有反应釜入液口和上盖散热口,所述的反应度主体的中部为反应釜内腔,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和反应釜上盖之间通过隔离板相隔开,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所述的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延伸至反应釜内腔内分别呈若干相互连通的冷却支管散开,所述的冷却支管盘绕安装在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壁上,所述的左入水管分别于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相接,所述的右入水管分别与第三水管相接。优选的,所述的散热风扇与设在反应釜主体外壁的散热风扇电机相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水管上设有二通阀,所述的第二水管上设有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的第一三通阀上设有第一水箱连接管,所述的第二三通阀上设有第三水管和第二水箱连接管。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水管跨过所述的第一水管通过第二三通阀与所述的第二水管相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水箱连接管和第二水箱连接管均设在水箱的上方,所述的第一水箱连接管侧方设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的第二水箱连接管侧方设有第二抽水泵。优选的,所述的反应釜主体下方设有压缩空气机,所述的压缩空气机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水管。优选的,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优选的,所述的反应釜主体底部为反应釜下盖,所述的反应釜下盖上设有反应釜出液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而且本技术通过第一三通阀装置和第二三通阀装置来控制冷却水进出水方向,让水流动的方向变换流动,使得出水口和入水口的水垢疏松脱落并被冲洗出管道外,避免出水口和入水口的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向冲洗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向冲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图1所示,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1,所述的反应釜主体1的反应釜主体外壁上与反应釜托架4相固定,所述的反应釜主体1的上部为反应釜上盖2,所述的反应釜上盖2上分别设有反应釜入液口203和上盖散热口201,所述的反应度主体1的中部为反应釜内腔,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和反应釜上盖2之间通过隔离板3相隔开,所述的隔离板3上设有散热风扇202,所述的反应釜主体1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左入水管501和右入水管502,所述的左入水管501和右入水管502延伸至反应釜内腔内分别呈若干相互连通的冷却支管5散开,所述的冷却支管5盘绕安装在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壁上,所述的左入水管501分别于第一水管503、第二水管504相接,所述的右入水管502分别与第三水管507相接。所述的散热风扇202与设在反应釜主体外壁的散热风扇电机204相接。所述的第一水管503上设有二通阀902,所述的第二水管504上设有第一三通阀701和第二三通阀702,所述的第一三通阀701上设有第一水箱连接管505,所述的第二三通阀702上设有第三水管507和第二水箱连接管504。所述的第三水管507跨过所述的第一水管503通过第二三通阀702与所述的第二水管相接504。所述的第一水箱连接管505和第二水箱连接管506均设在水箱10的上方,所述的第一水箱连接管505侧方设有第一抽水泵9,所述的第二水箱连接管506侧方设有第二抽水泵901。所述的反应釜主体1下方设有压缩空气机8,所述的压缩空气机8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水管504。所述的隔离板3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的反应釜主体1底部为反应釜下盖6,所述的反应釜下盖6上设有反应釜出液口。结合图2所示,设在第一水管503上的二通阀902关闭,水箱10的水从第一水箱连接管505进入水管,由第二水箱连接管506流出管道。结合图3所示,设在第一水管503上的二通阀902开启,水箱10的水从第二水箱连接管506进入水管,由第二水箱连接管505流出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而且本技术通过第一三通阀装置和第二三通阀装置来控制冷却水进出水方向,让水流动的方向变换流动,使得出水口和入水口的水垢疏松脱落并被冲洗出管道外,避免出水口和入水口的堵塞。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反应釜主体外壁上与反应釜托架相固定,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上部为反应釜上盖,所述的反应釜上盖上分别设有反应釜入液口和上盖散热口,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中部为反应釜内腔,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和反应釜上盖之间通过隔离板相隔开,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所述的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延伸至反应釜内腔内分别呈若干相互连通的冷却支管散开,所述的冷却支管盘绕安装在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壁上,所述的左入水管分别于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相接,所述的右入水管分别与第三水管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反应釜主体外壁上与反应釜托架相固定,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上部为反应釜上盖,所述的反应釜上盖上分别设有反应釜入液口和上盖散热口,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中部为反应釜内腔,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和反应釜上盖之间通过隔离板相隔开,所述的隔离板上设有散热风扇,所述的反应釜主体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所述的左入水管和右入水管延伸至反应釜内腔内分别呈若干相互连通的冷却支管散开,所述的冷却支管盘绕安装在所述的反应釜内腔壁上,所述的左入水管分别于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相接,所述的右入水管分别与第三水管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风扇与设在反应釜主体外壁的散热风扇电机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式冷却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管上设有二通阀,所述的第二水管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伟雄,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三水区永华利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