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59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包括内轮、内轮,所述内轮设置在外轮之内,外轮可绕内轮自由旋转。所述内轮内侧包括1‑2个套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对力量和运动协调性要求较小,各年龄人群都可以参与此项运动。占地面积较小,每个家庭都可以配备;不存在安全危险;运动者的双腿无论是合起来还是分开的情况,都可以在用手支撑的情况下,做快速悬空旋转运动;运动监测设备和显示屏幕的联用,使得使用者可以实时了解自己已经旋转的圈数和消耗能量的等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
技术介绍
鞍马是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起源于欧洲,罗马人曾利用木制马来训练骑手。19世纪德国体操家F.L.杨把这种木马砍头去尾作为体操器械。1896年鞍马被列为体操比赛项目。鞍马被认为是男子体操六个项目中最难的,除双手之外的任何身体部位都不能接触鞍马,整套动作不能停顿,鞍马项目的动作除上法、下法、各种交叉摆越以外,几乎均由并腿全旋为主。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鞍马上用手臂支撑,并且让腿部带动身体进行各种旋转,无疑是需要很强的臂力和腹肌力量和整体协调的能力,所以,把大部分爱好者拒之门外。另外,鞍马体积较大,不适宜住家面积较小的家庭摆放。而且,鞍马毕竟属于体操,各种动作如果出现失误,会存在一定的人身安全风险。经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公告号为2392561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鞍马全旋训练器;公告号为CN201361421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全旋转体训练器。以上二者均是在鞍马的一侧增设以鞍马为中心的旋转器具,用于鞍马全旋转体训练时人体进行连续的近似圆形的曲线运动,但是所增加的附件结构复杂,重量较大,不方便搬动和使用,也容易伤到站在周围的人;而且,必须要与鞍马配套训练,占地面积比较大;而且旋转的圆心固定,所以不能做全旋移位类动作的练习;而且两腿都固定在一个脚套中,不能做分腿练习。公告号为CN8610664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鞍马全旋训练器,它由悬挂绳、垂直转轴、旋转支架、旋转体和脚套组成。训练时,将脚放入脚套中即可训练鞍马全旋等动作。但是,此使用此训练器练习时,双腿只能合并束缚于同一个脚套中,双腿不能分开分别转动练习,因为,如果每只脚都分别用一个脚套,那么旋转过程中两根悬挂绳就会缠绕在一起;而且,一旦悬挂绳必须要找一个高点进行固定,对运动的环境要求高,运动也局限在悬挂绳所能覆盖的半径范围之内。公告号为CN2016925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旋移位训练健身器,它包括底架滚轮组件、设在底架滚轮上的圆环组件和脚套支架。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可在任何大于6平方米的平整地面上进行几十种的全旋移位、移位转体等动作的联系,既无须与鞍马配套训练,也不受悬挂绳的限制,节省训练器具和训练场地,安全可靠,使运动员更好地模拟各种全旋移位的动作训练,也可做健身器材使用。但是,其缺点在于:(1)双腿都被限定在同一器械内部,不能做分腿的动作;(2)该器械只能在地面移动,不能做快速悬空旋转的动作,因为,底架从空中落地的时不能保证垂直向下,因而会撞坏地面,运动也会被迫终止;同时也非常容易两只脚的器械撞在一起,或器械滚轮组件撞在脚上,非常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运动者体力要求较小,占地较小的,安全可控的,特别是可以在用手支撑的情况下做双腿可以分别做悬空旋转和移位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轮1、外轮2,所述内轮1设置在外轮2之内,外轮2可绕内轮1自由旋转;所述内轮1内侧包括1-2个套脚孔3。在所述外轮2外附有软质材料层4;所述软质材料层4为橡胶、硅胶、乳胶或海绵制成。所述套脚孔3内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层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层5由海绵制成。所述弹性材料层5上还设置有紧固带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层5为气囊7,所述气囊7可通过电机8控制进气和排气;开始使用时,使用者把腿部插入内设气囊7的所述套脚孔3中,通过开关9开通电机8进气功能,所述气囊7开始充气,调整到合适气量时,腿部由于气囊7夹持,而稳定地固定在所述套脚孔3中时,停止充气,使用者开始运动;至运动结束,使用者再通过开关9开启电机8的排气功能,便于使用者抽出腿部。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外轮2或内轮1中设置运动监测装置10、充电口11、充电电池12、充电装置13、显示屏幕14;所述显示屏幕14上可以显示所述运动监测装置10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及所述充电电池12的剩余电量;所述的运动数据包括所述外轮2的旋转次数、运动时间、运动消耗的卡路里、心率;各种用电设备的电能来自于所述充电电池12;所述充电电池12的电能来自于所述充电口11外接电源充入或来自于所述外轮2旋转时由充电装置13经能量转换充入的电能。所述运动监测装置10检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以通过无线数据传输部件15通过蓝牙方式传到使用者的手机上。所述外轮2靠脚尖一侧21的半径小于所述外轮2靠膝盖一侧22的半径;所述套脚孔3靠脚尖一侧31的半径小于所述套脚孔3靠膝盖一侧32的半径;所述外轮2靠脚尖一侧21的半径大于15厘米,防止使用者的脚尖在旋转时与地面剐蹭。所述外轮2与内轮1的接缝处有刷毛16覆盖,防止使用者衣物卷入内轮1和外轮2的缝隙中。通过设置在所述外轮2内侧的轴承17,来实现外轮2绕内轮1自由旋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对力量和运动协调性要求较小,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参与此项运动。因此适应受众众多;(2)占地面积较小,使用者在客厅卧室等很小面积的场所就可以开展运动,因此每个家庭都可以配备本技术的健身设备;(3)因为是使用双手支撑在地面或适当垫高的地面上做旋转运动,因此使用本设备不存在安全危险;(4)一个内轮内设置一个套脚孔的设备适合双腿分别套一个本技术的设备;而一个内轮内设置两个套脚孔的设备可以适合双腿都置于一个设备中的情况。以上两种设备适合做不同的运动动作。因此可以进行的运动也更加多样,不容易产生厌倦。(5)运动者的双腿无论是合起来还是分开的情况,都可以在用手支撑的情况下,做快速悬空旋转运动。(6)运动监测设备和显示屏幕的联用,使得使用者可以实时了解自己已经旋转的圈数和消耗能量和剩余电量等数据。附图说明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1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1纵切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纵切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横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单孔健身轮右腿落地左腿悬空示意图。图7:是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单孔健身轮左腿落地右腿悬空示意图。图8:是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双孔健身轮悬空旋转示意图。图9:是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双孔健身轮落地旋转示意图。图中有:1:内轮;2:外轮;3:套脚孔;4:软质材料层;5:弹性材料层;6:紧固带;7:气囊;8:电机;9:开关;10:运动监测装置;11:充电口;12:充电电池;13:充电装置;14:显示屏幕;15:数据传输部件;16:刷毛;17:轴承层;21:外轮靠脚尖一侧;22:外轮靠膝盖一侧;31:套脚孔靠脚尖一侧;32:套脚孔靠膝盖一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健身装置包括内轮1、外轮2,所述内轮1设置在外轮1之内,内轮1可在外轮2内侧通过设置在外轮2内侧的轴承层17自由旋转;一个所述内轮1内侧包括1个套脚孔3。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健身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轮(1)、外轮(2),所述内轮(1)设置在外轮(2)之内,外轮(2)可绕内轮(1)自由旋转;所述内轮(1)内侧包括1‑2个套脚孔(3);在所述外轮(2)外附有软质材料层(4);所述软质材料层(4)为橡胶、硅胶、乳胶或海绵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于腿部在平地上做鞍马旋转运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轮(1)、外轮(2),所述内轮(1)设置在外轮(2)之内,外轮(2)可绕内轮(1)自由旋转;所述内轮(1)内侧包括1-2个套脚孔(3);在所述外轮(2)外附有软质材料层(4);所述软质材料层(4)为橡胶、硅胶、乳胶或海绵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脚孔(3)内侧设置有弹性材料层(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层(5)由海绵制成;所述弹性材料层(5)上还设置有紧固带(6)。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层(5)为气囊(7),所述气囊(7)可通过电机(8)控制进气和排气。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健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轮(2)或内轮(1)中设置运动监测装置(10)、充电口(11)、充电电池(12)、充电装置(13)、显示屏幕(14);所述显示屏幕(14)上可以显示所述运动监测装置(10)检测到的运动数据及所述充电电池(12)的剩余电量;所述的运动数据包括所述外轮(2)的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定祥武政杨芳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润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耕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