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55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穴位针,包括外筒、针头和弹簧,所述针头包括针尖和针座,针尖在针座前端,针座后端有针筒接口,针筒接口与针尖内腔连通,所述外筒后端开口,针座前端在外筒内,针座与外筒滑动配合,外筒内壁有卡棱A,针座外壁有与卡棱A配合的卡棱B,卡棱A在卡棱B前方,卡棱A和卡棱B均沿周向设置,卡棱A和/或卡棱B为弹性材质,所述弹簧卡在针座前端与外筒内壁之间,弹簧沿外筒轴向设置,针尖在弹簧内,外筒前端连有探头,探头在针尖正前方,探头和外筒前端开有出针通道,出针通道将外筒内腔和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穴位针,能够在确定的穴位位置进行注射,确保注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穴位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穴位针。
技术介绍
穴位针又叫水针疗法,是用药液注射得病部位的痛点或穴位内,用以引起周围神经反应,改善病变组织的血行和营养状态,调整机体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以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能控制和改善症状,这种疗法既能高疗效,又能节省药物,是一种中西结合的新疗法。在实施穴位注射之前,医护人员需使用带探头的探棒来按压穴位,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但注射时,又需移开探棒,导致注射时穴位位置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穴位针,能够在确定的穴位位置进行注射,确保注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的穴位针,包括外筒、针头和弹簧,所述针头包括针尖和针座,针尖在针座前端,针座后端有针筒接口,针筒接口与针尖内腔连通,所述外筒后端开口,针座前端在外筒内,针座与外筒滑动配合,外筒内壁有卡棱A,针座外壁有与卡棱A配合的卡棱B,卡棱A在卡棱B前方,卡棱A和卡棱B均沿周向设置,卡棱A和/或卡棱B为弹性材质,所述弹簧卡在针座前端与外筒内壁之间,弹簧沿外筒轴向设置,针尖在弹簧内,外筒前端连有探头,探头在针尖正前方,探头和外筒前端开有出针通道,出针通道将外筒内腔和外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卡棱B在外筒内,所述外筒后端开口处内径小于卡棱B最外侧外径。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外壁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外径大于外筒后端内径,限位凸起在外筒后方。进一步的,还包括按压片,所述按压片与针座外壁连接,按压片径向设置,按压片不在限位凸起前方。进一步的,所述卡棱A后侧面和卡棱B前侧面均为斜面。进一步的,所述卡棱A后侧面和径向面的夹角与卡棱B前侧面和径向面的夹角互补。进一步的,所述卡棱A前侧面和棱B后侧面均为径向平面。进一步的,所述针座、针尖、外筒、探头和出针通道同轴。进一步的,所述探头前端面为圆环。进一步的,所述针筒接口连接注射针筒,注射针筒与针筒接口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探头按压人体来确定穴位位置,穴位位置确定后通过按压片将针座向前推进,针尖从探头前端出针通道伸出,准确的扎进穴位里,卡棱A和卡棱B配合使针尖位置保持,针座后端的针筒接口连接注射针筒,注射针筒与针座可拆卸,在注射时,可一次针扎,通过更滑注射针筒注射多种药物,减轻患者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外筒、11-卡棱A、12-探头、13-出针通道、2-针头、21-针尖、22-针座、221-卡棱B、222-按压片、223-针筒接口、224-限位凸起、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的穴位针,包括外筒1、针头2和弹簧3,针头2包括针尖21和针座22,针尖21在针座22前端,针座22后端有针筒接口223,针筒接口223连接注射针筒,注射针筒与针筒接口223可拆卸连接,针筒接口223与针尖21内腔连通,外筒1后端开口,针座22前端在外筒1内,针座22与外筒1滑动配合,外筒1内壁有卡棱A11,针座22外壁有与卡棱A11配合的卡棱B221,卡棱A11在卡棱B221前方,卡棱A11和卡棱B221均沿周向设置,卡棱A11和/或卡棱B221为弹性材质,卡棱A后侧面和卡棱B前侧面均为斜面,卡棱A后侧面和径向面的夹角与卡棱B前侧面和径向面的夹角互补,卡棱A前侧面和棱B后侧面均为径向平面,卡棱B221在外筒1内,外筒1后端开口处内径小于卡棱B221最外侧外径,针座22外壁有限位凸起224,限位凸起224外径大于外筒1后端内径,限位凸起224在外筒1后方,还包括按压片222,按压片222与针座22外壁连接,按压片222径向设置,按压片222不在限位凸起224前方,弹簧3卡在针座22前端与外筒1内壁之间,弹簧3沿外筒1轴向设置,针尖21在弹簧3内,外筒1前端连有探头12,探头12在针尖21正前方,探头12前端面为圆环,探头12和外筒1前端开有出针通道13,出针通道13将外筒1内腔和外部连通,针座22、针尖21、外筒1、探头12和出针通道13同轴。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持外筒1,使用探头12按压人体穴位,通过人体酸涨感确定穴位准确位置,保持此位置,按压按压片222,使针尖21通过出针通道13从探头12前端伸出,针尖21扎进穴位,通过针筒接口223与注射针筒连接,注射药物。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穴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针头和弹簧,所述针头包括针尖和针座,针尖在针座前端,针座后端有针筒接口,针筒接口与针尖内腔连通,所述外筒后端开口,针座前端在外筒内,针座与外筒滑动配合,外筒内壁有卡棱A,针座外壁有与卡棱A配合的卡棱B,卡棱A在卡棱B前方,卡棱A和卡棱B均沿周向设置,卡棱A和/或卡棱B为弹性材质,所述弹簧卡在针座前端与外筒内壁之间,弹簧沿外筒轴向设置,针尖在弹簧内,外筒前端连有探头,探头在针尖正前方,探头和外筒前端开有出针通道,出针通道将外筒内腔和外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穴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针头和弹簧,所述针头包括针尖和针座,针尖在针座前端,针座后端有针筒接口,针筒接口与针尖内腔连通,所述外筒后端开口,针座前端在外筒内,针座与外筒滑动配合,外筒内壁有卡棱A,针座外壁有与卡棱A配合的卡棱B,卡棱A在卡棱B前方,卡棱A和卡棱B均沿周向设置,卡棱A和/或卡棱B为弹性材质,所述弹簧卡在针座前端与外筒内壁之间,弹簧沿外筒轴向设置,针尖在弹簧内,外筒前端连有探头,探头在针尖正前方,探头和外筒前端开有出针通道,出针通道将外筒内腔和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棱B在外筒内,所述外筒后端开口处内径小于卡棱B最外侧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外壁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外径大于外筒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佳廖天南代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