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枕头
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枕头。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高低枕多采用记忆棉或乳胶等材料制成,由于上述材料具有强度较低,拉伸压缩变形量小等特点,将上述材料制备高低枕时需要对枕头进行整体填充。这导致高低枕与人体接触的部分热量散失较为困难,使用者在使用上述高低枕的过程中容易出汗,进而影响使用的舒适性。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文献提供了一种网格结构枕头。但是由于上述枕头为单一高度,这使得该枕头存在无法贴合使用者的头部和颈部曲线,为头部和颈部提供尽量相同的支撑。同时由于使用人群中对高度的要求不一致,或由于床垫软硬,入睡姿势等因素的影响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有变化。此外该枕头中含有气垫层,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容易错位漏气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枕头,以解决现有的枕头无法兼具散热性好和舒适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枕头,包括:第一网格支撑层和第二网格支撑层,第一网格支撑层的下表面贴合设置在第二网格支撑层的上表面上,且第一网格支撑层与第二网格支撑层均为弹性支撑层;第二网格支撑层包括:头部支撑部和第一颈部支撑部,将第一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枕头,包括:第一网格支撑层(10)和第二网格支撑层(20),所述第一网格支撑层(10)的下表面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一网格支撑层(10)与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均为弹性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包括:头部支撑部(22)和第一颈部支撑部(21),将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的最大高度记为H1,所述头部支撑部(22)的最大高度记为H2,所述H1>所述H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包括:第一网格支撑层(10)和第二网格支撑层(20),所述第一网格支撑层(10)的下表面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第一网格支撑层(10)与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均为弹性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包括:头部支撑部(22)和第一颈部支撑部(21),将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的最大高度记为H1,所述头部支撑部(22)的最大高度记为H2,所述H1>所述H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还包括:第二颈部支撑部(23),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23)通过所述头部支撑部(22)延伸至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将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23)的最大高度记为H3,所述H2<所述H3<所述H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的最大高度为25~95mm,所述头部支撑部(22)的最大高度为15~8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颈部支撑部(23)的最大高度为15~85mm。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支撑层(20)包括:第一可变形壁,所述第一可变形壁形成第一闭合结构;及多个第二可变形壁,且所述多个第二可变形壁在所述第一闭合结构中交错设置,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龙,韩振斌,崔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优梦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