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和鞋面,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的底面分布设有若干柱形橡胶;鞋面顶部设有开口,鞋面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鞋底的上缘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鞋底本体的底面分布设置若干柱形橡胶,基于柱形橡胶进行细节处理,使得不同区域的柱形橡胶能协同作业,更好的保护人体脚踝部位,防止受伤;通过在鞋面顶部设有开口并在鞋面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鞋面与穿着者脚部的贴合度高、包裹性好,使得柱形橡胶可以与鞋面更好的配合,进一步对穿着者的脚部、特别是脚踝进行保护,在保证产品穿着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舒适性和健康性的提升,满足不同穿着者对于旅游鞋的稳定支撑的不同需求。
A kind of tourism shoes with stable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
本技术涉及鞋类的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更好的保护人体脚踝部位、防止受伤的稳定支撑旅游鞋。
技术介绍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用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人们对鞋子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外观上要具有美感,而且在舒适性方面要求更高。在我国,制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鞋业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已然形成十分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平台。当前,我国基本占据全球中低端的鞋产品市场,而依循行业发展规律,基于传统制鞋大国,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纷纷转向高端市场,今后中国制鞋业的发展方向必然亦是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为了给这种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鞋类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必经之路。旅游鞋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穿着率最高的鞋子之一。旅游鞋鞋底平坦,可塑性大,富有弹性,对人们跑、跳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故此当今很受大众欢迎。一般情况下,旅游鞋作为休闲鞋类产品的一种,其设计主要考虑穿着的轻便性和舒适性,能够满足人们散步、轻松活动状态下足部保护的需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在行走、运动场景下的足部舒适需求越来越高,脚踝在人体行走和运动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受力不均或鞋子支撑力不足的原因导致受伤,考虑踝部扭伤的原因,主要包括准备活动不充足、砂土场地不平、穿着的鞋不合适、锻炼时精力不集合、跳跃跑动时踩到不平整物等,鞋类个性化生产的瓶颈问题集中体现在鞋的舒适性研究上,鞋的舒适性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而现有技术中的旅游鞋的研究还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日益细分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旅游鞋产品无法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日益细分化的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稳定支撑旅游鞋。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的底面分布设有若干柱形橡胶;所述鞋面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鞋面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鞋底的上缘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鞋底的柱形橡胶的直径自鞋底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所述鞋底的柱形橡胶间的密度自鞋底后部至前部均匀增大。优选地,所述鞋底的柱形橡胶的长度自鞋底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优选地,所述鞋底前部的柱形橡胶的直径自鞋底前部内侧至外侧均匀减小。优选地,所述柱形橡胶的底部设有防滑刺。优选地,所述鞋底底面的前部与水平面呈角度α设置,0<α≤36°。优选地,所述鞋底的外侧环设有斜槽纹。优选地,所述鞋面上分布设有若干透气孔。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2个后端分别设于鞋底两侧的后部上缘的调节片,2个所述调节片的前端朝向开口前侧的鞋面中部相对设置,所述调节片的前端设有双排孔,2个所述调节片的双排孔间配合设有绑带。优选地,所述调节片的前端朝向鞋面前部设有若干固定扣,所述绑带与固定扣配合设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稳定支撑旅游鞋,通过在鞋底本体的底面分布设置若干柱形橡胶,基于柱形橡胶进行细节处理,使得不同区域的柱形橡胶能协同作业,更好的保护人体脚踝部位,防止受伤;通过在鞋面顶部设有开口并在鞋面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鞋面与穿着者脚部的贴合度高、包裹性好,使得柱形橡胶可以与鞋面更好的配合,进一步对穿着者的脚部、特别是脚踝进行保护,在保证产品穿着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舒适性和健康性的提升,满足不同的穿着者对于旅游鞋的稳定支撑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技术涉及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1和鞋面2,所述鞋底1包括鞋底1本体,所述鞋底1的底面分布设有若干柱形橡胶3;所述鞋面2顶部设有开口4,所述鞋面2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鞋底1的上缘配合设置。本技术中,鞋体整体包括了鞋底1、鞋面2,鞋底1保证了对于穿着者的有效支撑,而鞋面2整体对于穿着者的足部进行包裹。本技术中,在鞋底1的底面分布设置若干柱形橡胶3,基于柱形橡胶3进行细节处理,使得不同区域的柱形橡胶3能协同作业,更好的保护人体脚踝部位,防止受伤;具体来说,鞋底1本身为二次发泡材料,其轻质柔软,足部触感更好,而为了保证旅游鞋本身不发飘,故将鞋底1设计为颗粒底结构,结合发泡材料特性,缓冲地面冲击力,保护脚踝。本技术中,合理设置鞋面2结构,将鞋面2设置为一片式结构,在鞋面2顶部设置开口4,并将鞋面2的底部直接与鞋底1的上缘接合,使得穿着者可以更为便利的穿脱鞋子,并以一片式结构保证旅游鞋对于脚部的包裹。本技术中,在鞋面2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保证了鞋面2与穿着者脚部的贴合度高、包裹性好,使得柱形橡胶3可以与鞋面2更好的配合,进一步对穿着者的脚部、特别是脚踝进行保护。本技术在保证产品穿着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舒适性和健康性的提升,满足不同的穿着者对于旅游鞋的稳定支撑的不同需求。所述鞋底1的柱形橡胶3的直径自鞋底1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所述鞋底1的柱形橡胶3间的密度自鞋底1后部至前部均匀增大。所述鞋底1的柱形橡胶3的长度自鞋底1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所述鞋底1前部的柱形橡胶3的直径自鞋底1前部内侧至外侧均匀减小。所述柱形橡胶3的底部设有防滑刺5。本技术中,鞋底1结构创新设计为均体回弹柱状,即柱形橡胶3,根据足底压力分布情况,并在前掌和后跟位置设计差异性柱形橡胶3,对脚部进行保护。本技术中,基于后跟为初始着地位置,着地瞬间承受整体的重量和底面的冲击,同时前掌为回弹抓地位置,需要增加行走稳定性的人体行走规律,故鞋底1的柱形橡胶3的直径自鞋底1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密度自鞋底1后部至前部均匀增大,即后跟处的柱形橡胶3较大,使得缓冲距离增加,同时间隙也较大,使得缓冲面积增加,两项缓冲叠加,对后跟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前掌处大面积分布柱形橡胶3,可以增加鞋底1的前掌位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强,行走稳定性增加。本技术中,为了进一步增加鞋底1的柱形橡胶3对脚部、特别是脚踝位置的缓冲作用,鞋底1的柱形橡胶3的长度自鞋底1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即后跟位置落下后可以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缓冲,进一步增加了着地瞬间对后跟获得的冲击的保护作用。本技术中,根据人体行走规律,前掌左右侧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具体来说,鞋底1前部的柱形橡胶3的直径自鞋底1前部内侧至外侧均匀减小,以达到最佳耐磨回弹效果。本技术中,为了保证柱形橡胶3对于人体的承载效果,保证人体的平衡,故在柱形橡胶3的底部设置防滑刺5,保证柱形橡胶3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本技术中,一般情况下,后跟位置的柱形橡胶3的侧面上还可以设置若干槽结构,进一步增加着地瞬间柱形橡胶3对后跟获得的冲击的保护作用。所述鞋底1底面的前部与水平面呈角度α设置,0<α≤36°。本技术中,为了防止穿着者在跑跳过程中,前掌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导致的脚踝不适或受损,故将鞋底1底面的前部设置为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设置,能够在接触地面的第一瞬间起到缓冲、稳定保护的作用。所述鞋底1的外侧环设有斜槽纹6。本技术中,在鞋底1的外侧环设斜槽纹6,保证了穿着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和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的底面分布设有若干柱形橡胶;所述鞋面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鞋面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鞋底的上缘配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包括配合设置的鞋底和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的底面分布设有若干柱形橡胶;所述鞋面顶部设有开口,所述鞋面上配合设有若干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鞋底的上缘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柱形橡胶的直径自鞋底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所述鞋底的柱形橡胶间的密度自鞋底后部至前部均匀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的柱形橡胶的长度自鞋底后部至前部均匀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前部的柱形橡胶的直径自鞋底前部内侧至外侧均匀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支撑旅游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橡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志敏,胡泽彦,
申请(专利权)人: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