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万友专利>正文

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306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由固定管、连接管和储水桶组成,固定管和连接管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它解决了蜜蜂飞逃后高空盘旋,久等蜂王不至后引发呼鸣进而影响其他蜂群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其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
技术介绍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是高级社会昆虫,以群体为单位过着社会性生活。蜜蜂的存在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营养丰富的滋补保健性蜂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蜜蜂授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且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蜜蜂飞逃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这是蜂群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的表现,当原巢的条件不再满足蜂群继续生存时便会整体迁徙到其他适合的地方筑巢安居,从而有利于蜜蜂种群的繁衍和继续发展,若蜂群留在原巢可能会导致全群覆灭,但这对养蜂人则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会给养蜂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损失。在大型规模化养蜂场中,为了便于管理,养蜂箱都是集中放置在一处,而为了防止蜜蜂飞逃的现象发生,经常采取的办法是剪去蜂王的一侧翅膀(但要将该翅前缘脉的大半留下),使其不能飞翔,但是这种方法会带来另一个副作用:由于限制了蜂王的起飞,飞逃或者分群出来的蜜蜂只好在空中盘旋回绕等待蜂王,且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蜂群会发出锐利的呼鸣,这种呼鸣声会引起其他蜂群的恐慌,致使其他蜂群相继飞出纠结成一团,且由于分属不同的蜂群,蜜蜂之间会相互撕咬造成大规模的伤亡,给蜂业主造成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止蜜蜂飞逃后集结成团影响其他蜂群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管(1)外壁的中部设有一个厚度为2mm的圆环状堵结;固定管(1)的长度为6-9cm,内径1.2cm,壁厚4mm。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2)长度为22-30cm,内径2.1cm,壁厚1mm。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3)外壁设有与储水桶(7)桶口相应的螺纹,进水口(3)高1.5cm,内径2cm。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水膜(5)高度为6mm。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孔(6)设有三排,相互之间的间隔为5mm,每个通气孔的直径为3mm。本技术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桶(7)为能盛1500ml液体的塑料瓶。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使用时先在蜂场中每20箱蜂处设立一个高6m、宽0.7m的收蜂器,并在蜂箱靠近底部的中央开设一直径2.2cm的备用孔,把固定管插入备用孔中,并在储水桶中灌入水和食盐100:1的液体;当蜂业主发现蜜蜂飞逃现象开始时,关闭蜂箱的其他出入口,将连接管套在固定管上,固定管上的堵结能够防止整个固定管缩入蜂箱中,然后将储水桶拧在进水管上,撕开密封膜,储水桶中的淡盐水即会从滴水孔滴入连接管,连接管另一端的堵水膜使得整个连接管下部都蓄有淡盐水,同时由于固定管的管壁厚度高于连接管,使得连接管内的淡盐水不会回流至蜂箱中,因此每个途经固定管飞出的蜜蜂翅膀都会在连接管内被打湿,离开连接管的蜜蜂即不会飞得太高,且由于翅膀被打湿急需立刻结团休憩,蜜蜂飞逃出蜂箱后会在蜂场中设置的收蜂器中重新结团,既不会影响其他蜂群也不会飞离蜂业主的可寻范围。本技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它解决了蜜蜂飞逃后高空盘旋,久等蜂王不至后引发呼鸣进而影响其他蜂群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其实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固定管;2-为连接管;3-为进水管;4-为滴水孔;5-为堵水膜;6-为通气孔;7-为储水桶;8-为密封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实施例2: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固定管1外壁的中部设有一个厚度为2mm的圆环状堵结;固定管1的长度为6-9cm,内径1.2cm,壁厚4mm。实施例3: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固定管1外壁的中部设有一个厚度为2mm的圆环状堵结;固定管1的长度为6-9cm,内径1.2cm,壁厚4mm。连接管2长度为22-30cm,内径2.1cm,壁厚1mm。实施例4: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固定管1外壁的中部设有一个厚度为2mm的圆环状堵结;固定管1的长度为6-9cm,内径1.2cm,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由固定管(1)、连接管(2)和储水桶(7)组成,所述的固定管(1)和连接管(2)均为中空的不锈钢管状结构,固定管(1)一端插入蜂箱内另一端插入连接管(2)中,连接管(2)的侧壁上设有圆形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顶端密封,仅在管口中央开有一滴水孔(4),进水管(3)上方设有可套在进水管(3)外的储水桶(7),储水桶(7)的底部开有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用密封膜(8)密封;连接管(2)上设有进水管(3)的同侧壁上开有通气孔(6),连接管(2)远离固定管(1)的一端管口处设有堵水膜(5)。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蜜蜂防逃湿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管(1)外壁的中部设有一个厚度为2mm的圆环状堵结;固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万友张连华
申请(专利权)人:瞿万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