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沁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26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搅拌、自动加热、能够保持恒温、节能环保、便于倒取沁泡种子的一种沁种装置。该装置包括盛液桶,盛液桶内设置有沁种桶,沁种桶的外侧壁和底板均设置有多个漏液孔,沁种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盛液桶的敞口处设置有盖体,该沁种装置在使用时,先将盖体打开,取出沁种桶,然后将适量的沁种溶液加入到盛液桶内,再将需要沁泡的种子装入沁种桶内,然后再将沁种桶固定在盛液桶内,沁泡结束后,只需打开盖体,向上提拉沁种桶,便可将沁种溶液通过漏液孔全部沥出,进而可以将沁泡好的种子全部倒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适合在植物种子沁泡技术领域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沁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种子沁泡
,尤其是一种沁种装置。
技术介绍
沁种是农业种植的一项流程,是指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沁种,沁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沁种的目的是使种谷较快地吸水,达到能正常发芽的含水量。干燥的种子含水率通常在15%以下,生理活动非常微弱,处于休眠状态。种子吸收水分后,种皮膨胀软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随着水分进入细胞,种子中的酶也开始活化。由于酶的作用,胚的呼吸作用增强,胚乳贮藏的不溶性物质也逐渐转变为可溶性物质,并随着水分输送到胚部。种胚获得了水分、能量和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和氧气条件下,细胞才开始分裂、伸长,突破颖壳(发芽)。可见,要使种子萌发,首先必须使它吸足水分。不过,种子并不是有水就能发芽,它至少必须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15—18%的水分才能开始发芽,吸水量达到自身重量40%时才能正常发芽。现有的沁种通常是人工进行的,沁种时,将种子置于沁种箱体内,再向沁种箱体内热水和冷水,将热水和冷水充分混合形成55-60℃的温水,并向沁种箱体内加入沁种需要的药物,上述沁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将药物加入沁种箱体时,不能对水和药物进行自动的搅拌,水温不能够保持恒定,无法自动加热,在对种子进行沁泡时,沁种箱体内的水的温度会持续的降低,不能保证种子所需的沁泡温度的需求,且不方便倒取沁泡的种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搅拌、自动加热、能够保持恒温、节能环保、便于倒取沁泡种子的一种沁种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沁种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盛液桶,所述盛液桶内设置有上端敞口的沁种桶,所述盛液桶和沁种桶的横截面均为圆环形状,所述沁种桶的外径小于盛液桶的内径,所述沁种桶的上端面与盛液桶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沁种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盛液桶内,所述沁种桶的外侧壁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液孔,所述多个第一漏液孔均完全贯穿沁种桶的侧壁,所述沁种桶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液孔,所述多个第二漏液孔均完全贯穿沁种桶的底板,所述沁种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杆的直径小于沁种桶的内径,所述转杆的下端与沁种桶的底板内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中心轴线与沁种桶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杆,每个搅拌杆的一端固定在转杆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且与沁种桶内侧壁、沁种桶底板内表面均存在间隙,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耙齿,所述多个耙齿的上端均固定在搅拌杆上,所述多个耙齿的下端均沿转杆的中心轴线方向向下延伸,每个耙齿的下端面均与沁种桶底板内表面存在间隙,所述转杆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异形块,所述盛液桶的敞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敞口封闭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圆形盖板和环形筒体,所述圆形盖板的直径与环形筒体的外径相等,所述环形筒体的上端面固定在圆形盖板的下表面,所述环形筒体的中心轴线与圆形盖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盛液桶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环形轴承,所述环形轴承的内圈直径与盛液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轴承的内圈固定在盛液桶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环形轴承的外圈直径与环形筒体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完全贯穿圆形盖板,所述异形孔的大小、形状均与异形块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当盖体将盛液桶封闭时,所述异形块位于异形孔内。进一步的是,所述盛液桶外侧壁上端固定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与盛液桶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所述环形板位于环形轴承下方,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与环形筒体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环形板上表面设置有光伏发电组件、驱动电机、蓄电池,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环形筒体通过传动结构相连接,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套设在环形筒体外侧壁上的从动齿轮,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位于同一高度且互相啮合。进一步的是,所述盛液桶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环形板上还设置有计时器、单片机,所述加热棒、温度传感器、单片机、计时器均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加热棒与蓄电池之间设置有开关,所述计时器、开关、温度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相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沁种桶外侧壁上端的多个矩形凸起,所述多个矩形凸起沿沁种桶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每个矩形凸起的上端面均与沁种桶的上端面重合,每个矩形凸起的长度与沁种桶的外半径之和等于盛液桶的外半径,还包括设置在盛液桶敞口上端面的多个缺口,所述多个缺口沿盛液桶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所述多个缺口与多个矩形凸起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缺口的宽度与矩形凸起的宽度相匹配,每个缺口的深度的与矩形凸起的厚度相匹配。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搅拌杆的数量为三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沁种装置在使用时,先将盖体打开,取出沁种桶,然后将适量的沁种溶液加入到盛液桶内,再将需要沁泡的种子装入沁种桶内,然后再通过固定装置将沁种桶固定在盛液桶内,由于设置有固定装置,便可轻松的将沁种桶固定在盛液桶内,进一步的是,沁种桶的外侧壁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液孔,多个第一漏液孔均完全贯穿沁种桶的侧壁,沁种桶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液孔,多个第二漏液孔均完全贯穿沁种桶的底板,这样沁种溶液便可通过第一漏液孔和第二漏液孔进入到沁种桶内,从而使种子完全沁泡在沁种溶液内,然后盖上盖体,由于沁种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杆的直径小于沁种桶的内径,所述转杆的下端与沁种桶的底板内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中心轴线与沁种桶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杆,每个搅拌杆的一端固定在转杆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且与沁种桶内侧壁、沁种桶底板内表面均存在间隙,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耙齿,所述多个耙齿的上端均固定在搅拌杆上,所述多个耙齿的下端均沿转杆的中心轴线方向向下延伸,每个耙齿的下端面均与沁种桶底板内表面存在间隙,所述转杆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异形块,所述盛液桶的敞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敞口封闭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圆形盖板和环形筒体,所述圆形盖板的直径与环形筒体的外径相等,所述环形筒体的上端面固定在圆形盖板的下表面,所述环形筒体的中心轴线与圆形盖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盛液桶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环形轴承,所述环形轴承的内圈直径与盛液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轴承的内圈固定在盛液桶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环形轴承的外圈直径与环形筒体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完全贯穿圆形盖板,所述异形孔的大小、形状均与异形块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当盖体将盛液桶封闭时,所述异形块位于异形孔内,只需转动盖体,便会带动转杆转动,进一步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实现搅拌的功能。沁泡结束后,只需打开盖体,向上提拉沁种桶,便可将沁种溶液通过第一漏液孔和第二漏液孔全部沥出,进而可以将沁泡好的种子全部倒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沁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敞口的盛液桶(1),所述盛液桶(1)内设置有上端敞口的沁种桶(2),所述盛液桶(1)和沁种桶(2)的横截面均为圆环形状,所述沁种桶(2)的外径小于盛液桶(1)的内径,所述沁种桶(2)的上端面与盛液桶(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沁种桶(2)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盛液桶(1)内,所述沁种桶(2)的外侧壁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液孔(3),所述多个第一漏液孔(3)均完全贯穿沁种桶(2)的侧壁,所述沁种桶(2)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液孔(4),所述多个第二漏液孔(4)均完全贯穿沁种桶(2)的底板,所述沁种桶(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杆(5),所述转杆(5)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杆(5)的直径小于沁种桶(2)的内径,所述转杆(5)的下端与沁种桶(2)的底板内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杆(5)的中心轴线与沁种桶(2)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杆(5)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杆(6),每个搅拌杆(6)的一端固定在转杆(5)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6)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且与沁种桶(2)内侧壁、沁种桶(2)底板内表面均存在间隙,所述搅拌杆(6)上设置有多个耙齿(7),所述多个耙齿(7)的上端均固定在搅拌杆(6)上,所述多个耙齿(7)的下端均沿转杆(5)的中心轴线方向向下延伸,每个耙齿(7)的下端面均与沁种桶(2)底板内表面存在间隙,所述转杆(5)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异形块(8),所述盛液桶(1)的敞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敞口封闭的盖体(9),所述盖体(9)包括圆形盖板(901)和环形筒体(902),所述圆形盖板(901)的直径与环形筒体(902)的外径相等,所述环形筒体(902)的上端面固定在圆形盖板(901)的下表面,所述环形筒体(902)的中心轴线与圆形盖板(90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盛液桶(1)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环形轴承(23),所述环形轴承(23)的内圈直径与盛液桶(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轴承(23)的内圈固定在盛液桶(1)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环形轴承(23)的外圈直径与环形筒体(902)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盖板(901)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孔(10),所述异形孔(10)完全贯穿圆形盖板(901),所述异形孔(10)的大小、形状均与异形块(8)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当盖体(9)将盛液桶(1)封闭时,所述异形块(8)位于异形孔(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沁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敞口的盛液桶(1),所述盛液桶(1)内设置有上端敞口的沁种桶(2),所述盛液桶(1)和沁种桶(2)的横截面均为圆环形状,所述沁种桶(2)的外径小于盛液桶(1)的内径,所述沁种桶(2)的上端面与盛液桶(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沁种桶(2)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盛液桶(1)内,所述沁种桶(2)的外侧壁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液孔(3),所述多个第一漏液孔(3)均完全贯穿沁种桶(2)的侧壁,所述沁种桶(2)的底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液孔(4),所述多个第二漏液孔(4)均完全贯穿沁种桶(2)的底板,所述沁种桶(2)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杆(5),所述转杆(5)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转杆(5)的直径小于沁种桶(2)的内径,所述转杆(5)的下端与沁种桶(2)的底板内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杆(5)的中心轴线与沁种桶(2)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杆(5)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杆(6),每个搅拌杆(6)的一端固定在转杆(5)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6)的另一端斜向下延伸且与沁种桶(2)内侧壁、沁种桶(2)底板内表面均存在间隙,所述搅拌杆(6)上设置有多个耙齿(7),所述多个耙齿(7)的上端均固定在搅拌杆(6)上,所述多个耙齿(7)的下端均沿转杆(5)的中心轴线方向向下延伸,每个耙齿(7)的下端面均与沁种桶(2)底板内表面存在间隙,所述转杆(5)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异形块(8),所述盛液桶(1)的敞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敞口封闭的盖体(9),所述盖体(9)包括圆形盖板(901)和环形筒体(902),所述圆形盖板(901)的直径与环形筒体(902)的外径相等,所述环形筒体(902)的上端面固定在圆形盖板(901)的下表面,所述环形筒体(902)的中心轴线与圆形盖板(90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盛液桶(1)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环形轴承(23),所述环形轴承(23)的内圈直径与盛液桶(1)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环形轴承(23)的内圈固定在盛液桶(1)外侧壁的上端,所述环形轴承(23)的外圈直径与环形筒体(902)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圆形盖板(901)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孔(10),所述异形孔(10)完全贯穿圆形盖板(90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彬程霞付民主汪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林丰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