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6926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的第一端为敞口,敞口覆盖有振膜,振膜设有第一磁性件;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相对第一磁性件的距离可调、以实现隔声装置的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调节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的距离可改变第一磁性件受到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大小,进而就可改变振膜的局域共振力学特性,实现该装置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低频宽带隔声的薄膜隔声装置,不仅绿色经济易实施、轻质紧凑、操作便捷,而且特性灵活可调、能够根据环境需求随时调整隔声特性、可广泛适应环境需求。

Sound insulation device with adjustabl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声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
技术介绍
在噪声控制领域,薄膜材料是常用的吸声材料之一。薄膜声学装置经过特殊设计已成为声学超材料,可实现亚波长声波衰减,且具备轻质和空间紧凑的特点,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声学专家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现有的薄膜声学装置在加工制造完成以后其频率固定不变,因此它的声波高耗散频带位置便不能重新进行调整。从而在噪声源运行过程中,现有的薄膜声学装置无法适应噪声源频谱的变调成分。例如,当噪声源为螺旋桨发动机时,若螺旋桨发动机的转速发生变化,那么现有的薄膜声学装置就无法随噪声源频谱的变化调整声波高耗散频带位置。此外,由于温度变化、老化等原因薄膜预应力会发生变化,这使得现有的薄膜声学装置原有的声波损耗频带飘移,不能再满足既定频带噪声的防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紧凑、隔声特性可调的隔声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为敞口,所述敞口覆盖有振膜,所述振膜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的距离可调、以实现所述隔声装置的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为轻质铁片或磁性片。其中,还包括用于插设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安装套,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具有开口,所述安装套通过多个辐条悬置于所述开口内。其中,所述安装套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其中,所述第二磁性件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其中,多个所述辐条沿所述安装套的周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单个,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对应的所述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磁性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该装置包括振膜和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的第一端为敞口,敞口覆盖有振膜,振膜设有第一磁性件;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相对第一磁性件的距离可调。使用时,在声波作用下第一磁性件与振膜之间耦合,利用局域共振机理,实现低频隔声。通过调节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的距离就可改变第一磁性件受到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大小,进而就可改变振膜的局域共振力学特性,实现该装置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可见,本专利技术不仅绿色经济易实施、轻质紧凑、操作便捷,而且特性灵活可调能够根据环境需求随时调整隔声特性、可广泛适应环境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距离与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的隔声频率和传递损失的关系实验图。附图标记:1、壳体;2、振膜;3、第一磁性件;4、第二磁性件;5、辐条;6、安装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该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1,壳体1的第一端为敞口,敞口覆盖有振膜2,振膜2设有第一磁性件3;壳体1的第二端设有与第一磁性件3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第二磁性件4,第二磁性件4相对第一磁性件3的距离可调、以实现隔声装置的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4为能够对磁场作出反应的部件,也就是说,能够被磁场吸引或排斥的部件。例如,第一磁性件3为轻质铁片,第二磁性件4为磁性片;或者,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4均为磁性片。下面以第一磁性件3与第二磁性件4相互吸引为例,对本实施例的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声波作用下第一磁性件3与振膜2之间耦合,利用局域共振机理,实现低频隔声。当需要调大该装置的隔声频率时,将第二磁性件4朝向第一磁性件3移动。随着第二磁性件4不断趋近第一磁性件3,也就是说,随着第二磁性件4与第一磁性件3之间距离的不断减小,第一磁性件3受到的吸引力随之增大。在此过程中,振膜2在第一磁性件3的带动下就会朝向第二磁性件4凹陷,振膜2的张力随之变大,进而该装置的隔声频率就会增大。当需要调小该装置的隔声频率时,将第二磁性件4朝背向第一磁性件3的方向移动。随着第二磁性件4不断远离第一磁性件3,也就是说,随着第二磁性件4与第一磁性件3之间距离的不断增大,第一磁性件3受到的吸引力随之增小。在此过程中,振膜2朝向第二磁性件4的凹陷程度逐渐变小,振膜2的张力随之减小,进而该装置的隔声频率就会减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性件3与第二磁性件4相互排斥时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与上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磁性件4朝向第一磁性件3移动时,第一磁性件3受到的排斥力随之增大,振膜2在第一磁性件3的带动下会朝背向第二磁性件4的方向鼓起,此时振膜2的张力随之变大。反之,将第二磁性件4朝背向第一磁性件3的方向移动时,第一磁性件3受到的排斥力随之减小,振膜2背向第二磁性件4的鼓起程度逐渐变小,此时振膜2的张力随之减小。此外,根据声波控制需要通过设计第一磁性件3的尺寸及质量,就可在声波作用下使第一磁性件3与振膜2之间耦合,使其利用局域共振机理,实现低频隔声。如图2所示,工作人员通过调节第二磁性件4与第一磁性件3之间距离就可改变相应隔声频率下该隔声装置的隔声量。整个调节过程由远及近,即第二磁性件4与第一磁性件3之间距离l逐渐减小,例如,当l=2.0mm时,该隔声装置在500HZ处达到最大隔声量17dB。当l=1.0mm时,该隔声装置在800HZ处达到隔声峰值,最大隔声量为23dB。由上可知,该装置使用时,在声波作用下第一磁性件3与振膜2之间耦合产生局域共振,通过调节第二磁性件4与第一磁性件3之间的距离就可改变第一磁性件3受到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大小,进而就可改变振膜2的局域共振力学特性,实现该装置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为敞口,所述敞口覆盖有振膜,所述振膜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的距离可调、以实现所述隔声装置的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为敞口,所述敞口覆盖有振膜,所述振膜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的距离可调、以实现所述隔声装置的隔声特性的宽带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轻质铁片或磁性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插设所述第二磁性件的安装套,所述壳体的第二端具有开口,所述安装套通过多个辐条悬置于所述开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声学特性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娟王月月王文江朱丽颖李贤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