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器官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
技术介绍
肝脏相关的疾病(例如肝癌,肝衰竭,肝硬化)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而用于研发治疗肝脏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由于无法在体外研究肝脏炎症而受到阻碍。尽管存在肝疾病相关的动物模型,然而,由于动物与人体的巨大差异,许多动物模型不能准确地预测人类的药物活动,因此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希望尽可能的找到能够替代动物模型的体外模型用于药物筛选或药物检测。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与微加工技术迅速发展,前者实现了物理、化学微环境的可控精准操作,后者可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材料加工各种复杂微结构。基于这两大技术,多种器官芯片(Organs-on-Chips)如肝芯片、肺芯片、肾芯片、肠芯片、甚至人芯片(Human-on-A-Chip)等纷纷涌现。在各种器官中,肝脏是微型技术应用中最合适的一种,因为肝脏具有非常复杂的微观结构和微环境需要精确控制。此外,肝脏负责药物和毒性的代谢。因此,开发一款基于人体活细胞的体外仿生肝芯片,若该肝芯片能够重现体内的多细胞结构,组织-组织界面,物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五层叠放在一起的板,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板(1)、第二层板(2)、第三层板(3)、第四层板(4)、第五层板(5);所述第一层板(1)上设置有动脉入口(11)、静脉入口(12)、中央腔静脉出口(13)、细胞培养区灌注口(14);所述第二层板(2)上设置有六边形的中央腔静脉槽(21),中央腔静脉槽(21)中设置有供培养基从下层流至中央腔静脉槽(21)中的中央腔静脉槽通孔(22),第二层板(2)上还设置有与中央腔静脉槽(21)连通的中央腔静脉通道(23),所述中央腔静脉通道(23)连通至中央腔静脉出口(13);所述第三层板(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肝小叶集成结构的肝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五层叠放在一起的板,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板(1)、第二层板(2)、第三层板(3)、第四层板(4)、第五层板(5);所述第一层板(1)上设置有动脉入口(11)、静脉入口(12)、中央腔静脉出口(13)、细胞培养区灌注口(14);所述第二层板(2)上设置有六边形的中央腔静脉槽(21),中央腔静脉槽(21)中设置有供培养基从下层流至中央腔静脉槽(21)中的中央腔静脉槽通孔(22),第二层板(2)上还设置有与中央腔静脉槽(21)连通的中央腔静脉通道(23),所述中央腔静脉通道(23)连通至中央腔静脉出口(13);所述第三层板(3)上设置有与中央腔静脉槽(21)对应的六边形的静脉槽(31),所述静脉槽(31)中设置有供培养基从下层流至中央腔静脉槽通孔(22)的静脉凸台(32),静脉凸台(32)中设置通孔,且静脉凸台(32)的高度等于静脉槽(31)的深度,静脉凸台(32)与对应的中央腔静脉槽通孔(22)连通,所述静脉槽(31)中还设置有供静脉培养基从本层向下流动的静脉通孔(33),所述第三层板(3)上还设置有静脉通道(34),所述静脉通道(34)的第一端分成六个分支,六个分支分别通过静脉槽(31)的六个拐角与静脉槽(31)连通,所述静脉入口(12)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层板(1)、第二层板(2)后与静脉通道(34)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四层板(4)上设置有与静脉槽(31)对应的六边形的动脉槽(41),所述动脉槽(41)中设置有供培养基从下层流至静脉凸台(32)的第一动脉凸台(42),所述动脉槽(41)中还设置有供静脉培养基从静脉通孔(33)向下一层流动的第二动脉凸台(43),所述第一动脉凸台(42)、第二动脉凸台(43)中均设置通孔,且第一动脉凸台(42)、第二动脉凸台(43)的高度等于动脉槽(41)的深度,第一动脉凸台(42)与静脉凸台(32)连通,第二动脉凸台(43)与静脉通孔(33)连通,所述动脉槽(41)还设置有供动脉培养基从本层向下流动的动脉通孔(44),所述第四层板(4)上设置有动脉通道(45),所述动脉通道(45)的第一端分成六个分支,六个分支分别通过动脉槽(41)的六个拐角与动脉槽(41)连通,所述动脉入口(11)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层板(1)、第二层板(2)、第三层板(3)后与动脉通道(45)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五层板(5)上设置有与动脉槽(41)对应的六边形的细胞培养槽(51),所述细胞培养槽(51)中设置有培养槽凸台(52),所述培养槽凸台(52)的高度等于细胞培养槽(51)的深度,所述培养槽凸台(52)上开设开口向上的盲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婧,刘昊琛,宋峰,丁卫平,孙动,李成盼,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