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45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设置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混凝土测试装置上设置有测试混凝土的混凝土测试槽,混凝土测试槽上还盖有上盖,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包括有保温腔、控温箱、导管,所述控温箱固定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所述保温腔通过导管与控温箱连通,所述保温腔包裹在混凝土测试装置的混凝土测试槽的周围,且保温腔位于上盖下方,通过控温箱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of air 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测量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水泥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凝结硬化,通常都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干缩性,其体积收缩值的大小随水泥的品种、水灰比的大小、养护条件的变化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等因素而不同。在混凝土内部由于收缩会产生微裂纹,这不仅使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遭到破坏,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现有研究中,尚没有一个被工程界认可的综合评定混凝土抗裂性。更重要的是,目前针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指标比较少,而且很多已有的指标没有经过严密的物理推导过程,缺乏必要的物理意义,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缺乏说服力。而且,国内大多数仪器并未拥有控温系统。或拥有控温系统的仪器大多数采用水浴加热,根据控制为循环介质提供适宜的初始温度,通过循环管路,从试件一端流经试件外侧的模板,然后从试件另一端回流到温控水箱内,反复循环,来实现对试件温度的控制。但是具有控温效率差,控温精度低,温控范围小的缺点。在专利技术申请号为CN200410001788.4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收缩及应力的测量装置,它涉及混凝土收缩及内部应力的测量,解决了能自动检测混凝土收缩及内部应力的问题。它由长方形框架12、19的下面焊接有钢板13、20,12内放置模具11,11开有通槽10,11与堵板15用螺钉与12紧固,堵板9上焊有带孔的钢板4、8,螺杆1穿过12的孔连接在11上,钢块3内有孔5,四棱钢柱6穿入4、8上的孔及5,传感器7装在5内与6之间,模具21的堵板孔中插有小钢柱18、23,钢板17、24上分别装有传感器16、25,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端接有仪表。但是,上述专利技术公开的混凝土收缩及应力的测量装置,没有设置控温的装置,不能实现混凝土测试槽内的温度控制,测试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能够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设置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混凝土测试装置上设置有测试混凝土的混凝土测试槽,混凝土测试槽上还盖有上盖,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包括有保温腔、控温箱、导管,保温腔为混凝土测试装置与混凝土测试槽之间的空腔,所述控温箱固定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所述保温腔通过导管与控温箱连通,所述保温腔包裹在混凝土测试装置的混凝土测试槽的周围,且保温腔位于上盖下方,通过控温箱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所述控温箱内设有加热管、制冷压缩机、功率调整器,加热管的加热功率≥4000W,制冷压缩机的制冷功率≥1200W,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由功率调整器调节。在本技术中,该控温箱及其内部设置为现有技术,功率调整器0~100%线性可调,功率调整器由现有技术中的测控程序控制,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软件控制面板进行设定,通过上述现有技术的应用,所述控温箱通过加热管与功率调整器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控温箱通过制冷压缩机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制冷,使控温箱能够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所述控温箱与导管之间还设有气泵,通过气泵与导管的设置使空气在控温箱与保温腔之间进行循环,构成空气闭环循环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包括有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第一导管的一端与保温腔的左端连通,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控温箱的左端连通;第二导管的一端与保温腔的右端连通,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与控温箱的右端连通。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使空气从其中一条导管通入保温腔后从另一条导管回到控温箱,使空气在控温箱与保温腔之间进行循环,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所述保温腔包括有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与连接腔,所述第一保温腔设置在混凝土测试槽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腔设置在混凝土测试槽的另一侧,所述连接腔位于混凝土测试槽的底部,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与连接腔连通形成凹字形的保温腔,所述第一保温腔与第二保温腔的深度均比混凝土测试槽的深度深,所述第一保温腔与第二保温腔通过混凝土测试槽底部的连接腔连通,当混凝土测试槽的上方盖上上盖后,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腔与连接腔能够包裹住混凝土测试槽的左右两侧以及底部,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第一导管与保温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包括有第一底座与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一导管连接且导通,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一底座一体成型连接且导通,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保温腔左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伸出保温腔的部分开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二导管与保温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包括有第二底座与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底座与第二导管连接且导通,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底座一体成型连接且导通,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伸出所述保温腔右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伸出保温腔的部分开设有第二出气口。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均为L形结构,且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呈左右对称结构设置。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混凝土的温度一致,从而防止混凝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证混凝土在测试时不受外界影响,提升了测量混凝土早期变形、刚度、徐变等因素的精度。进一步地,所述控温箱底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控温箱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混凝土测试装置的侧边。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使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的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为4个,4个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固定架底部的4个角落。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设置使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的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中,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通过控温箱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实现保证混凝土测试槽四周的保温腔中的温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设置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混凝土测试装置上设置有测试混凝土的混凝土测试槽,混凝土测试槽上还盖有上盖,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包括有保温腔、控温箱、导管,所述控温箱固定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所述保温腔通过导管与控温箱连通,所述保温腔包裹在混凝土测试装置的混凝土测试槽的周围,且保温腔位于上盖下方,通过控温箱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设置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混凝土测试装置上设置有测试混凝土的混凝土测试槽,混凝土测试槽上还盖有上盖,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包括有保温腔、控温箱、导管,所述控温箱固定在混凝土测试装置上,所述保温腔通过导管与控温箱连通,所述保温腔包裹在混凝土测试装置的混凝土测试槽的周围,且保温腔位于上盖下方,通过控温箱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箱内设有加热管、制冷压缩机、功率调整器,加热管的加热功率≥4000W,制冷压缩机的制冷功率≥1200W,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由功率调整器调节,所述控温箱通过加热管与功率调整器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所述控温箱通过制冷压缩机对保温腔内的空气进行制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箱与导管之间还设有气泵,通过气泵与导管的设置使空气在控温箱与保温腔之间进行循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有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第一导管的一端与保温腔的左端连通,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控温箱的左端连通;第二导管的一端与保温腔的右端连通,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与控温箱的右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恒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腔包括有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与连接腔,所述第一保温腔设置在混凝土测试槽的一侧,所述第二保温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海胡晓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砼源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