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拉链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477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2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文具包袋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拉链包结构,使得其收纳方便,且不会占据内部可用容纳空间。一种多功能拉链包,所述多功能拉链包的包本体是由外部形状对称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相向拼合而成,其中一条拼合边为固定连接,另三条拼合边通过拉链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半部和/或第二半部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插袋,所述第一半部内设有一弹性收纳区,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下半部固定连接一弹性面料层,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均相应地固定在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处,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上端边缘处形成一收纳开口。

Multi function zipper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拉链包
本技术涉及文具包袋
,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拉链包。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适合手持的小型拉链包大多都设置了内袋或插袋,用于方便放置卡片、名片、现金、票据等物。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插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一种是采用扁平设计,但这种设计在放入稍微有点厚度的物品时操作比较不易,由于扁平的插袋贴紧袋壁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在放入或取出物品时不小心还会造成物品的损坏;另一种设计则对上述不足做了改进,即将插袋的连接处设计成具有袋壁,使得插袋内空间具有一定厚度,但这种设计,如果放入较薄的物品则容易发生滑出的情形,而如果放入的物品的厚度大于插袋的设计厚度,则仍然会产生第一种设计的情形;基于上述两种设计的缺陷,又进行改进设计了第三种设计,即在插袋的开口处增设一个袋盖,但如果放入物品比较细小则仍可能物品滑出插袋,且每次放入或取出都需要打开袋盖,增加操作复杂度,且多一个结构设计也会增加拉链袋的厚度,占据拉链袋的内部可用容纳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进的拉链包结构,使得其收纳方便,且不会占据内部可用容纳空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拉链包,所述多功能拉链包的包本体是由外部形状对称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相向拼合而成,其中一条拼合边为固定连接,另三条拼合边通过拉链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半部和/或第二半部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插袋,所述第一半部内设有一弹性收纳区,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下半部固定连接一弹性面料层,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均相应地固定在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处,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上端边缘处形成一收纳开口。本技术所提出的多功能拉链包,在拉链包内部通过一弹性面料层形成一个弹性收纳区,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弹性面料的特性该弹性收纳区的形态仍类似于平面袋体,不占用拉链包内空间,当需要收纳较厚的物体时,例如小记事本或手机等物,可以通过放入该弹性收纳区,并通过弹性面料层对放在弹性收纳区内的物品起到一个固定防止滑出的作用;由于弹性收纳区的弹性面料层及其形成的收纳开口具有弹性,因此物品的放入和取出都很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拉链包还包括一卡袋,所述卡袋叠设在所述弹性面料层上且所述卡袋的表面尺寸小于所述弹性面料层的表面尺寸。优选地,所述卡袋的开口与所述收纳开口齐平,所述卡袋的两个侧边缘均与同侧的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侧边缘相隔有一段距离,所述卡袋的底端边缘与所述弹性面料层的底端边缘相隔有一段距离。这样一来,卡袋不会影响弹性收纳区的弹性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拉链包还包括一表面形状为矩形的第一插袋,所述第一插袋叠设在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插袋的靠近第二半部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形成第一插袋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拉链包还包括一插笔套,设置在所述第一插袋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插袋的外边缘处,所述插笔套为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延伸方向与固定连接的拼合边平行的腔体。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拉链包还包括一表面形状为矩形的第二插袋,所述第二插袋叠设在所述第二半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插袋的靠近第一半部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二半部的内壁形成第二插袋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拉链包还包括一第三插袋,所述第三插袋叠设在所述第二插袋上,所述第三插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插袋的高度,且所述第三插袋的上端边缘与所述第二插袋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插袋的开口。优选地,如上所述的多功能拉链包,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和第二半部的内壁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和第二半部的内壁共同形成所述拉链包内层,所述拉链包内层与所述拉链包外层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夹层袋体,所述拉链包内层的两条相邻的边缘与所述拉链包外层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另两条相邻的边缘与所述拉链包外层的内壁形成所述夹层袋体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拉链包还包括一书签带,所述书签带固定在所述固定连接的拼合边的顶部。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在拉链包内部夹放入一本记事本用于日常记录,所述书签带可以用于做定位标记,或者地,也可以根据需要夹放入一本书籍。附图说明通过以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描述,示出本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该实施例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但并不限于此,其中: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拉链包的一个较优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实施例在拉链合上之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多功能拉链包,包本体是由外部形状对称的第一半部1和第二半部2相向拼合而成,其中一条拼合边3为固定连接,另三条拼合边通过拉链4可开合地连接。在固定连接的拼合边3的顶部,固定有一根书签带7。第一半部内壁11和第二半部内壁21为一体结构,共同形成拉链包内层5,拉链包内层5与拉链包外层6之间形成具有开口的夹层袋体,拉链包内层5的两条相邻的边缘51和边缘52与拉链包外层6的内壁固定在一起,另两条相邻的边缘53和边缘54与拉链包外层6的内壁形成夹层袋体的开口。结合图1所示,第一半部1和第二半部2的内部分别叠设有矩形的第一插袋81和第二插袋82,第一插袋81的图中右侧即靠近第二半部2的内边缘与第一半部内壁11形成第一插袋81的开口,第二插袋82的图中左侧即靠近第一半部1的内边缘与第二半部内壁21形成第二插袋82的开口。在第二插袋82上叠设有第三插袋83,第三插袋83的高度低于第二插袋82的高度,且第三插袋83的上端边缘与第二插袋82的表面形成第三插袋83的开口。在第一插袋81的上表面设有弹性收纳区84,弹性收纳区84的下半部固定连接一弹性面料层840,弹性面料层840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均相应地固定在弹性收纳区84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处,弹性面料层840的上端边缘840与第一插袋8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收纳开口。在弹性面料层840上叠设有卡袋85,卡袋85的表面尺寸小于弹性面料层840的表面尺寸。卡袋85的开口与收纳开口齐平,卡袋85的两个侧边缘均与同侧的弹性面料层840的侧边缘相隔有一段距离,卡袋85的底端边缘与弹性面料层840的底端边缘也相隔有一段距离。在弹性收纳区84的外边缘处(即图中左侧)还设有插笔套86,插笔套86为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延伸方向与固定连接的拼合边3平行的腔体。虽然本技术已依据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本
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与范围下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拉链包,所述多功能拉链包的包本体是由外部形状对称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相向拼合而成,其中一条拼合边为固定连接,另三条拼合边通过拉链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半部和/或第二半部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插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部内设有一弹性收纳区,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下半部固定连接一弹性面料层,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均相应地固定在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处,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上端边缘处形成一收纳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拉链包,所述多功能拉链包的包本体是由外部形状对称的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相向拼合而成,其中一条拼合边为固定连接,另三条拼合边通过拉链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半部和/或第二半部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插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部内设有一弹性收纳区,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下半部固定连接一弹性面料层,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均相应地固定在所述弹性收纳区的两侧边缘和底端边缘处,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上端边缘处形成一收纳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拉链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卡袋,所述卡袋叠设在所述弹性面料层上且所述卡袋的表面尺寸小于所述弹性面料层的表面尺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拉链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袋的开口与所述收纳开口齐平,所述卡袋的两个侧边缘均与同侧的所述弹性面料层的侧边缘相隔有一段距离,所述卡袋的底端边缘与所述弹性面料层的底端边缘相隔有一段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拉链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表面形状为矩形的第一插袋,所述第一插袋叠设在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插袋的靠近第二半部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形成第一插袋的开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嘉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正步文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