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400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回收塑胶、发泡剂及附着力促进剂按比例加入到高速混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后进行第一次干燥,得到回收塑胶混合物;利用传送装置将绳带传送至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夹绳装置夹紧,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与绳带进行注塑成型,得到绳带拉头胚体,所述绳带拉头胚体包括注塑区和未注塑区;将绳带拉头胚体的注塑区浸入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中,浸入预设时间后取出流平,经过第二次干燥后得到绳带拉头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回收塑胶的改性、注塑成型以及浸胶固化将回收塑胶与绳带结合制成绳带拉头,既能确保绳带拉头的高性能,也能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保护了环境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rope pulling head with recycled plast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回收塑胶是指废旧塑胶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利用清洗、粉碎、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使用过且淘汰或替换下来的废旧塑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胶原料,又称再生塑胶。但是,由于现有回收技术的局限以及塑胶高分子结构的特征,回收塑胶在回收过程中容易受到光、热、氧、水、机械破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分子结构遭到破坏、分子量降低及混合杂质增多,致使回收塑胶的材料热稳定性变差、物理力学性能降低,因此,回收塑胶的利用价值低、再利用途径少。而传统的绳带拉头大部分采用全新塑胶制作而成,原材料成本高且不能循环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回收塑胶的改性:将回收塑胶、发泡剂及附着力促进剂按比例加入到高速混炼机中进行混炼,使发泡剂、附着力促进剂均匀分散在回收塑胶中,混炼后进行第一次干燥,得到回收塑胶混合物;S200,注塑成型:利用传送装置将绳带传送至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夹绳装置夹紧,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与绳带进行注塑成型,得到绳带拉头胚体,所述绳带拉头胚体包括注塑区和未注塑区;S300,浸胶固化:将绳带拉头胚体的注塑区浸入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中,浸入预设时间后取出流平,经过第二次干燥后得到绳带拉头成品。其中,在注塑成型前利用激光镭射或者化学蚀刻在所述注塑模具的表面上生成圆盘状分布的细微纹理。其中,所述绳带置于所述注塑模具中并露出3-4mm长度的端部,所述夹绳装置位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前端,并将所述绳带的端部夹紧。其中,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进行注塑成型后,将所述绳带的端部切除,获得所述绳带拉头胚体。其中,所述发泡剂为偶氮类、磺酰肼类、亚硝基类发泡剂中的一种或三种的混合物,所述发泡剂相对所述回收塑胶的比例为0.1%-1%。其中,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含活性基因的表面活化剂及偶联剂,所述附着力促进剂相对所述回收塑胶的比例为0.5%-3%。其中,将所述回收塑胶、发泡剂及附着力促进剂按比例加入到高速混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温度为80℃,混炼时间为30分钟。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为水性聚氨酯、浇注型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酯、液态硅胶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次干燥包括:在70°-120℃的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其中,所述第二次干燥包括以下步骤:先在80℃的热风中干燥15分钟,然后在100℃的热风中干燥15分钟,最后自然干燥1小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对回收塑胶的改性、注塑成型以及浸胶固化将回收塑胶与绳带结合制成绳带拉头,而且通过夹绳装置增加绳带覆埋在回收塑胶中的长度,以增强绳带拉头所能承受的拉力。同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浸渍液对改性后的回收塑胶进行浸胶,不仅增强了高分子聚合物与回收塑胶的结合,而且也遮掩了回收塑胶的表面缺陷,提升了回收塑胶的使用价值。因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既能确保绳带拉头的高性能,也能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保护了环境且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回收塑胶的改性:将回收塑胶、发泡剂及附着力促进剂按比例加入到高速混炼机中进行混炼,使发泡剂、附着力促进剂均匀分散在回收塑胶中,混炼后进行第一次干燥,得到回收塑胶混合物;S200,注塑成型:利用传送装置将绳带传送至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夹绳装置夹紧,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与绳带进行注塑成型,得到绳带拉头胚体,所述绳带拉头胚体包括注塑区和未注塑区;S300,浸胶固化:将绳带拉头胚体的注塑区浸入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中,浸入预设时间后取出流平,经过第二次干燥后得到绳带拉头成品。其中,预设时间为10秒,高分子聚合物浸胶层的厚度由浸胶液的粘度及浸胶的次数决定。未经改性的回收塑胶表面致密,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难以渗入,干燥固化成膜后高分子聚合物与回收塑胶表面的附着力差、易脱落、剥离,因此要对回收塑胶进行改性处理,以增强高分子聚合物与回收塑胶的结合。其中,通过添加发泡剂并经注塑成型后,回收塑胶的表面发泡并产生细微的气孔,有利于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的渗透;添加附着力促进剂,提高回收塑胶表面的湿润性及活性,相应促进回收塑胶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的附着力。由于回收塑胶的性能差,在注塑成型后绳带拉头胚体的表面会产生气痕、气花、料斑等外观缺陷,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浸胶可以将回收塑胶的表面瑕疵遮掩并装饰外观,可以提高绳带拉头使用时接的手感及舒适感,也可以通过在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色浆以满足各种颜色需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对回收塑胶的改性、注塑成型以及浸胶固化将回收塑胶与绳带结合制成绳带拉头,而且通过夹绳装置增加绳带覆埋在回收塑胶中的长度,以增强绳带拉头所能承受的拉力。同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浸渍液对改性后的回收塑胶进行浸胶,不仅增强了高分子聚合物与回收塑胶的结合,而且也遮掩了回收塑胶的表面缺陷,提升了回收塑胶的使用价值。因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既能确保绳带拉头的高性能,也能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回收塑胶含量95%以上,保护了环境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换言而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突破回收塑胶在绳带拉头制造中的应用,同时性能可媲美全新塑胶材料,绿色环保。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同样适用于用全新塑胶制备绳带拉头。优选地,在注塑成型前利用激光镭射或者化学蚀刻在所述注塑模具的表面上生成圆盘状分布的细微纹理,以便于在注塑的时候回收塑胶表面产生圆盘状分布的细微绒毛,进而提高回收塑胶表面对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吸附。进一步地,所述绳带置于所述注塑模具中并露出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回收塑胶的改性:将回收塑胶、发泡剂及附着力促进剂按比例加入到高速混炼机中进行混炼,使发泡剂、附着力促进剂均匀分散在回收塑胶中,混炼后进行第一次干燥,得到回收塑胶混合物;S200,注塑成型:利用传送装置将绳带传送至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夹绳装置夹紧,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与绳带进行注塑成型,得到绳带拉头胚体,所述绳带拉头胚体包括注塑区和未注塑区;S300,浸胶固化:将绳带拉头胚体的注塑区浸入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中,浸入预设时间后取出流平,经过第二次干燥后得到绳带拉头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回收塑胶制备绳带拉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回收塑胶的改性:将回收塑胶、发泡剂及附着力促进剂按比例加入到高速混炼机中进行混炼,使发泡剂、附着力促进剂均匀分散在回收塑胶中,混炼后进行第一次干燥,得到回收塑胶混合物;S200,注塑成型:利用传送装置将绳带传送至注塑模具中,并通过夹绳装置夹紧,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与绳带进行注塑成型,得到绳带拉头胚体,所述绳带拉头胚体包括注塑区和未注塑区;S300,浸胶固化:将绳带拉头胚体的注塑区浸入高分子聚合物浸胶液中,浸入预设时间后取出流平,经过第二次干燥后得到绳带拉头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塑成型前利用激光镭射或者化学蚀刻在所述注塑模具的表面上生成圆盘状分布的细微纹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置于所述注塑模具中并露出3-4mm长度的端部,所述夹绳装置位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前端,并将所述绳带的端部夹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回收塑胶混合物加入注塑机中进行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杰段洪涛张冬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益联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