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4388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0‑40份、五倍子24‑30份、黄柏10‑15、当归10‑15份、芍药10‑15份、川芎6‑9份、生地黄10‑15份、防风10‑15份、荆芥10‑15份、白蒺藜6‑9份、白鲜皮10‑15份、地肤子10‑15份、甘草3‑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肛周湿疹的药物中的应用。方中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全方配伍严谨,益气固表而不留邪,疏散风邪而不伤正,有补有散,标本兼顾。本方养血之功胜于祛风,常用于阴血亏虚兼有风邪的各种慢性皮肤病。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nal ecze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中医认为肛门湿疹发生的内因主要为机体素虚,禀赋不耐,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功能失调,从而产生内湿内热及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之邪。以内因为主,外因通过中医认为肛门湿疹发生的内因主要为机体素虚,禀赋不耐,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功能失调,从而产生内湿内热及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之邪。以内因为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湿热下注,血虚风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且中医素有久病必淤、久病必虚之说,风、燥、湿、热之邪长期蕴结于肛门,使之气血运行失畅,经脉阻滞而发为淤血,淤血阻络,血脉不荣,肌肤失养而致本病。慢性肛门湿疹由于皮肤增粗、增厚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加之患者局部搔抓,致皮损及苔藓样变加重,又进一步阻止了药物的吸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皮肤病,临床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类型,根据病因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目前对原发性疾病尚未有定论,继发性多由肛瘘、肛窦炎、肛门部感染或过敏后炎性渗出物刺激等而引起。其表现为肛门部皮肤有渗出、丘疹、红斑、脱屑、色素沉着、结痂、增厚及粗糙等改变。局部分泌物增多刺激而发生瘙痒为特点。在临床上注意与肛门瘙痒症相区别,一般不难鉴别。后者先有瘙痒,然后才出现渗出,肛门湿疹病变部位在肛门,因其部位神经末梢分布丰富感觉敏感,奇痒难忍,抓破后疼痛较剧,还可见肛门周围皮肤湿润。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亦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及阴蒂,局部可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病程长,肛门周围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皲裂、渗出、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肛门湿疹病因很多,且很复杂,多种内在或外界因素均可诱发本病,且可同时并存。变态反应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迟发性变态反应。变应原既可来源于内部,如致敏的药物、食物、病灶或自身分解的产物、吸入的物质等,也可由肛肠疾病如痔、肛裂、肛瘘、胃肠道慢性炎症疾患等引起。本病属中医“湿疮”“,风湿疡”范畴,多由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侵袭,风湿热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而发。诚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云:“此证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治疗上应针对其“湿、热、风、邪”的病机特点,运用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内外同治,标本兼顾。慢性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常因急性湿疹日久不愈而成,表现为肛缘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改变,弹性减弱或消失,伴有皲裂,颜色棕红或灰白,皮损界限不清楚,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肛周湿疹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痛苦难耐的“痒”,尤其是从原本高温潮湿的环境下,脱下裤子接触较凉的温度时,更是让人不得不去抓它,许多人都无法抵抗想要抓的欲望,于是乎,越抓皮肤就一再受伤,然后皮肤就越变越厚,皮肤变厚就又想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临床上治疗这些疾病西医多采用抗过敏、镇静、激素等药物,如皮肤病平、达克宁、皮康王、皮肤病宁酊等。它们大多为西药化学成份配制,对于患病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的患者,这些药物尚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来说,这些药物仅存在暂时的止痒作用,根本无治愈的可能。还有一部份患者在长时间反复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这时就连止痒作用也会没有了。临床上采用各种熟知中西药或其合剂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类对皮肤乃至全身会产生副作用,结果是治标不治本,得不偿失。临床上也不乏依然用某些中药医治各种皮肤病,但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疗效佳、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如上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外用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如上所述治疗肛周湿疹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0-40份、五倍子24-30份、黄柏10-15份、当归10-15份、芍药10-15份、川芎6-9份、生地黄10-15份、防风10-15份、荆芥10-15份、白蒺藜6-9份、白鲜皮10-15份、地肤子10-15份、甘草3-6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2-38份、五倍子26-28份、黄柏12-13份、当归12-13份、芍药12-13份、川芎7-8份、生地黄12-13份、防风12-13份、荆芥12-13份、白蒺藜7-8份、白鲜皮12-13份、地肤子12-13份、甘草4-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5份、五倍子27份、黄柏12.5份、当归12.5份、芍药12.5份、川芎7.5份、生地黄12.5份、防风12.5份、荆芥12.5份、白蒺藜7.5份、白鲜皮12.5份、地肤子12.5份、甘草7.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方法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药物制剂为坐浴剂、擦剂、膏剂、喷雾剂、粉剂、酊剂或纱布剂。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肛周湿疹的药物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外用药物,所述的外用药物由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加水煎煮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治疗肛周湿疹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苦参、五倍子、黄柏、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防风、荆芥、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甘草;(2)将上述原料药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泡1-2小时后,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并过滤,按本领域常规工艺制剂,制备成外用制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步骤(2)中将上述原料药混合在一起,加8倍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后,煎煮2次,每次煎煮30-40min。为实现上述第四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如上所述治疗肛周湿疹的外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苦参、五倍子、黄柏、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防风、荆芥、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甘草;(2)将上述原料药混合在一起,加8倍重量的水浸泡1-2小时后,煎煮2次,每次煎煮30-40min,合并煎煮液并过滤,按本领域常规工艺制剂,制备成外用制剂。方解:方中苦参、五倍子、黄柏皆性寒清降,盖取其苦燥湿,清利下焦湿热,功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为君药。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滋阴养血,以上四味合用治疗抗气血两虚型变态反应,减少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降低血清Ige水平,为臣药。防风、荆芥穗、白蒺藜平肝疏风止痒;白鲜皮、地肤子清热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0‑40份、五倍子24‑30份、黄柏10‑15份、当归10‑15份、芍药10‑15份、川芎6‑9份、生地黄10‑15份、防风10‑15份、荆芥10‑15份、白蒺藜6‑9份、白鲜皮10‑15份、地肤子10‑15份、甘草3‑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0-40份、五倍子24-30份、黄柏10-15份、当归10-15份、芍药10-15份、川芎6-9份、生地黄10-15份、防风10-15份、荆芥10-15份、白蒺藜6-9份、白鲜皮10-15份、地肤子10-15份、甘草3-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2-38份、五倍子26-28份、黄柏12-13份、当归12-13份、芍药12-13份、川芎7-8份、生地黄12-13份、防风12-13份、荆芥12-13份、白蒺藜7-8份、白鲜皮12-13份、地肤子12-13份、甘草4-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苦参35份、五倍子27份、黄柏12.5份、当归12.5份、芍药12.5份、川芎7.5份、生地黄12.5份、防风12.5份、荆芥12.5份、白蒺藜7.5份、白鲜皮12.5份、地肤子12.5份、甘草7.5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方法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华俞婷高鹏飞孟凡宇谢珉宁刘华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