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382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无病毒症状的待拨尖薯苗,在34℃培养箱中培养,用复配抗病毒剂进行定时喷雾,每两天喷一次,培养7天后选择合适的茎尖进行正常的脱毒培养;2)进行甘薯茎尖的培养与检测,获得合格的脱毒组培苗;3)将检测好的组培苗,在防污染甘薯组培苗切断专用培养基中进行快速扩繁,有一定数量后,移出培养成驯化苗用于原种的繁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使鲜食品种脱毒组培苗脱毒效率提高了40%,并可进行工厂化生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防控甘薯病毒病害,保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

A method of virus-free tissue culture of fresh sweet pota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甘薯作为世界第七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中国种植面积约占世界总数的80%。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食用甘薯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鲜食用甘薯的价格一直是高位稳定,薯农种植热情高涨,特别是甘薯品种普薯32、龙薯9号,以其薯形好,食味优,商品价值高,颇受薯农和广大消费者喜爱,南北薯区均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已占到鲜食甘薯种植的30%,是目前生产中高产、高效的主要品种,但该品种抗病性差,感病毒速度很快,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有资料显示,该品种因病毒的减产在30%~50%。甘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是防控甘薯病毒病的主要措施,也是获得健康种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甘薯SPVD和卷叶病毒在各大薯区迅速蔓延,对甘薯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推广脱毒种薯种苗可有效防控甘薯病毒病对生产的危害,但几个老的鲜食用品种,因其生长特性使其培养较为困难,甘薯组培技术应用多年,一直很难进行工厂化运作,其主要原因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对条件要求较高,脱毒效率低、较易产生污染,一旦污染所有工作将需从头开始,因此,风险大,对操作者要求高,使得甘薯脱毒组培一直没有工厂化,本研究就是要解决其组织培养中脱毒效率低和高污染问题。脱毒效率提高的方法有很多,但不一定所有品种均有效,目前生产中影响严重的甘薯SPVD和卷叶病毒,针对不同品种设定不同提高脱毒效率的方法,是十分心要的。植物病菌的抗菌剂有很多种,但都不能直接进行高压消毒,否则抗菌剂会失效,所以对操作方法和抗菌效果都产生很大影响,切断快繁是甘薯脱毒组培中让脱毒试管苗快速增殖的方法,也是操作中最易受到污染的步骤,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一种物质,既能很好的防污染,又能直接进行高压消毒,这样组织培养中快繁风险就小很多,但抗菌物质的加入量,会直接影响组培苗的生长,所以研究最适防控药剂,及确定用量的多少,以达到安全、省工、高效的目的,对脱毒组培工厂化生产提供可能和安全保障。植培灵是一种组培实验中为防污染所采用的杀菌剂,它的厂方推荐浓度是2.5ml/L,但是经实际操作后发现该浓度用于甘薯组培时,会出现一定概率的黄化,死苗等现象,给组培苗繁育工作造成很大风险,为了获得可在甘薯脱毒组培中应用的最适方法和浓度,本专利技术开展了一系列试验,最终确定脱毒组培苗切断的专用培养基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无病毒症状的待拨尖薯苗,在34℃培养箱中培养,用复配抗病毒剂进行定时喷雾,每两天喷一次,培养7天后选择合适的茎尖进行正常的脱毒培养;2)进行甘薯茎尖的培养与检测,获得合格的脱毒组培苗;3)将检测好的组培苗,在高效防污染培养基中进行快速扩繁,有一定数量后,移出培养成驯化苗用于原原种的繁育。作为改进,所述步骤1)中的复配抗病毒剂采用三氮唑与吗啉胍复配。作为改进,所述步骤3)中的高效防污染培养基的配方包括MS、植培灵1.0ml/L、蔗糖30g/L和琼脂7.0g/L。作为改进,所述步骤1)中的薯苗采用普薯32或龙薯9号。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解决了国内目前主要鲜食甘薯品种普薯32和龙薯9号在甘薯脱毒组织培养中脱毒效率低和切断快繁时高污染率的问题,使鲜食品种脱毒组培苗脱毒效率提高了40%,并可进行工厂化生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防控甘薯病毒病害,保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本专利技术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行技术路线,从促进生长的温度和钝化病毒的药剂筛选入手,确定了提高脱毒效率的方法,同时进行能用于高压消毒的药剂筛选,筛选到药剂后,确定最佳浓度,最后获得高效防污染配方,在生产中应用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于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生长点病毒含量低的原理进行脱毒培养,但有的品种生长点生长慢,病毒传导快,脱毒效率低,本专利技术利用高温促进生长点快速生长,再利用筛选的抗病毒剂进行植株体内病毒的钝化,限制病毒传导速度,以达到提高脱毒效率的目的;具体的是,选择无病毒症状的待拨尖薯苗,在34℃培养箱中高温培养,并用筛选出的特殊复配抗病毒剂进行定时喷雾,培养7天后再选择合适的茎尖进行正常的脱毒培养;其中,最适温度和抗病毒剂的筛选过程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设计温度与参试药剂:设定温度32℃、34℃、36℃、38℃,对照为28℃;参试药剂:盐酸吗啉双胍、三氮唑与吗啉胍复配(以各药剂的最适浓度,按1:1的比例复配)、4%嘧肽霉素250倍、病毒灵与丙硫咪唑复配(以各药剂的最适浓度,按1:1的比例复配),对照为水;1.2)试验材料:无症龙薯9号、普薯32大田苗各100株;1.3)具体步骤:a、将15cm长(到心叶处)的薯苗分别栽种于花盆中,每盆栽种5株,每品种栽种20盆,待用;b、将光照培养箱分别调到28℃、32℃、34℃、36℃、38℃,每个温度下放置5盆,配制好的抗病毒剂每天喷施1次(喷施量以每个植株叶面湿润但不滴液为准),观察其生长势和植株表现,第8天,调查植株的株高,在显微镜下观察生长点情况,确定最适温度;c、确定的最适温度条件下,薯苗再经过7天病毒钝化喷施,取不同药剂处理的植株茎尖,在超净工作台上对茎尖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剪取2cm~3cm的顶芽,剪去外叶,自来水冲洗20min~30min,在超净台内先用75%乙醇浸泡40s,再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4次~5次);d、茎尖剥离与接种(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处理好的茎尖在40倍双目体视解剖镜下,用镊子和解剖针或手术刀剥离茎尖直至露出半圆形光滑生长点,用手术刀或解剖针从0.1~0.3mm处切下只含1~2个叶原基的微茎尖,迅速接种于茎尖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用酒精灯烤干容器口并封口,在容器上注明编号、品种名称、接种时间);培养成苗(甘薯组织培养室最适温度保持在26℃~30℃,相对湿度应≤70%,光照时间是12h/d~16h/d,光照强度2000lx-3000lx);病毒分子检测(参照农业行业标准)。试验结果如下表1。表1不同温度对甘薯品种生长与成苗率影响分析表1可知,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以34℃-36℃下培养薯苗生长势最好,茎尖最易拨尖和培养成苗;38℃生长快,但茎尖拨尖的效果不理想,成苗率低;低于34℃生长慢,达不到催长的目的。1.4)选用盐酸吗啉双胍、三氮唑与吗啉胍复配、4%嘧肽霉素、病毒灵与丙硫咪唑复配,四种药剂分别对薯苗进行喷施,茎尖培养后进行病毒检测,具体如下表2所示。表2不同药剂对甘薯品种生长与成苗率影响结合表2的结果可知:四种药剂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从薯苗生长势、茎尖成苗率、病毒检出率几个指标看,34℃条件下,三氮唑与吗啉胍复配(以各药剂的最适浓度,按1:1的比例复配)喷施的脱毒效果最好。将检测好的组培苗,在防污染甘薯组培苗切断专用培养基中进行快速扩繁,有一定数量后,移出培养成驯化苗用于原原种的繁育;其中,培养基筛选的具体步骤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无病毒症状的待拨尖薯苗,在34℃培养箱中培养,用复配抗病毒剂进行定时喷雾,每两天喷一次,培养7天后选择合适的茎尖进行正常的脱毒培养;2)进行甘薯茎尖的培养与检测,获得合格的脱毒组培苗;3)将检测好的组培苗,在高效防污染培养基中进行快速扩繁,有一定数量后,移出培养成驯化苗用于原原种的繁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食型甘薯脱毒组培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无病毒症状的待拨尖薯苗,在34℃培养箱中培养,用复配抗病毒剂进行定时喷雾,每两天喷一次,培养7天后选择合适的茎尖进行正常的脱毒培养;2)进行甘薯茎尖的培养与检测,获得合格的脱毒组培苗;3)将检测好的组培苗,在高效防污染培养基中进行快速扩繁,有一定数量后,移出培养成驯化苗用于原原种的繁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睿寰钱济龙张勍孙井康谢逸萍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农薯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