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座端子。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插座端子通常包括一个板状基部和连接到该板状基部的两侧的一对弹性臂。在现有技术中,弹性臂是单个整体式的弯卷型部件,这导致弹性臂的整体刚性较大。因此,在将插头端子插入该插座端子时,弹性臂施加在插头端子上的接触压力过大,导致用于插入插头端子的插入力过大,致使插头端子的插入操作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座端子,包括:基部,呈板状,具有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所述插座端子还包括在所述基部的纵向方向上依序布置并彼此分开的三对弹性臂,每个所述弹性臂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插座端子的插头端子接触的接触部,所述三对弹性臂中的中间一对弹性臂的接触部到所述基部的距离小于另外两对弹性臂的接触部到所述基部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三对弹性臂包括一对第一弹性臂、一对第二弹性臂和一对第三弹性臂,所述一对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弹性臂和所述一对第三弹性臂之间。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三弹性臂的接触部到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端子,包括:基部(110),呈板状,具有横向方向(X)和纵向方向(Y)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100)还包括在所述基部(110)的纵向方向(Y)上依序布置并彼此分开的三对弹性臂(121、122、123),每个所述弹性臂(121、122、123)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插座端子(100)的插头端子(200)接触的接触部(121a、122a、123a),所述三对弹性臂(121、122、123)中的中间一对弹性臂(122)的接触部(122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2)小于另外两对弹性臂(121、123)的接触部(121a、123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端子,包括:基部(110),呈板状,具有横向方向(X)和纵向方向(Y)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100)还包括在所述基部(110)的纵向方向(Y)上依序布置并彼此分开的三对弹性臂(121、122、123),每个所述弹性臂(121、122、123)具有适于与插入所述插座端子(100)的插头端子(200)接触的接触部(121a、122a、123a),所述三对弹性臂(121、122、123)中的中间一对弹性臂(122)的接触部(122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2)小于另外两对弹性臂(121、123)的接触部(121a、123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对弹性臂(121、122、123)包括一对第一弹性臂(121)、一对第二弹性臂(122)和一对第三弹性臂(123),所述一对第二弹性臂(122)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弹性臂(121)和所述一对第三弹性臂(12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21)和所述第三弹性臂(123)的接触部(121a、123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1)稍小于所述插头端子(200)的插入到所述插座端子(100)中的插舌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21)的接触部(121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1)等于所述第三弹性臂(123)的接触部(123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122)的接触部(122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2)等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21)和所述第三弹性臂(123)的接触部(121a、123a)到所述基部(110)的距离(H1)的0.7~0.9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122)在所述基部(110)的纵向方向(Y)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臂(121)和所述第三弹性臂(123)在所述基部(110)的纵向方向(Y)上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弹性臂(12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基部(110)的横向方向(X)的两侧,并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110)的横向方向(X)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二弹性臂(12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基部(110)的横向方向(X)的两侧,并分别连接到所述基部(110)的横向方向(X)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三弹性臂(123)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欣,丁通豹,童星,李伟国,王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