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977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箱体、进水管、除渣组件和除油组件;除渣组件包括顶板、边条、拉手、底板、定筛板和动筛板;除油组件包括锥形斗、折弯管、球阀、套管、内螺纹圈、密封垫、O型圈和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餐饮废水中的浮油和浮渣依次分别除去,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餐饮废水是指由餐饮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废水,主要来源于食品的准备、餐具洗涤、食物残余的渗沥液等,为了方便处理餐饮废水,需要将餐饮废水中的浮油和浮渣进行分离,现有的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是将废水中的浮油浮渣一并吸走,然后再借助分离设备将浮油和浮渣进行分离,操作十分麻烦,工作效率较低,费时费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餐饮废水中的浮油和浮渣依次分别除去,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方便的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箱体、进水管、除渣组件和除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处向外形成有第一锥台部,所述第一锥台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直筒部,所述第一直筒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锥台部,所述第二锥台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直筒部;所述箱体的下端一侧插入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箱体、第一锥台部、第二锥台部、第一直筒部和第二直筒部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二直筒部的内部设置有除渣组件,所述第一直筒部上设置有除油组件。优选地,所述除渣组件包括顶板、边条、拉手、底板、定筛板和动筛板;所述顶板的下平面边缘贴合在第二直筒部的上侧端面上,所述顶板的下平面四个转角处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边条,四个所述边条的下端均固定在底板的上平面上,左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和右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滑动的动筛板,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拉手,前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均固定有一个定筛板,每个所述定筛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在顶板的下平面和底板的上平面上。优选地,四个所述边条均位于第二直筒部的内部,所述底板位于第二锥台部的内部并位于上端开口处下方。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槽,两个所述动筛板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两个插槽并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翻边。优选地,左侧的两个所述边条的内侧侧面上和右侧的两个所述边条的内侧侧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凹槽,每个所述动筛板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插入连接在对应地两个边条上的凹槽中并能分别沿两个凹槽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除油组件包括锥形斗、折弯管、球阀、套管、内螺纹圈、密封垫、O型圈和螺钉;所述折弯管的一端竖直向上设置并固定在锥形斗的下端开口处,所述锥形斗的上端开口处内径大于下端开口处内径,所述折弯管的另一端横向穿过第一直筒部的一侧内壁并插入螺接在内螺纹圈中,所述折弯管的另一端外侧向外形成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第一直筒部的内部,所述密封垫套设在折弯管上并位于挡圈与第一直筒部的一侧内壁之间,所述内螺纹圈贴合在第一直筒部的一侧外壁上,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球阀,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折弯管的另一端外侧,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内壁上嵌入有多个O型圈,每个所述O型圈均套设在折弯管的另一端外侧。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渐扩部,所述渐扩部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直管部,所述内螺纹圈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环向凹槽,所述直管部插入在环向凹槽中。优选地,所述内螺纹圈的外侧圆周面上穿插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钉,每个所述螺钉的螺纹端均顶紧在直管部的外侧侧面上,从而将所述直管部固定在内螺纹圈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将餐饮废水中的浮油和浮渣依次分别除去,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除渣组件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除渣组件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进水管2、除渣组件和除油组件;箱体1的上端开口处向外形成有第一锥台部101,第一锥台部101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直筒部102,第一直筒部102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锥台部103,第二锥台部103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直筒部104;箱体1的下端一侧插入连接有进水管2;箱体1、第一锥台部101、第二锥台部103、第一直筒部102和第二直筒部104的截面均为矩形,第二直筒部104的内部设置有除渣组件,除渣组件包括顶板4、边条5、拉手3、底板6、定筛板16和动筛板11;顶板4的下平面边缘贴合在第二直筒部104的上侧端面上,顶板4的下平面四个转角处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边条5,四个边条5的下端均固定在底板6的上平面上,四个边条5均位于第二直筒部104的内部,底板6位于第二锥台部103的内部并位于上端开口处下方,顶板4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槽41,左侧的两个边条5之间和右侧的两个边条5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滑动的动筛板11,两个动筛板11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两个插槽41并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翻边111,左侧的两个边条5的内侧侧面上和右侧的两个边条5的内侧侧面上均开设有一个竖直分布的凹槽51,每个动筛板11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插入连接在对应地两个边条5上的凹槽51中并能分别沿两个凹槽51上下移动;顶板4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拉手3,前侧的两个边条5之间和后侧的两个边条5之间均固定有一个定筛板16,每个定筛板16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在顶板4的下平面和底板6的上平面上;第一直筒部102上设置有除油组件,除油组件包括锥形斗7、折弯管8、球阀9、套管10、内螺纹圈12、密封垫13、O型圈14和螺钉15;折弯管8的一端竖直向上设置并固定在锥形斗7的下端开口处,锥形斗7的上端开口处内径大于下端开口处内径,折弯管8的另一端横向穿过第一直筒部102的一侧内壁并插入螺接在内螺纹圈12中,折弯管8的另一端外侧向外形成有挡圈81,挡圈81位于第一直筒部102的内部,密封垫13套设在折弯管8上并位于挡圈81与第一直筒部102的一侧内壁之间,起到密封的作用,内螺纹圈12贴合在第一直筒部102的一侧外壁上,套管10的一端设置有球阀9,套管10的另一端套设在折弯管8的另一端外侧,套管10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渐扩部1001,渐扩部1001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直管部1002,内螺纹圈12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环向凹槽121,内螺纹圈12的外侧圆周面上穿插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钉15,直管部1002插入在环向凹槽121中,每个螺钉15的螺纹端均顶紧在直管部1002的外侧侧面上,从而将直管部1002固定在内螺纹圈12上,套管10的另一端内壁上嵌入有多个O型圈14,每个O型圈14均套设在折弯管8的另一端外侧,起到密封的作用。使用时,餐饮废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箱体1底部,随着餐饮废水的增多,其在箱体1内的液位缓慢上升,直到进入到第二直筒部104的内部,停止废水进入并静置一段时间,废水中的浮油因密度比水小会浮在废水上层,而浮渣由于质量较轻会位于浮油的上层;然后,用手扳住翻边111,进而借助每个动筛板11与两个边条5之间的滑动连接而向上拉起两个动筛板11,使得两个动筛板11均与底板6之间形成间隙,浮渣能借助第二锥台部103的斜面向上滑动,进而通过间隙进入到两个动筛板11和两个定筛板16之间;接着,向下将两个动筛板11推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箱体、进水管、除渣组件和除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处向外形成有第一锥台部,所述第一锥台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直筒部,所述第一直筒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锥台部,所述第二锥台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直筒部;所述箱体的下端一侧插入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箱体、第一锥台部、第二锥台部、第一直筒部和第二直筒部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二直筒部的内部设置有除渣组件,所述第一直筒部上设置有除油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包括箱体、进水管、除渣组件和除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处向外形成有第一锥台部,所述第一锥台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一直筒部,所述第一直筒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锥台部,所述第二锥台部的上端向外形成有第二直筒部;所述箱体的下端一侧插入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箱体、第一锥台部、第二锥台部、第一直筒部和第二直筒部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二直筒部的内部设置有除渣组件,所述第一直筒部上设置有除油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组件包括顶板、边条、拉手、底板、定筛板和动筛板;所述顶板的下平面边缘贴合在第二直筒部的上侧端面上,所述顶板的下平面四个转角处均固定有一个竖直分布的边条,四个所述边条的下端均固定在底板的上平面上,左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和右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可滑动的动筛板,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还固定有拉手,前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边条之间均固定有一个定筛板,每个所述定筛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在顶板的下平面和底板的上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边条均位于第二直筒部的内部,所述底板位于第二锥台部的内部并位于上端开口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饮废水浮油浮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上平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个相互对称且平行分布的插槽,两个所述动筛板的上端分别向上穿过两个插槽并均向外形成有一个相互对称分布的翻边。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赛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