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金成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39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它包括造粒塔内的集水槽,集水槽上端口轴向延伸出一筒状体,筒状体桶壁面均布有气孔,筒状体上端口与造粒塔顶部固连,集水槽内径向依次设置有除雾桶和吸收桶,除雾桶底部和吸收桶底部分别与集水槽底面固连,集水槽通过支撑梁与造粒塔固连,除雾桶顶部和吸收桶顶部分别与环形盖板固连,筒状体与吸收桶间均布吸收喷头,吸收桶与除雾桶间均布除雾喷头,吸收喷头经管路与循环泵出口相接,集水槽尿素溶液出口经管路与缓冲槽顶部入口相接,缓冲槽底部出口与循环泵入口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空隙率填料,通气面积大,阻力小,不需增加强制通风设施即可正常运行,塔高增加度小,巡检、维修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具体涉及湿法回收尿素造粒塔粉尘装置。
技术介绍
尿素造粒塔是尿素生产中的关键设备,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使融熔尿素在下落过程中成形颗粒并冷却干燥,故在尿素造粒塔顶部的排放气中会夹带大量的尿素粉尘,这些尿素粉尘大部分降落在附近的地面上,不仅腐蚀道路和建筑物,还危害作物的生长,同时污染周边环境,此部分夹带的尿素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消耗。因此,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长期困扰各尿素生产企业的技术难题。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技术有干法和湿法两类,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是采用水吸收的湿法技术,即在造粒塔顶出风口上方安装除尘装置,通过水自上往下喷淋的方式与上升的含尘气体逆流接触,吸收其中的尿素粉尘,如图1所示,这种装置包括循环槽1、循环泵2、收集槽3、下层喷头4、填料层5及上层喷头6。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自下而上依次通过下层喷头4、填料层5及上层喷头6,通过吸收液自上而下的喷淋,尿素粉尘被吸收。吸收粉尘后的吸收液通过收集槽3进入循环槽1,在循环泵2的作用下进入下层喷头4进行循环吸收,收集循环泵2出口达到一定浓度的吸收液去尿素回收。这种尿素粉尘回收装置存在尿素造粒塔阻力大的弊端,尽管在尿素造粒塔排放气出口加装风机可有效降低尿素造粒塔阻力,但造成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增加,此外还存在着除尘效果不理想以及由于安装位置较高带来的检维修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难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设于造粒塔内的集水槽,集水槽上端口轴向延伸出一筒状体,所述筒状体桶壁面均布有气孔,筒状体上端口与造粒塔顶部固连,所述集水槽内径向依次设置有除雾桶和吸收桶,所述除雾桶底部和吸收桶底部分别与集水槽底面固连,集水槽通过支撑梁与造粒塔固连,所述除雾桶顶部和吸收桶顶部分别与环形盖板固连,所述筒状体与吸收桶间均布有吸收喷头,所述吸收桶与除雾桶间均布有除雾喷头,所述吸收喷头经管路与循环泵出口相接,所述集水槽尿素溶液出口经管路与缓冲槽顶部入口相接,缓冲槽底部出口与循环泵入口相接,解析液经冲洗水泵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除雾喷头入口相接,另一路与缓冲槽顶部入口相接。所述吸收桶两侧桶壁为多孔性结构,所述吸收桶桶壁间装设有金属丝网、尼龙丝网、PVC丝网、PE丝网、PPR丝网或PP丝网。所述除雾桶两侧桶壁为多孔性结构,所述除雾桶桶壁间装设有金属丝网、尼龙丝网、PVC丝网、PE丝网、PPR丝网或PP丝网。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①本专利技术的粉尘回收装置结构由于采用了空气环形侧出、侧喷吸收的结构方式,相比垂直喷淋结构,本专利技术通气面积增大,阻力减小,不需增加强制通风设施即可正常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小了投资。②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多层高空隙率专有填料,由于在网格上形成连续封闭的水膜,吸收效果大大优于垂直喷淋方式。③本专利技术由于装设在造粒塔顶部出风口边缘,增加塔高度小,因而巡检、维修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尿素粉尘的水吸收法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循环槽;2-循环泵;3-收集槽;4-下层喷头;5-填料层;6-上层喷头。图2:7-缓冲槽;2-循环泵;9-冲洗水泵;10-环形盖板;11-除雾桶;12-除雾喷头;13-吸收桶;14-吸收喷头;15-尿素造粒塔;16-筒状体;17-支撑梁;18-集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它包括装设于造粒塔15内的集水槽18,集水槽18上端口轴向延伸出一筒状体16,筒状体16桶壁面均布有气孔,或将筒状体16桶壁面设置为百叶窗结构,筒状体16上端口与造粒塔15顶部固连,集水槽18内径向依次设置有除雾桶11和吸收桶13,除雾桶11底部和吸收桶13底部分别与集水槽18底面固连,集水槽18通过支撑梁17与造粒塔15固连,除雾桶11顶部和吸收桶13顶部分别与环形盖板10固连,筒状体16与吸收桶13间均布有吸收喷头14,吸收桶13与除雾桶11间均布有除雾喷头12,吸收桶13两侧桶壁为多孔性结构,在吸收桶13桶壁间装设金属丝网(或尼龙丝网或PVC丝网或PE丝网或PPR丝网或PP丝网)等专有填料或传质元件;除雾桶11两侧桶壁为多孔性结构,除雾桶11桶壁间装设有金属丝网(或尼龙丝网或PVC丝网或PE丝网或PPR丝网或PP丝网)等专有填料或传质元件。吸收喷头14经管路与循环泵2出口相接,集水槽18尿素溶液出口经管路与缓冲槽7顶部入口相接,缓冲槽7底部出口与循环泵2入口相接,来自尿素工段的尿素解析废液经冲洗水泵9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管路后与除雾喷头12入口相接,另一路经管路后与缓冲槽7的顶部入口相接。尿素造粒塔15内含尿素粉尘的气体自下往上从尿素造粒塔15内多孔或百叶窗结构的筒状体16形成的出风筒水平方向进入本专利技术,含尿素粉尘的气体依次通过吸收喷头14、吸收桶13上的丝网、除雾喷头12、除雾桶11上的丝网后达标进入大气中。集水槽18内的含尿素溶液溢流至下部的缓冲槽7,缓冲槽7内的溶液通过循环泵2给吸收喷头14提供喷淋介质,对气体中尿素粉尘进行吸收,同时冲洗粘结在吸收桶13丝网层上的尿素粉尘,并冲洗吸收层丝网。当缓冲槽7内的液体尿素浓度达到设计指标时,用循环泵2将其打至尿液回收槽进行回收处理。来自尿素工段的解析废液通过冲洗水泵9一路给缓冲槽7补充液位,另一路给除雾喷头12补充喷淋介质,用于再次吸收通过吸收桶13丝网吸收层气体中残留的尿素粉尘,冲洗除雾桶11丝网层上粘结的尿素粉尘,并减少气体中夹带的雾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设于造粒塔(15)内的集水槽(18),集水槽(18)上端口轴向延伸出一筒状体(16),所述筒状体(16)桶壁面均布有气孔,筒状体(16)上端口与造粒塔(15)顶部固连,所述集水槽(18)内径向依次设置有除雾桶(11)和吸收桶(13),所述除雾桶(11)底部和吸收桶(13)底部分别与集水槽(18)底面固连,集水槽(18)通过支撑梁(17)与造粒塔(15)固连,所述除雾桶(11)顶部和吸收桶(13)顶部分别与环形盖板(10)固连,所述筒状体(16)与吸收桶(13)间均布有吸收喷头(14),所述吸收桶(13)与除雾桶(11)间均布有除雾喷头(12),所述吸收喷头(14)经管路与循环泵(2)出口相接,所述集水槽(18)尿素溶液出口经管路与缓冲槽(7)顶部入口相接,缓冲槽(7)底部出口与循环泵(2)入口相接,解析液经冲洗水泵(9)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除雾喷头(12)入口相接,另一路与缓冲槽(7)顶部入口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尿素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设于造粒塔(15)内的集水槽(18),集水槽(18)上端口轴向延伸出一筒状体(16),所述筒状体(16)桶壁面均布有气孔,筒状体(16)上端口与造粒塔(15)顶部固连,所述集水槽(18)内径向依次设置有除雾桶(11)和吸收桶(13),所述除雾桶(11)底部和吸收桶(13)底部分别与集水槽(18)底面固连,集水槽(18)通过支撑梁(17)与造粒塔(15)固连,所述除雾桶(11)顶部和吸收桶(13)顶部分别与环形盖板(10)固连,所述筒状体(16)与吸收桶(13)间均布有吸收喷头(14),所述吸收桶(13)与除雾桶(11)间均布有除雾喷头(12),所述吸收喷头(14)经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成刘慧琴冯彬张长秋董樵钱进华吴海良
申请(专利权)人:刘金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