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32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包括托举装置、间歇性加压装置、探头及控制装置,所述托举装置上连接有电子握力器,所述托举装置用于支撑手臂的前臂,手部抓握电子握力器进行锻炼,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位于托举装置一侧,用于对手臂的后臂进行间歇性加压,所述探头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将内瘘的震颤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实时监控内瘘的功能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时舒适度高,可以有效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及日常的功能维护,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某些药物或毒物中毒的有效方法。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参照国际上的一些指南建议,首选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s,AVF)作为长期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原因是其长期一期通畅率最好,它在所有类型的通路中所需干预最少,最重要的是其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低。美国肾脏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NationalKidneyFoundationKidneyDiseaseQualityOutcomesInitiative,NKF-KDOQI)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自体AV瘘的目标普及率为65%。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克服在成功建立自体AV瘘中的差异。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建议做好在AVF术后8-12周以后开始使用AVF,AVF的成熟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延长生命的必要条件。在这期间AVF的功能锻炼尤为重要,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s,AVF)能够提供血液透析所需的快速体外循环血流,但由于AVF常存在血管狭窄,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血液透析不充分或内瘘血栓形成。2006年的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肾病预后质量行动(NationalKidneyFoundationKidneyDiseaseOutcomesQualityInitiative,NKF-KDOQI)指南推荐所有成熟内瘘每周进行常规体格检查[8]。体格检查异常(如,肢体水肿,脉搏、震颤或杂音改变)可提示问题内瘘。日常的维护和功能锻炼尤为重要,大部分患者对AVF的功能锻炼及日常维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市场上很少有针对AVF的锻炼器械,来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及日常的功能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使用方便,提供一种规范、简单有效的AVF功能锻炼及日常的维护装置,AVF术后的患者运用本装置进行规范、量化的简单功能训练,及在日常中检测AVF的通畅性,定期的血管通路检测及及早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包括托举装置、间歇性加压装置、探头及控制装置,所述托举装置上连接有电子握力器,所述托举装置用于支撑手臂的前臂,手部抓握电子握力器进行锻炼,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位于托举装置一侧,用于对手臂的后臂进行间歇性加压,所述探头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将内瘘的震颤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实时监控内瘘的功能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托举装置包括弧形形状的托板,所述托板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将动力传输给转动轴,带动托板的转动,实现托板角度的调节,所述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控制装置指令进行工作,所述托板另一端通过连接架连接电子握力器,所述电子握力器与控制装置连接,将采集的握力信息和抓握次数传递给控制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固定有海绵垫,满足前臂放置于托板上时的舒适度要求。进一步的,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包括环状的充气垫,所述充气垫与进气管及排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气泵连接,用于向充气垫内充气,所述排气管与电磁排气阀连接,用于充气垫内气体的排出,所述气泵及电磁排气阀均与控制装置连接,由控制装置控制其工作。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垫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装置连接,将采集的压力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探头上固定有绑扎带,用于将探头固定于前臂上的内瘘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与显示装置连接,将采集的信息在显示装置上进行显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仪,患者将手臂的后壁伸入间歇性加压装置内,前臂放置于托举装置的托板上,手握电子握力器,即可进行内瘘功能的锻炼,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时舒适度高,可以有效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及日常的功能维护,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托举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间歇性加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控制装置壳体,2.显示装置壳体,3.间歇性加压装置壳体,4.电子握力器,5.托板,6.转动轴,7.联轴器,8.电机,9.带座轴承,10.海绵垫,11.导线,12.充气垫,13.进气管,14.气泵,15.排气管,16.电磁排气阀,17.多普勒超声波探头,18.绑扎带,19.魔术贴,20.通风孔,21.连接架,22.按钮。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目前市场上很少有针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锻炼器械,来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及日常的功能维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托举装置、间歇性加压装置及探头,所述装置壳体包括一体式的控制装置壳体1、显示装置壳体2及间歇性加压装置壳体3,所述托举装置上连接有电子握力器4,所述托举装置用于支撑手臂的前臂,手部抓握电子握力器进行锻炼,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位于托举装置一侧,用于对手臂的后臂进行间歇性加压,所述探头与位于控制装置壳体内部的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将内瘘的震颤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实时监控内瘘的功能情况。所述托举装置包括弧形的托板5,所述托板一端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联轴器7与电机8的输出轴连接,电机输出轴带动托板的转动,实现托板角度的调节,所述转动轴上连接带座轴承9,用于对转动轴进行支撑,所述电机位于控制装置壳体内部,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控制装置的指令进行工作,所述托板上还固定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海绵垫10,增加患者前臂放置于托板上时的舒适度。所述托板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架21,所述连接架上固定有电子握力器,所述电子握力器内部的控制器通过导线11与控制装置连接,可将采集的压力和抓握次数传递给控制装置。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包括环状的充气垫12,所述充气垫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举装置、间歇性加压装置、探头及控制装置,所述托举装置上连接有电子握力器,所述托举装置用于支撑手臂的前臂,手部抓握电子握力器进行锻炼,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位于托举装置一侧,用于对手臂的后臂进行间歇性加压,所述探头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将内瘘的震颤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实时监控内瘘的功能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举装置、间歇性加压装置、探头及控制装置,所述托举装置上连接有电子握力器,所述托举装置用于支撑手臂的前臂,手部抓握电子握力器进行锻炼,所述间歇性加压装置位于托举装置一侧,用于对手臂的后臂进行间歇性加压,所述探头与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将内瘘的震颤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实时监控内瘘的功能情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装置包括弧形形状的托板,所述托板一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将动力传输给转动轴,带动托板的转动,实现托板角度的调节,所述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控制装置指令进行工作,所述托板另一端通过连接架连接电子握力器,所述电子握力器与控制装置连接,将采集的握力信息和抓握次数传递给控制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贤赵华赵秀莲肖合存厉淑蓉杨月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