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东专利>正文

一种泡茶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26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和杯体,所述杯盖上设有滤茶内胆,当杯盖盖在杯体上后,滤茶内胆位于杯体内;所述滤茶内胆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滤茶内胆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杯盖上设计滤茶内胆,将茶叶装在滤茶内胆中,饮用时将杯盖连带滤茶内胆取出,杯体内则无茶叶残留,饮用非常方便,避免茶叶入口的问题;由于茶叶时装在滤茶内胆中,清除茶叶时也非常方便;杯盖、杯体和滤茶内胆均采用玻璃制品,成本低且绿色环保,可作为日常使用,也非常适合作为出差人士的一次性茶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茶水杯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
,具体涉及一种泡茶水杯。
技术介绍
茶杯是常见的生活用品,用来泡茶以供饮用。但是,茶叶在泡开以后,茶叶易漂浮在水面上,造成饮用不方便,为此,常在杯体内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滤网,茶叶放进杯子中后,再将滤网放进去,泡开后茶叶被滤网挡住,即可很方便地饮用。然而,目前这种带有滤网的杯子,多数是不锈钢制品,相对于普通的杯子价格更高,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带上一个杯子会显得麻烦,不带杯子临时买则会造成重复购买浪费;同时,现有的杯子中,滤网与杯盖、杯体均是分体式设计,清洗茶叶时,需要手直接接触滤网将其取出才能进行,一是不够方便,二是手直接接触滤网也会显得不够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水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和杯体,所述杯盖上设有滤茶内胆,当杯盖盖在杯体上后,滤茶内胆位于杯体内;所述滤茶内胆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滤茶内胆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使用时,茶叶装在滤茶内胆中,在杯体内倒满开水后,将杯盖盖上,杯体内的水通过过水孔进入滤茶内胆中,对滤茶内胆中的茶叶冲泡。饮用时,打开并取下杯盖,由于茶叶都在滤茶内胆中,因此杯体中不含任何茶叶,饮用起来非常方便,完全避免了茶叶入口的问题;同时,要清除茶叶也非常方便,打开盖板后即可很方便地将滤茶内胆中的茶叶清除掉,取放滤茶内胆时,均无须用手直接接触滤茶内胆,更卫生安全。可选地,所述盖板为滑动式结构。具体地,将盖板设计为滑动式结构,通过盖板的滑进和滑出来实现滤茶内胆底部开口的关闭和打开,以方便添加或是清除茶叶。可选地,所述开口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盖板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滑块。具体地,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随着滑块的滑动,实现盖板的滑动,进而实现打开或是关闭滤茶内胆的开口。可选地,所述过水孔为长条形状,且过水孔在滤茶内胆上均匀分布。设置过水孔使得水浸入滤茶内胆中对茶叶进行冲泡,过水孔均匀分布,使得各个方向的水能够均匀地浸入滤茶内胆中。可选地,多个所述过水孔中最靠近所述杯盖的过水孔与杯盖之间的距离为1cm-1.5cm。在取下杯盖后杯盖需要倒放,以避免滤茶内胆与外物接触不卫生,滤茶内胆中可能会有一些残留的水,最靠近杯盖的过水孔与杯盖之间的距离预留得太小,则会导致残留的水通过过水孔流出至杯盖上进而四处流淌,最靠近杯盖的过水孔与杯盖之间的距离预留得太大,则会导致过水孔的数目减少,进而影响滤茶内胆与杯体之间的水交换效率。可选地,所述杯体、杯盖和滤茶内胆均为玻璃制品。玻璃制品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绿色环保,而且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其内茶水色泽,玻璃制品的传热性好,冬天水杯可以做暖手用,由于成本低,很适合作为经常出差人士的一次性茶杯使用。可选地,所述杯盖与杯体之间螺纹配合。杯盖与杯体之间螺纹配合,通过旋钮杯盖取下或盖紧杯盖。可选地,所述滤茶内胆内装有茶叶。对于经常出差人士,不太方便带大包茶叶,而小包茶叶又很少地方有卖,因此在滤茶内胆内装好茶叶,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杯盖上设计滤茶内胆,将茶叶装在滤茶内胆中,饮用时将杯盖连带滤茶内胆取出,杯体内则无茶叶残留,饮用非常方便,避免茶叶入口的问题;由于茶叶时装在滤茶内胆中,清除茶叶时也非常方便;杯盖、杯体和滤茶内胆均采用玻璃制品,成本低且绿色环保,可作为日常使用,也非常适合作为出差人士的一次性茶杯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杯盖与滤茶内胆倒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2和杯体1,所述杯盖2上设有滤茶内胆3,当杯盖2盖在杯体1上后,滤茶内胆3位于杯体1内;所述滤茶内胆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31,滤茶内胆3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32。使用时,茶叶装在滤茶内胆3中,在杯体1内倒满开水后,将杯盖2盖上,杯体1内的水通过过水孔31进入滤茶内胆3中,对滤茶内胆3中的茶叶冲泡。饮用时,打开并取下杯盖2,由于茶叶都在滤茶内胆3中,因此杯体1中不含任何茶叶,饮用起来非常方便,完全避免了茶叶入口的问题;同时,要清除茶叶也非常方便,打开盖板32后即可很方便地将滤茶内胆3中的茶叶清除掉,取放滤茶内胆3时,均无须用手直接接触滤茶内胆3,更卫生安全。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2和杯体1,所述杯盖2上设有滤茶内胆3,当杯盖2盖在杯体1上后,滤茶内胆3位于杯体1内;所述滤茶内胆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31,滤茶内胆3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32。使用时,茶叶装在滤茶内胆3中,在杯体1内倒满开水后,将杯盖2盖上,杯体1内的水通过过水孔31进入滤茶内胆3中,对滤茶内胆3中的茶叶冲泡。饮用时,打开并取下杯盖2,由于茶叶都在滤茶内胆3中,因此杯体1中不含任何茶叶,饮用起来非常方便,完全避免了茶叶入口的问题;同时,要清除茶叶也非常方便,打开盖板32后即可很方便地将滤茶内胆3中的茶叶清除掉,取放滤茶内胆3时,均无须用手直接接触滤茶内胆3,更卫生安全。所述盖板32为滑动式结构。具体地,将盖板32设计为滑动式结构,通过盖板32的滑进和滑出来实现滤茶内胆3底部开口的关闭和打开,以方便添加或是清除茶叶。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2和杯体1,所述杯盖2上设有滤茶内胆3,当杯盖2盖在杯体1上后,滤茶内胆3位于杯体1内;所述滤茶内胆3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31,滤茶内胆3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32。使用时,茶叶装在滤茶内胆3中,在杯体1内倒满开水后,将杯盖2盖上,杯体1内的水通过过水孔31进入滤茶内胆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和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上设有滤茶内胆,当杯盖盖在杯体上后,滤茶内胆位于杯体内;所述滤茶内胆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滤茶内胆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水杯,包括相互匹配的杯盖和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上设有滤茶内胆,当杯盖盖在杯体上后,滤茶内胆位于杯体内;所述滤茶内胆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过水孔,滤茶内胆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滑动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盖板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为长条形状,且过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