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215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包括方形的框架箱、加热电阻丝和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箱上活动设有隔光罩,所述框架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设有黑水虻卵收集板和黑水虻食物板,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和黑水虻食物板均与框架箱活动连接,所述黑水虻收集板包括上下两层的多孔的收卵块,所述上下两层的收卵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黑水虻食物板包括设于下层收卵块下方的多孔的食物放置板和设于食物放置板下方的黑水虻幼虫收集盒,所述下层收卵块的底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LED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利用率高,简化对黑水虻卵收集以及幼虫养殖设备问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黑水虻养殖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原产于美洲,目前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近些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近年来,随着黑水虻的有益点逐渐被人们认可,其相关养殖产业在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专利技术了多种养殖方式,常见的有池子平面养殖、立体盒式养殖等。池子平面养殖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土地利用率低、人工管理成本大,很难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模式。立体盒式养殖虽然占地面积小,且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瓦楞纸板作为收集黑水虻卵,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的模式,但是盒子在后期的虫粪分离效率低且不环保,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盒子的空间利用率也不高。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黑水虻卵的收集养殖空间利用率更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包括方形的框架箱、加热电阻丝和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箱上活动设有隔光罩,所述框架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设有黑水虻卵收集板和黑水虻食物板,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和黑水虻食物板均与框架箱活动连接,所述黑水虻收集板包括上下两层的多孔的收卵块,所述上下两层的收卵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收卵块的宽度不小于7mm,所述两层收卵块之间的缝隙不大于2mm,所述黑水虻食物板包括设于下层收卵块下方的多孔的食物放置板和设于食物放置板下方的黑水虻幼虫收集盒,所述下层收卵块的底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LED灯。工作原理:黑水虻的产卵习性是在离食物近的地方的干燥的缝隙中进行产卵,所以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是根据黑水虻的产卵习性进行设计的,通过通过其加热电阻丝和加湿器对生存环境进行控制,将温度控制在27-37℃,湿度控制在高于60%的环境下,黑水虻能更好的产卵,通过黑水虻通过其喜欢的相关的黑水虻食物板对其进行吸引,将其的卵产在收卵块之间,使得环境能够使得卵更好的孵化,其设计的收卵块的宽度不小于7mm,所述两层收卵块之间的缝隙不大于2mm,孵化出幼虫后,其能顺利的爬到食物放置板上进行进食,收集卵结束后,将隔光罩罩设在框架箱上,然后当幼虫孵化成功且达到收取尺寸时,打开LED灯光,灯光对幼虫进行照射,由于幼虫畏光,所以幼虫通过食物板上的孔隙爬到黑水虻幼虫收集盒中,然后达到的幼虫与食物分离,然后取出幼虫即可。进一步地,所述隔光罩上设有多条拉链,方便对隔光罩打开局部地区,不用全部打开对黑水虻产生影响,且方便对其进行投食等。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收卵块上设有产卵引诱物,能够更好的引诱黑水虻在收卵块上产卵。进一步地,所述隔光罩上设有观察窗,方便对幼虫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进一步地,所述食物放置板与黑水虻幼虫收集盒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能够直接将黑水虻幼虫收集盒取下,更换黑水虻幼虫收集盒即可,使得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结构简单,充分根据黑水虻的生活习性等情况对其设计其更喜欢的产卵和幼虫生长环境,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收集养殖空间利用率更高,使得规模化的养殖更加有力的推广。2、所述隔光罩上设有多条拉链,方便对隔光罩打开局部地区,不用全部打开对黑水虻产生影响,且方便对其进行投食等。3、所述所述收卵块上设有产卵引诱物,能够更好的引诱黑水虻在收卵块上产卵,所述隔光罩上设有观察窗,方便对幼虫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4、所述食物放置板与黑水虻幼虫收集盒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能够直接将黑水虻幼虫收集盒取下,更换黑水虻幼虫收集盒即可,使得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隔光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收卵块的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黑水虻幼虫收集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箱,2-加热电阻丝,3-加湿器,4-隔光罩,5-黑水虻卵收集板,6-黑水虻食物板,7-LED灯,41-拉链,42-观察窗,51-收卵块,61-食物放置板,62-黑水虻幼虫收集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包括方形的框架箱和置于框架箱内部的加热电阻丝和加湿器,所述框架箱1上活动设有隔光罩4,所述框架箱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设有黑水虻卵收集板5和黑水虻食物板6,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5和黑水虻食物板6均与框架箱1活动连接,所述黑水虻收集板5包括上下两层的多孔的收卵块51,所述上下两层的收卵块5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收卵块51的宽度不小于7mm,所述两层收卵块51之间的缝隙不大于2mm所述黑水虻食物板6包括设于下层收卵块51下方的多孔的食物放置板61和设于食物放置板61下方的黑水虻幼虫收集盒62,所述下层收卵块51的底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LED灯7。工作原理:取下隔光罩,打开加热电阻丝和加湿器对生存环境进行控制,将温度控制在27-37℃,湿度控制在高于60%的环境下,黑水虻将其的卵产在收卵块之间,其设计的收卵块的宽度为16mm,所述两层收卵块之间的缝隙为2mm,孵化出幼虫后,其能顺利的爬到食物放置板上进行进食,收集卵结束后,将隔光罩设在框架箱上,然后当幼虫孵化成功且达到收取尺寸时,打开LED灯光,灯光对幼虫进行照射,幼虫通过食物板上的孔隙爬到黑水虻幼虫收集盒中,然后达到的幼虫与食物分离,然后取出幼虫即可。实施例2如图1到4所示,为了使本技术使用更加的方便,对黑水虻的影响更小,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包括方形的框架箱(1)和置于框架箱内部的加热电阻丝(2)和加湿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箱(1)上活动设有隔光罩(4),所述框架箱(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设有黑水虻卵收集板(5)和黑水虻食物板(6),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5)和黑水虻食物板(6)均与框架箱(1)活动连接,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5)包括上下两层的多孔的收卵块(51),所述上下两层的收卵块(5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黑水虻食物板(6)包括设于下层收卵块(51)下方的多孔的食物放置板(61)和设于食物放置板(61)下方的黑水虻幼虫收集盒(62),所述下层收卵块(51)的底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LED灯(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卵收集养殖装置,包括方形的框架箱(1)和置于框架箱内部的加热电阻丝(2)和加湿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箱(1)上活动设有隔光罩(4),所述框架箱(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设有黑水虻卵收集板(5)和黑水虻食物板(6),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5)和黑水虻食物板(6)均与框架箱(1)活动连接,所述黑水虻卵收集板(5)包括上下两层的多孔的收卵块(51),所述上下两层的收卵块(5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黑水虻食物板(6)包括设于下层收卵块(51)下方的多孔的食物放置板(61)和设于食物放置板(61)下方的黑水虻幼虫收集盒(62),所述下层收卵块(51)的底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舒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恩赛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