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207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42
描述了一种用于促进神经血管内的管腔内医疗手术的方法、系统以及装置。一种导管前进装置包括挠性细长主体,该挠性细长主体具有近端部,该近端部耦接到挠性细长主体的近端区域,并且向近端延伸到导管前进元件的最近端。挠性细长主体的硬度向近端朝向越来越硬的材料过渡直到近端部,形成第一多个材料过渡。挠性细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包括增强层的多个层形成。挠性细长主体的外径被定尺为同轴地定位在导管的管腔内,使得挠性细长主体的远尖端部向远端延伸超过导管的远端,以辅助导管到颅内血管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抽吸导管系统和使用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35U.S.C.§119(e)下2017年1月10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444584和2017年12月19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607510的优先权的权益。以引证的方式将临时申请的公开全文并入。
本技术总体涉及医疗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抽吸导管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当到大脑的动脉闭塞(这阻止新鲜氧合血从心脏和肺输送到大脑)时,通常发生急性缺血性中风(AIS)。这些闭塞通常由在动脉中卡住并阻塞为脑组织区域供给的动脉的血栓或栓子引起。如果动脉被阻塞,则缺血后损伤随后发生,并且脑细胞可能停止工作。此外,如果动脉保持阻塞超过几分钟,则脑细胞可能死亡,这导致永久性神经缺损或死亡。因此,立即治疗至关重要。采用两种主要疗法来治疗缺血性中风:溶栓疗法和血管内治疗。用于重建流动或重新灌注中风区域的最常见治疗是使用静脉内(IV)溶栓疗法。进行溶栓疗法的时间段对于IV输注是在症状发作的3小时内(所选患者为4.5小时)或对于定点动脉内输注是在6小时内。在之后实行疗法没有证明是有益的,并且可能由于溶栓效应而使患者暴露到更大的出血风险。血管内治疗最常使用一套工具来机械地移除栓子,我们不使用溶栓疗法。血管内治疗的整个范围包括机械栓子切除术,该机械栓子切除术使用可收回结构,例如,线圈尖端可收回支架(还称为“支架取回器”或STENTRIEVER)、铁丝网支架或具有撑杆的激光切割支架,这些撑杆可以在大脑解剖结构中的凝块内打开,以使凝块与支架撑杆啮合,在栓子中产生通道以恢复一定量的血流,随后通过将其从解剖结构中拉出连同抽吸技术来收回可收回结构。机械去除AIS关联栓子的其他血管内技术包括手动抽吸血栓切除术(MAT)(还称为“ADAPT”技术)。ADAPT/MAT是血管内手术,在该手术中,将大口径导管插入穿过经股动脉,并且将其操纵穿过复杂的解剖结构至栓子水平,栓子可能位于颅外颈动脉、椎动脉或颅内动脉中。抽吸技术可以用于借助大口径导管去除栓子。另一种血管内手术是Stentriever介导的手动抽吸血栓切除术(SMAT)(类似于Stentriever辅助的“Solumbra”技术)。与MAT一样,SMAT涉及借助经股动脉进入栓子。然而,在实现进入后,使用可收回结构来将栓子拉回到大口径导管中。为了进入大脑解剖结构,使用引导导管或导鞘来将介入装置从动脉进入部位(通常是股动脉)引导至目标解剖结构。引导件的长度由进入部位与引导远尖端的期望位置之间的距离确定。用于亚选择性引导和抽吸的诸如导丝、微导管以及中间导管的介入装置借助引导件插入并前进到目标部位。通常,装置以同轴样式使用,即,在中间导管内部的微导管内部的导丝作为组件以逐步样式前进到目标部位,内部最无创伤的元件首先向远端前进并为其他元件的前进提供支撑。同轴装配的各元件的长度将引导件的长度、导管上的近端连接器的长度以及从远端延伸所需的长度考虑在内。典型的三轴系统(例如用于支架收回器和其他介入装置的抽吸或输送)需要重叠的一系列导管,各导管在近端上具有它们自己的旋转止血阀(RHV)。例如,导丝可以借助具有第一近端RHV的PenumbraVelocity微导管插入,该微导管可以借助具有第二近端RHV的PenumbraACE68插入,该ACE68可以借助PenumbraNeuronMAX088进入导管插入,该进入导管具有经由股引入器定位在高颈动脉中的第三近端RHV。维持这些导管之间的同轴关系在技术上可能具有挑战性。必须用两只手或更常见地为四只手(即,两个操作者)不断地调节三个RHV。进一步地,用于抽吸和/或颅内装置输送的典型三轴系统的工作区域可能需要手术台底座处的3-5英尺的工作区域。进入闭塞部位甚至部分恢复到血管的流动所需的时间在确定这种手术的成功结果方面至关重要。类似地,手术期间的远端栓子的发生以及潜在负面的神经学效应和手术并发症(诸如穿孔和脑内出血)是手术成功的限制。需要一种装置和方法的系统,这些装置和方法允许快速进入、优化的导管抽吸以及治疗,以完全恢复到阻塞的脑血管的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在方面中,描述了一种用于促进神经血管内的管腔内医疗手术的血管内导管前进装置。导管前进装置包括:挠性细长主体,该挠性细长主体具有近端区域、外径、锥形远尖端部、远端开口以及纵向延伸穿过挠性细长主体到远端开口的单个管腔;和近端部,该近端部耦接到挠性细长主体的近端区域。近端部向近端延伸到导管前进元件的最近端。挠性细长主体的硬度向近端朝向越来越硬的材料过渡直到近端部,形成第一多个材料过渡。挠性细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包括增强层的多个层形成。挠性细长主体的外径被定尺为同轴地定位在导管的管腔内,使得挠性细长主体的远尖端部向远端延伸超过导管的远端,以辅助导管到颅内血管的输送。增强层可以是织带。织带可以从挠性细长主体的近端区域延伸,并且在远尖端部的近端的点处终止。点可以位于离挠性细长主体的最远终点4cm和15cm之间。多个层可以还包括第一聚合物材料层和第二聚合物材料层。织带可以定位在第一聚合物材料层与第二聚合物材料层之间。近端部可以是具有耦接到挠性细长主体的远端的海波管。织带可以定位在第一聚合物材料层与第二聚合物材料层之间并定位在海波管的远端上方。远尖端部可以包括具有不超过35D的材料硬度的材料。细长主体的近端区域可以包括具有在55D至72D之间的材料硬度的材料。细长主体可以包括第一段,该第一段包括具有不超过35D的硬度的远尖端部。细长主体可以包括第二段,该第二段位于具有不超过55D的硬度的第一段的近端。细长主体可以包括第三段,该第三段位于具有不超过72D的硬度的第二段的近端。近端部可以在第三段内耦接到细长主体。第一段可以未增强,并且第三段可以增强。第二段可以至少部分增强。增强织带可以延伸穿过至少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可以组合,以形成细长主体的插入长度。第一段可以具有大约4cm到大约12.5cm的长度。第二段可以具有大约5cm到大约8cm的长度。第三段可以具有大约25cm到大约35cm的长度。系统可以还包括具有管腔和远端的导管。导管可以包括挠性远端管腔部,该挠性远端管腔部具有近端、近端区域以及近端开口。管腔可以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导管可以还包括近端延伸部,该近端延伸部从与近端开口相邻的附接点向近端延伸。近端延伸部可以不如挠性远端管腔部挠性,并且可以被构造为控制导管的移动。近端延伸部可以在附接点处具有比远端管腔部在附接点处的外径小的外径。挠性远端管腔部的材料硬度可以向近端朝向越来越硬的材料过渡直到近端延伸部。挠性远端管腔部可以包括第二多个材料过渡。挠性细长主体可以同轴地定位在导管的管腔内,使得挠性细长主体的远尖端部向远端延伸超过导管的远端,使得挠性细长主体的第一多个材料过渡相对于挠性远端管腔部的第二多个材料过渡交错,并且不与该第二多个材料过渡重叠。导管可以用同轴地定位在导管的管腔内的装置包裹,使得挠性细长主体的近端部用导管的近端延伸部锁定。导管的近端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颜色编码的。挠性细长主体的单个管腔可以被定尺为容纳导丝。挠性细长主体可以包括被定尺为容纳导丝的近端开口。近端开口可以位于挠性细长主体的近端区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促进神经血管内的管腔内医疗手术的血管内导管前进装置,所述导管前进装置包括:挠性细长主体,该挠性细长主体具有近端区域、外径、锥形远尖端部、远端开口以及纵向延伸穿过所述挠性细长主体到所述远端开口的单个管腔;和近端部,该近端部耦接到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区域,所述近端部向近端延伸到导管前进元件的最近端,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硬度向近端朝向越来越硬的材料过渡直到所述近端部,形成第一多个材料过渡,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多个层形成,其中,所述多个层包括增强层,并且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外径被定尺为同轴地定位在导管的管腔内,使得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远尖端部向远端延伸超过所述导管的远端,以辅助所述导管到颅内血管的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0 US 62/444,584;2017.12.19 US 62/607,5101.一种用于促进神经血管内的管腔内医疗手术的血管内导管前进装置,所述导管前进装置包括:挠性细长主体,该挠性细长主体具有近端区域、外径、锥形远尖端部、远端开口以及纵向延伸穿过所述挠性细长主体到所述远端开口的单个管腔;和近端部,该近端部耦接到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区域,所述近端部向近端延伸到导管前进元件的最近端,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硬度向近端朝向越来越硬的材料过渡直到所述近端部,形成第一多个材料过渡,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多个层形成,其中,所述多个层包括增强层,并且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外径被定尺为同轴地定位在导管的管腔内,使得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远尖端部向远端延伸超过所述导管的远端,以辅助所述导管到颅内血管的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增强层是织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织带从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区域延伸,并且在所述远尖端部的近端的点处终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点位于离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最远终点4cm和15c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层还包括第一聚合物材料层和第二聚合物材料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织带定位在所述第一聚合物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合物材料层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端部是具有耦接到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远端的海波管,其中,定位在所述第一聚合物材料层和所述第二聚合物材料层之间的所述织带定位在所述海波管的所述远端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远尖端部包括具有不超过35D的材料硬度的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区域包括具有在55D至72D之间的材料硬度的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包括第一段,该第一段包括具有不多于35D的硬度的远尖端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包括第二段,该第二段位于具有不超过55D的硬度的所述第一段的近端。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包括第三段,该第三段位于具有不超过72D的硬度的所述第二段的近端。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端部在所述第三段内耦接到所述细长主体。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段未增强,并且所述第三段增强。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段至少部分增强。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增强织带延伸穿过至少所述第三段。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组合,以形成所述细长主体的插入长度。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段具有大约4cm到大约12.5cm的长度。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段具有大约5cm到大约8cm的长度。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段具有大约25cm到大约35cm的长度。21.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具有所述管腔和所述远端的所述导管,其中,所述导管还包括挠性远端管腔部,该挠性远端管腔部具有近端、近端区域以及近端开口,其中,所述管腔在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延伸。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导管还包括近端延伸部,该近端延伸部从与所述近端开口相邻的附接点向近端延伸,其中,所述近端延伸部不如所述挠性远端管腔部挠性,并且被构造为控制所述导管的移动。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近端延伸部在所述附接点处具有比所述远端管腔部在所述附接点处的外径小的外径。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挠性远端管腔部的材料硬度向近端朝向越来越硬的材料过渡直到所述近端延伸部。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挠性远端管腔部包括第二多个材料过渡。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同轴地定位在所述导管的所述管腔内,使得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远尖端部向远端延伸超过所述导管的所述远端,使得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第一多个材料过渡相对于所述挠性远端管腔部的所述第二多个材料过渡交错,并且不与该第二多个材料过渡重叠。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导管用同轴地定位在所述导管的所述管腔内的装置包裹,使得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部用所述导管的所述近端延伸部锁定。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近端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为颜色编码的。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单个管腔被定尺为容纳导丝。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挠性细长主体包括被定尺为容纳所述导丝的近端开口。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端开口位于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区域中。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端开口穿过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侧壁,并且位于向耦接到所述近端区域的所述近端部的远端的一距离处。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距离为离所述远尖端部大约10cm至离所述远尖端部大约20cm。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端部具有比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外径小的外径。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端部是海波管。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被构造为在所述导管的所述远端在颈内动脉的岩部的远端之后,连同所述导管一起前进。37.一种在患者的脑血管中执行医疗过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已组装同轴导管系统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所述已组装同轴导管系统包括:导管,该导管包括:挠性远端管腔部,该挠性远端管腔部具有近端、近端区域、近端开口、远端、以及在所述近端与所述远端之间延伸的管腔;和近端延伸部,该近端延伸部从与所述近端开口相邻的附接点向近端延伸,其中,所述近端延伸部不如所述挠性远端管腔部挠性并且被构造为控制所述导管的移动,其中,所述近端延伸部在所述附接点处具有比所述远端管腔部在所述附接点处的外径小的外径,和导管前进元件,该导管前进元件包括:挠性细长主体,该挠性细长主体具有近端区域、外径、锥形远尖端部、远端开口以及纵向延伸穿过所述挠性细长主体到所述远端开口的单个管腔;和近端部,该近端部从所述近端区域向近端延伸到所述导管前进元件的最近端,其中,在组装时,所述导管前进元件延伸穿过所述导管管腔,并且所述锥形远尖端部向所述远端管腔部的所述远端的远端延伸;使所述已组装导管系统前进,直到所述远端管腔部的所述远端到达所述脑血管内的目标部位,并且所述远端管腔部与所述近端延伸部之间的所述附接点定位在主动脉弓中的头臂动脉引出点的近端;从所述导管的所述管腔去除所述导管前进元件;以及在向所述导管的所述管腔施加负压的同时去除闭塞材料。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附接点定位在所述主动脉弓内的所述头臂动脉引出点的近端时,所述远端管腔部的所述远端定位在颈动脉虹吸部的远端。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远端管腔部具有在35cm和60cm之间的长度。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管前进元件的所述近端部在附接点处耦接到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区域,所述近端部从所述附接点向近端延伸到所述导管前进元件的所述最近端。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近端部具有延伸穿过所述近端部的整个长度的单个管腔,该近端部与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单个管腔连通。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具有一长度,该长度足以允许所述细长主体与所述近端部之间的所述附接点在与所述导管组装时保持在所述主动脉弓内或所述主动脉弓的近端,所述导管的所述远端被定位在所述脑血管内的所述目标部位附近。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组装导管系统用所述导管前进元件包裹,该导管前进元件同轴地定位在所述远端管腔部的所述管腔内,使得所述挠性细长主体的所述近端部用所述导管的所述近端延伸部锁定。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管的所述近端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为颜色编码的。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D·威尔逊T·M·周V·辛思凯P·艾瓦德
申请(专利权)人:九二号医疗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