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良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624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包括装配式框架、底部停车架、升降装置和中部停车架,所述的装配式框架的下端设有底部停车架,配式框架的中部设有中部停车架,装配式框架的前端设有升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人防车位往往是一车一位,车辆顶部往往留有较大的空间,该空间不能得到及时利用从而导致人防车位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立体停车位对车辆进行停放,由于车辆具有较大的重量,在移动车辆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防车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
技术介绍
人防车位一般与普通车位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一般位于普通车位更下的楼层,也有部分建筑中人防车位与普通车位位于相同的楼层;人防车位的设置具有更好的防护性以及抗暴性,同时,降低在道路侧边停放造成的交通压力。现有的人防车位往往是一车一位,车辆顶部往往留有较大的空间,该空间不能得到及时利用从而导致人防车位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立体停车位对车辆进行停放,由于车辆具有较大的重量,在移动车辆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的人防车位往往是一车一位,车辆顶部往往留有较大的空间,该空间不能得到及时利用从而导致人防车位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立体停车位对车辆进行停放,由于车辆具有较大的重量,在移动车辆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等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包括装配式框架、底部停车架、升降装置和中部停车架,所述的装配式框架的下端设有底部停车架,配式框架的中部设有中部停车架,装配式框架的前端设有升降装置。所述的装配式框架包括前框、底框、后板和上框,底框的前端与前框下端相连,底框的后端与后板下端相连,前框的上端通过上框与后板的上端相连,装配式框架可进行拆装。所述的前框左右对称开设有拉起槽,底框左右对称端开设有滑动槽,后板左右对称开设有操作槽。所述的底部停车架包括车位底板、两个驱动电机、两个电机座、两个齿轮、两个下齿条、两个扣住架、两个轨迹架、稳定架和两个上齿条,两个电机座之间连有车位底板,车位底板的前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稳定架相连,稳定架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前框相连,电机座的下端安装有扣住架,电机座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上啮合有下齿条,下齿条安装在底框上,电机座位于轨迹架内,且轨迹架安装在后板上,轨迹架的上方设有上齿条,上齿条安装在装配式框架的中部,具体工作时,当车位底板升至二层时,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车位底板前移,前移过程中,电机座与轨迹架配合滑动,扣住架与卡接L架接触嵌入后,车位底板停止前进,升降装置带动车位底板上升,之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带动车位底板后移,车位底板升至第二层。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收卷电机、收卷柱、钢索、电动滑块、卡接L架和点触柱,拉起槽的上端安装有收卷电机,收卷电机的输出轴与收卷柱相连,收卷柱的外端通过轴承与拉起槽相连,收卷柱上缠绕有钢索,钢索的下端与车位底板相连,前框的后端安装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上设有卡接L架,上齿条的前端下侧安装有点触柱,具体工作时,收卷电机配合驱动电机工作从而对钢索进行拉动,钢索始终保持绷紧状态,电动滑块带动前移后的电机座上升,升降装置带动车位底板整体上升。所述的卡接L架包括卡接架、挤压柱和顶出块,卡接架上开设有L槽,L槽的上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挤压柱相连,L槽的下端设有顶出块,具体工作时,车位底板上升时,挤压柱与点触柱接触后对点触柱进行向下挤压,顶出块向后挤压伸出从而对扣住架起到支撑的作用,驱动电机与上齿条啮合后带动车位底板后移。所述的中部停车架包括升降气缸、车位升降板、底座杆和落地层,操作槽的上端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顶出端与车位升降板的后端相连,车位升降板的前端对称安装有底座杆,且底座杆位于开口槽内,车位升降板的下端中部安装有落地层,具体工作时,升降气缸可带动车位升降板升降,落地层对下落后的车位升降板起到缓冲的作用,底座杆对车位升降板前端起到稳定升降的作用。其中,所述的车位底板的上端设有U型护栏,U型护栏的内壁设有橡胶层,车位底板的前端设有搭接板。其中,所述的电机座外壁设有T型卡块,且T型卡块的数量为三,T型卡块之间呈U型布置。其中,所述的扣住架的前端设有倒L架,电动滑块带动前移后的电机座上升,扣住架的下端设有滑块,滑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槽相连。其中,所述的轨迹架为U型结构,且轨迹架的中部连有加强筋,提高了稳定性,轨迹架的外壁上开设有卡接滑槽,且卡接滑槽之间呈U型布置,轨迹架前端的内壁上对称设有开口槽。其中,所述的挤压柱的上端为半圆结构,减小接触面,减小损伤,挤压柱的后端下侧从前往后为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减小了对顶出块的挤压难度。其中,所述的顶出块的下端设有辅助滑块,辅助滑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卡接架相连,顶出块与卡接架之间连有内置弹簧,内置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其中,所述的落地层的中部设有缓冲层,缓冲层的上下两端由橡胶材质组成,缓冲层的中部由海绵材质组成,缓冲层内嵌入有限位伸缩杆。(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本专利技术双层立体停车位的设计理念提高了人防车位的空间利用率,且车位底板升降过程中,通过双驱动力同时对车位底板的前后两端进行连接带动,提高了车位底板的移动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部停车架通过卡接滑槽与T型卡块之间卡入从而保证电机座在轨迹架上的稳定滑动,从而提高了车位底板移动时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位底板在升降过程中,通过电动滑块对车位底板后端的带动以及钢索对车位底板前端的拉动的方式提高了车位底板升降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A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机座与轨迹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X向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Y向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包括装配式框架1、底部停车架2、升降装置3和中部停车架4,所述的装配式框架1的下端设有底部停车架2,配式框架1的中部设有中部停车架4,装配式框架1的前端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的装配式框架1包括前框11、底框12、后板13和上框14,底框12的前端与前框11下端相连,底框12的后端与后板13下端相连,前框11的上端通过上框14与后板13的上端相连,装配式框架1可进行拆装。所述的前框11左右对称开设有拉起槽,底框12左右对称端开设有滑动槽,后板13左右对称开设有操作槽。所述的底部停车架2包括车位底板21、两个驱动电机22、两个电机座23、两个齿轮24、两个下齿条25、两个扣住架26、两个轨迹架27、稳定架28和两个上齿条29,两个电机座23之间连有车位底板21,车位底板21的前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稳定架28相连,稳定架2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前框11相连,电机座23的下端安装有扣住架26,电机座23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24,齿轮24上啮合有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包括装配式框架(1)、底部停车架(2)、升降装置(3)和中部停车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框架(1)的下端设有底部停车架(2),配式框架(1)的中部设有中部停车架(4),装配式框架(1)的前端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的装配式框架(1)包括前框(11)、底框(12)、后板(13)和上框(14),底框(12)的前端与前框(11)下端相连,底框(12)的后端与后板(13)下端相连,前框(11)的上端通过上框(14)与后板(13)的上端相连;所述的前框(11)左右对称开设有拉起槽,底框(12)左右对称端开设有滑动槽,后板(13)左右对称开设有操作槽;所述的底部停车架(2)包括车位底板(21)、两个驱动电机(22)、两个电机座(23)、两个齿轮(24)、两个下齿条(25)、两个扣住架(26)、两个轨迹架(27)、稳定架(28)和两个上齿条(29),两个电机座(23)之间连有车位底板(21),车位底板(21)的前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稳定架(28)相连,稳定架(2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前框(11)相连,电机座(23)的下端安装有扣住架(26),电机座(23)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24),齿轮(24)上啮合有下齿条(25),下齿条(25)安装在底框(12)上,电机座(23)位于轨迹架(27)内,且轨迹架(27)安装在后板(13)上,轨迹架(27)的上方设有上齿条(29),上齿条(29)安装在装配式框架(1)的中部;所述的升降装置(3)包括收卷电机(31)、收卷柱(32)、钢索(33)、电动滑块(34)、卡接L架(35)和点触柱(36),拉起槽的上端安装有收卷电机(31),收卷电机(31)的输出轴与收卷柱(32)相连,收卷柱(32)的外端通过轴承与拉起槽相连,收卷柱(32)上缠绕有钢索(33),钢索(33)的下端与车位底板(21)相连,前框(11)的后端安装有电动滑块(34),电动滑块(34)上设有卡接L架(35),上齿条(29)的前端下侧安装有点触柱(36);所述的卡接L架(35)包括卡接架(351)、挤压柱(352)和顶出块(353),卡接架(351)上开设有L槽,L槽的上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挤压柱(352)相连,L槽的下端设有顶出块(353);所述的中部停车架(4)包括升降气缸(41)、车位升降板(42)、底座杆(43)和落地层(44),操作槽的上端安装有升降气缸(41),升降气缸(41)的顶出端与车位升降板(42)的后端相连,车位升降板(42)的前端对称安装有底座杆(43),且底座杆(43)位于开口槽内,车位升降板(42)的下端中部安装有落地层(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升降式人防地下车位结构,包括装配式框架(1)、底部停车架(2)、升降装置(3)和中部停车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框架(1)的下端设有底部停车架(2),配式框架(1)的中部设有中部停车架(4),装配式框架(1)的前端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的装配式框架(1)包括前框(11)、底框(12)、后板(13)和上框(14),底框(12)的前端与前框(11)下端相连,底框(12)的后端与后板(13)下端相连,前框(11)的上端通过上框(14)与后板(13)的上端相连;所述的前框(11)左右对称开设有拉起槽,底框(12)左右对称端开设有滑动槽,后板(13)左右对称开设有操作槽;所述的底部停车架(2)包括车位底板(21)、两个驱动电机(22)、两个电机座(23)、两个齿轮(24)、两个下齿条(25)、两个扣住架(26)、两个轨迹架(27)、稳定架(28)和两个上齿条(29),两个电机座(23)之间连有车位底板(21),车位底板(21)的前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稳定架(28)相连,稳定架(2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前框(11)相连,电机座(23)的下端安装有扣住架(26),电机座(23)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24),齿轮(24)上啮合有下齿条(25),下齿条(25)安装在底框(12)上,电机座(23)位于轨迹架(27)内,且轨迹架(27)安装在后板(13)上,轨迹架(27)的上方设有上齿条(29),上齿条(29)安装在装配式框架(1)的中部;所述的升降装置(3)包括收卷电机(31)、收卷柱(32)、钢索(33)、电动滑块(34)、卡接L架(35)和点触柱(36),拉起槽的上端安装有收卷电机(31),收卷电机(31)的输出轴与收卷柱(32)相连,收卷柱(32)的外端通过轴承与拉起槽相连,收卷柱(32)上缠绕有钢索(33),钢索(33)的下端与车位底板(21)相连,前框(11)的后端安装有电动滑块(34),电动滑块(34)上设有卡接L架(35),上齿条(29)的前端下侧安装有点触柱(36);所述的卡接L架(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王永红肖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