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61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28
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制测量方案;步骤二、建立BIM模型;步骤三、提取放样点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内存;步骤四、布设平面控制点;步骤五、施工模板支撑体系;步骤六、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步骤七、安装看台座椅位置预埋套管及确定座椅位置;步骤八、校核纠偏。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看台施工领域,尤其涉及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定位测量方法多采用角度交会法进行定位测量,这种方法对现场的通视条件要求较高,计算难度和数据量大、工作效率低、误差大,测量质量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要解决现有技术计算难度和数据量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制测量方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后经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定位施工;步骤二、建立BIM模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施工图,将电子版施工图导入Revit软件中建立BIM施工模型;步骤三、提取放样点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内存根据BIM模型提取所需放样点的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程序计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方位角和距离;步骤四、布设平面控制点根据BIM模型确定了测站点和后视点数据及位置,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数据,依次放出座椅预埋套管中心点位置,形成看台座椅平面位置点,座椅平面位置点的准确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步骤五、施工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及台板的钢筋,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确保模板及其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步骤六、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利用全站仪对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进行定位测量,并用铁钉标记测量得出的看台座椅位置;步骤七、安装看台座椅位置预埋套管及确定座椅位置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根据铁钉标记开始预埋塑料套管,将塑料套管固定在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水平模板上;步骤八、校核纠偏查验座椅预留孔位置的准确性,待看台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分别丈量塑料套管相邻两点的距离;与设计尺寸进行核对,保证看台座椅位置定位准确;若发现塑料套管有偏差时,在看台板混凝土终凝前将塑料套管按设计数据微调,确保塑料套管内不流入混凝土,再将塑料套管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直至所有看台座椅定位准确,至此,本专利技术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位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完成。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支撑体系由若干个模板支撑单元组成,所述模板支撑单元顶面为倒扣的L型结构,模板支撑单元顶板设有水平设置的看台板和竖向设置的看台梁,所述模板支撑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模板支撑,所述模板支撑包括看台板底模板、看台梁底模板、梁两侧的侧模,所述模板支撑底部还设有龙骨,所述看台板底模板即为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水平模板,所述看台梁两侧的侧模上还设有调整模板的螺杆;进一步地,所述看台板和看台梁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看台梁、板钢筋:在模板支撑体系上方铺设看台梁、板钢筋,在钢筋内铺设马镫,在马镫顶面上铺设脚手板形成浇筑混凝土的操作平台,步骤2,浇筑混凝土,利用操作平台浇筑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放样:在<常用测量菜单>中选择“放样测量”显示<放样测量>界面;步骤2、选择“测站设置”,输入测站数据,按【确定】键,进入后视定向界面;输入后视点数据按【确定】键返回<放样测量>界面;步骤3、在<放样测量>界面下选择“输入坐标”。输入所有放样点坐标,包括从现在开始将要进行放样的点的坐标。步骤4、在“输入坐标”界面下的放样点名表中选取要放样点,按【确定】键显示<坐标放样>界面。步骤5、将棱镜移至仪器照准方向上,按【观测】键,开始测距,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移动棱镜,直到位于放样点位上,显示照准点的侧量结果,当前棱镜所在位置。步骤6、把棱镜移动到放样点,即距离显示为0所在的位置,用铁钉将测定的中心固定在已经支好的模板上,此时座椅位置确定;步骤7、按{ESC}键,返回到<输入坐标>界面,继续放样下一个放样点,依照上述步骤直至所有座椅位置均利用铁定固定完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具体步骤如下:根据步骤六中铁钉位置,将塑料套管预埋在铁钉外围的看台板底模板上,使铁钉位于塑料套管中心部位。此外,所述铁钉穿过呈正十字交叉形叠放的木方后与看台板底模板固定,所述木方长度与塑料套管内径相同,所述塑料套管内填充有填充物。更加优选地,所述测站点和放样点均采用BIM技术进行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方案降低了测量方案的编制难度,支管形象的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对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本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整个测量施工的影响,降低施工难度,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采取信息自动集成,提取方便;本专利技术促进各施工环节的人员沟通,从而能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本测量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放样精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节约工期,人工成本,大大提高功效及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浇筑混凝土的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过程全站仪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过程全站仪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过程全站仪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三;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过程全站仪的操作界面示意图四;图8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过程全站仪的操作界面示意图五;图9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操作过程全站仪的操作界面示意图六;图10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塑料套管与铁钉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看台板;2-看台梁;3-看台板底模板;4-看台梁底模板;5-后视点;6-侧模;7-龙骨;8-看台梁、板钢筋;9-马镫;10-脚手板;11-塑料套管;12-铁钉;13-木方;14-填充物;15-测站点;16-放样点;17-模板支撑;18-固定模板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制测量方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后经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定位施工;步骤二、建立BIM模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施工图,将电子版施工图导入Revit软件中建立BIM施工模型;步骤三、提取放样点16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内存根据BIM模型提取所需放样点16的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程序计算出测站点15至放样点16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制测量方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后经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定位施工;步骤二、建立BIM模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施工图,将电子版施工图导入Revit软件中建立BIM施工模型;步骤三、提取放样点(16)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内存根据BIM模型提取所需放样点(16)的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程序计算出测站点(15)至放样点(16)的方位角和距离;步骤四、布设平面控制点根据BIM模型确定了测站点(15)和后视点(5)数据及位置,根据测站点(15)和后视点(5)位置,并依次放出座椅预埋套管中心点位置,形成看台座椅平面位置点,座椅平面位置点的准确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步骤五、施工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及台板的钢筋,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确保模板及其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步骤六、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利用全站仪对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进行定位测量,并用铁钉(12)标记测量得出的看台座椅位置;步骤七、安装看台座椅位置预埋套管及确定座椅位置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根据铁钉(12)标记开始预埋塑料套管,将塑料套管固定在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水平模板上;步骤八、校核纠偏查验座椅预留孔位置的准确性,待看台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分别丈量塑料套管相邻两点的距离;与设计尺寸进行核对,保证看台座椅位置定位准确;若发现塑料套管有偏差时,在看台板混凝土终凝前将塑料套管按设计数据微调,确保塑料套管内不流入混凝土,再将塑料套管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直至所有看台座椅定位准确,至此,本专利技术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位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编制测量方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后经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方可进行测量定位施工;步骤二、建立BIM模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施工图,将电子版施工图导入Revit软件中建立BIM施工模型;步骤三、提取放样点(16)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内存根据BIM模型提取所需放样点(16)的坐标数据并导入全站仪;通过全站仪的自动程序计算出测站点(15)至放样点(16)的方位角和距离;步骤四、布设平面控制点根据BIM模型确定了测站点(15)和后视点(5)数据及位置,根据测站点(15)和后视点(5)位置,并依次放出座椅预埋套管中心点位置,形成看台座椅平面位置点,座椅平面位置点的准确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步骤五、施工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模板支撑体系及台板的钢筋,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确保模板及其支撑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步骤六、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利用全站仪对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进行定位测量,并用铁钉(12)标记测量得出的看台座椅位置;步骤七、安装看台座椅位置预埋套管及确定座椅位置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根据铁钉(12)标记开始预埋塑料套管,将塑料套管固定在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水平模板上;步骤八、校核纠偏查验座椅预留孔位置的准确性,待看台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分别丈量塑料套管相邻两点的距离;与设计尺寸进行核对,保证看台座椅位置定位准确;若发现塑料套管有偏差时,在看台板混凝土终凝前将塑料套管按设计数据微调,确保塑料套管内不流入混凝土,再将塑料套管固定牢固,确保位置准确,直至所有看台座椅定位准确,至此,本发明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位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IM技术在无规律看台座椅位置预留孔定位测量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体系由若干个模板支撑单元组成,所述模板支撑单元顶面为倒扣的L型结构,模板支撑单元顶板设有水平设置的看台板(1)和竖向设置的看台梁(2),所述模板支撑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模板支撑(17)和模板支撑,所述模板支撑包括看台板底模板(3)、看台梁底模板(4)、梁两侧的侧模(6),所述模板支撑底部还设有龙骨(7),所述看台板底模板(3)即为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水平模板,所述看台梁(2)两侧的侧模(6)上还设有调整模板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崇任书华陈红旗曹光辛玲任淑艳魏凯蔡世杰刘铁丹杨宏友张玉石陈城闫弘宇金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