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月红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26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检测装置主体,所述底座上设有减震机构,且底座通过减震机构与检测装置主体的底侧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患者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且输气管远离收集箱的一端上设置有呼吸面罩。该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能够快速的对病人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且收集方便快捷,确保了收集后的气体用于后续正常的检测,而且检测装置主体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能够避免检测装置主体移动中由于受到较大的震动而损坏,从而保障了检测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诊断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内科作为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有时为了增加对患者治疗的效果需要中西医结合对病人进行诊治。而呼吸的状况从一定的方面可以反映患者的病况,所以需要对病人的呼吸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的呼吸次数、呼吸的气体量和呼吸气体的湿度等都能反映出病人的身体状况。随着科技的进行,目前,内科临床上已经出现了用于诊断检测呼吸的装置。但是,现有的呼吸装置很难对病人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在一定程度影响后续正常的检测;而且由于现有的呼吸装置不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故当由于地面凹凸不平导致呼吸装置震动时,容易对呼吸装置造成损坏。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底座上的检测装置主体,所述底座上设有减震机构,且底座通过减震机构与检测装置主体的底侧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患者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且输气管远离收集箱的一端上设置有呼吸面罩,所述收集箱与检测装置主体之间连接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收集箱靠近输气管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沿着通气孔的圆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且通气孔与密封圈同轴设置,所述输气管通过通气孔、密封圈与收集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密封圈远离通气孔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片,且密封片与密封圈的端面相抵密封接触,位于通气孔两侧的收集箱上均设置有活动腔,两个活动腔内均活动设有滑动杆,两个滑动杆的同一端均滑动延伸至收集箱内并与密封片固定连接,且密封圈位于滑动杆的内侧,位于活动腔内的滑动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活动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活动腔靠近密封片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套设在滑动杆上;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于底座顶部的减震槽以及设于减震槽下方的减震腔,所述减震槽内滑动安装有减震平台,且检测装置主体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的顶部,所述减震腔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块,所述减震橡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延伸至减震平台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位于检测装置主体的外侧,所述固定块与减震平台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上的弹簧一,所述减震平台与减震槽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上的弹簧二;所述减震腔底部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框,所述减震框内活动安装有活动柱,且活动柱的顶端延伸至减震槽内并与减震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平台与减震槽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活动柱上的弹簧三,所述减震框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活动环,所述活动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倾斜杆,且两个倾斜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活动环上,两个活动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横杆上的弹簧四。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侧设置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脚刹。优选的,所述活动腔靠近密封片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套接孔,套接孔内固定套接有密封滑套,且滑动杆活动贯穿密封滑套并与密封滑套密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平台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减震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滑槽,且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内。优选的,所述减震平台上设有通孔一,且立柱滑动贯穿通孔一。优选的,所述减震槽的底部内壁上设有通孔二,且立柱滑动贯穿通孔二。优选的,两个倾斜杆整体呈外八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减震框的顶部内壁以及减震腔顶部内壁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贯穿孔,且活动柱分别活动贯穿两个贯穿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呼吸面罩、输气管、通气孔、密封圈、密封片、收集箱、滑动杆、活动块、复位弹簧的配合,能够快速的对病人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且收集方便快捷,还能防止气体回流,确保了收集后的气体能够用于后续正常的检测。2、本专利技术中,当整个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地面凹凸不平而产生震动时,检测装置主体会通过减震平台向下减震缓冲活动,并通过弹簧一、弹簧二、减震橡胶块的形变,能够抵消一部分震动力;与此同时,减震平台向下活动时还使得弹簧三、弹簧四的形变,进而能够进一步起到吸能减震的效果;最终,使得检测装置主体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从而避免了检测装置主体由于移动中受到较大的震动而损坏,保障了检测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该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能够快速的对病人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且收集方便快捷,还能防止气体回流,确保了后续正常的检测,而且检测装置主体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能够避免检测装置主体移动中由于受到较大的震动而损坏,从而保障了检测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活动柱与减震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检测装置主体、3收集箱、4输气管、5呼吸面罩、6进气管、7减震平台、8万向轮;101减震槽、102减震腔、103减震橡胶块、104立柱、105固定块、106弹簧一、107弹簧二、108通孔一、109通孔二、110滑块、111滑槽、112减震框、113活动柱、114弹簧三、115倾斜杆、116活动环、117弹簧四、118横杆、119贯穿孔;300通气孔、301密封片、302密封圈、303滑动杆、304复位弹簧、305活动块、306活动腔、307密封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检测装置主体2,所述底座1上设有减震机构,且底座1通过减震机构与检测装置主体2的底侧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患者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的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4,且输气管4远离收集箱3的一端上设置有呼吸面罩5,所述收集箱3与检测装置主体2之间连接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收集箱3靠近输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通气孔300,所述收集箱3的侧壁上沿着通气孔300的圆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02,且通气孔300与密封圈302同轴设置,所述输气管4通过通气孔300、密封圈302与收集箱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密封圈302远离通气孔30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片301,且密封片301与密封圈302的端面相抵密封接触,位于通气孔300两侧的收集箱3上均设置有活动腔306,两个活动腔306内均活动设有滑动杆303,两个滑动杆303的同一端均滑动延伸至收集箱3内并与密封片301固定连接,且密封圈302位于滑动杆303的内侧,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检测装置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减震机构,且底座(1)通过减震机构与检测装置主体(2)的底侧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患者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的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4),且输气管(4)远离收集箱(3)的一端上设置有呼吸面罩(5),所述收集箱(3)与检测装置主体(2)之间连接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收集箱(3)靠近输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通气孔(300),所述收集箱(3)的侧壁上沿着通气孔(300)的圆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02),且通气孔(300)与密封圈(302)同轴设置,所述输气管(4)通过通气孔(300)、密封圈(302)与收集箱(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密封圈(302)远离通气孔(30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片(301),且密封片(301)与密封圈(302)的端面相抵密封接触,位于通气孔(300)两侧的收集箱(3)上均设置有活动腔(306),两个活动腔(306)内均活动设有滑动杆(303),两个滑动杆(303)的同一端均滑动延伸至收集箱(3)内并与密封片(301)固定连接,且密封圈(302)位于滑动杆(303)的内侧,位于活动腔(306)内的滑动杆(303)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05),所述活动块(305)与活动腔(306)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305)与活动腔(306)靠近密封片(30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04),且复位弹簧(304)套设在滑动杆(303)上;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于底座(1)顶部的减震槽(101)以及设于减震槽(101)下方的减震腔(102),所述减震槽(101)内滑动安装有减震平台(7),且检测装置主体(2)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7)的顶部,所述减震腔(102)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块(103),所述减震橡胶块(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104),所述立柱(104)的顶端延伸至减震平台(7)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5),且固定块(105)位于检测装置主体(2)的外侧,所述固定块(105)与减震平台(7)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104)上的弹簧一(106),所述减震平台(7)与减震槽(101)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104)上的弹簧二(107);所述减震腔(102)底部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框(112),所述减震框(112)内活动安装有活动柱(113),且活动柱(113)的顶端延伸至减震槽(101)内并与减震平台(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平台(7)与减震槽(101)的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活动柱(113)上的弹簧三(114),所述减震框(112)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横杆(118),所述横杆(118)上滑动套设有两个活动环(116),所述活动柱(11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倾斜杆(115),且两个倾斜杆(115)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活动环(116)上,两个活动环(116)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横杆(118)上的弹簧四(1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诊断检测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于底座(1)上的检测装置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减震机构,且底座(1)通过减震机构与检测装置主体(2)的底侧相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主体(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患者呼吸出来的气体进行收集的收集箱(3),所述收集箱(3)的一侧设置有输气管(4),且输气管(4)远离收集箱(3)的一端上设置有呼吸面罩(5),所述收集箱(3)与检测装置主体(2)之间连接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收集箱(3)靠近输气管(4)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通气孔(300),所述收集箱(3)的侧壁上沿着通气孔(300)的圆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302),且通气孔(300)与密封圈(302)同轴设置,所述输气管(4)通过通气孔(300)、密封圈(302)与收集箱(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密封圈(302)远离通气孔(30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片(301),且密封片(301)与密封圈(302)的端面相抵密封接触,位于通气孔(300)两侧的收集箱(3)上均设置有活动腔(306),两个活动腔(306)内均活动设有滑动杆(303),两个滑动杆(303)的同一端均滑动延伸至收集箱(3)内并与密封片(301)固定连接,且密封圈(302)位于滑动杆(303)的内侧,位于活动腔(306)内的滑动杆(303)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05),所述活动块(305)与活动腔(306)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305)与活动腔(306)靠近密封片(301)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04),且复位弹簧(304)套设在滑动杆(303)上;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于底座(1)顶部的减震槽(101)以及设于减震槽(101)下方的减震腔(102),所述减震槽(101)内滑动安装有减震平台(7),且检测装置主体(2)固定安装于减震平台(7)的顶部,所述减震腔(102)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块(103),所述减震橡胶块(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104),所述立柱(104)的顶端延伸至减震平台(7)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5),且固定块(105)位于检测装置主体(2)的外侧,所述固定块(105)与减震平台(7)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在立柱(104)上的弹簧一(106),所述减震平台(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月红
申请(专利权)人:任月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