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05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属于通讯配件领域,其包括转接器以及与转接器两端连接的插座,所述转接器包括同轴心且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位于外导体两端内的第一绝缘子以及依次穿过两个第一绝缘子的中心导体;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外侧壁与外导体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绝缘子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外侧壁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对外导体插接的端部侧壁进行防护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提供空间供中心导体侧壁进行增厚,不仅增加了插针插入至中心导体内时的电气传输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方便中心导体的机加工,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A miniature RF coaxial connector for high frequency millimeter wave 5g communicati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通讯配件的
,特别涉及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伴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板对板连接器的一员,“板对板”同轴连接器在无线系统模块互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通信基站、RRH、直放站、GPS设备以及其它类似应用等。经过几代的演进,“板对板”同轴连接器正在从有限容差向大容差方向发展。如说明书附图7和8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板对板同轴连接器,包括转接器1和两个插座2。插座2与PCB板固定连接,插座2的一端开设有插孔22,插孔22内过盈嵌入有第二绝缘子3,第二绝缘子3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插针4,实际过程中插座2的形状可有多种;转接器1包括外导体11、位于外导体11两端内的第一绝缘子12以及依次穿过两个第一绝缘子12的中心导体13,第一绝缘子12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13端部的外侧壁抵接。当插针4插入至中心导体13内时,外导体11插入至插孔22内,第一绝缘子12可对中心导体13的侧壁进行保护,以防其因长期形变而较快地失去弹性。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导体11所受到的插拔力较大,其侧壁变形失效的风险大于中心导体13的侧壁,且一旦失效便会导致连接的可靠性降低,进而变相地缩短了整个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故此问题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具有可对外导体插接的端部侧壁进行防护,从而延长整个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转接器以及与转接器两端连接的插座,所述转接器包括同轴心且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过盈嵌设至外导体两端内的第一绝缘子以及依次穿过两个第一绝缘子的中心导体;所述第一绝缘子的外侧壁与外导体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绝缘子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导体的端部侧壁变形将其插入至插座内,此时第一绝缘子可对外导体插接的端部侧壁进行防护,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间接地延长整个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绝缘子与中心导体之间可空出较大的空间,以供中心导体的侧壁进行增厚,不仅提高了插针插入至中心导体内时的电气传输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方便中心导体的机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导体的两端壁厚范围位于0.3±0.03cm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中心导体的壁厚控制于该范围内,既可满足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要求,以及满足电气传输的要求,同时又能够方便加工成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导体的端口侧壁沿其周向均布有第一弹爪,所述第一弹爪与插针的外侧壁抵接,相邻的第一弹爪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弹爪的收缩变形既可实现中心导体与插针的精密配合,同时又可方便二者间的插拔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导体的端口通过卡紧机构与插座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紧机构可实现转接器与插座之间的可靠插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沿外导体端口外侧壁周向均布的第二弹爪,所述第二弹爪的外侧壁与插座的内侧壁抵接,相邻的第二弹爪之间形成有第二变形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弹爪的收缩变形可产生对插孔内侧壁的反向弹力,从而实现转接器与插座之间的可靠插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爪与第二弹爪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三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中心导体端部具有足够的弹力将插针裹紧,以及使外导体端部具有足够的弹力与插孔内壁抵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爪与第二弹爪的端部内侧壁均形成有坡面向下的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斜面可方便第一绝缘子以及插针的插入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沿插座内侧壁均布的弹片,所述弹片与外导体的端部外侧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片的收缩变形以及对外导体端部的反向弹力作用可实现转接器与插座之间的可靠插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改变第一绝缘子的设计位置,能够保护外导体端部外侧壁,同时可对中心导体侧壁进行增厚,方便了其机械加工,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还保证了整个连接器的电气输送稳定性;2.通过卡紧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转接器与插座之间的可靠插拔;3.通过导向斜面的设置,能够方便将第一绝缘子插入至外导体内以及方便将插针插入至中心导体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转接体与两个插座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中心导体、第一绝缘子以及外导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中心导体经冲压卷圆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转接体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8中是图7中B部放大图。图中,1、转接器;11、外导体;111、第二弹爪;112、第二变形缝隙;12、第一绝缘子;13、中心导体;131、第一弹爪;1311、导向斜面;132、第一变形缝隙;133、工艺缝;134、铜环;2、插座;21、弹片;22、插孔;221、凸缘;23、上插座;24、下插座;3、第二绝缘子;4、插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转接器1以及与转接器1两端连接的插座2。插座2可采用不同的型号,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种,分别为呈喇叭状的上插座23以及呈T型状的下插座24,上插座23口径较小的一端固定连接于PCB板上,下插座24的下侧螺纹连接于另一PCB板上。如图2所示,以上插座23的内部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其口径较小的一端处开设有插孔22,插孔22内侧壁设置有凸缘221,插孔22内嵌设有一端与凸缘221抵接的第二绝缘子3,第二绝缘子3的中部嵌设有插针4。下插座24的内部结构与上插座23相同,仅插孔22的方向从其底部进行开设,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和4所示,转接器1包括同轴心且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11、两个第一绝缘子12以及中心导体13。第一绝缘子12分别嵌设于外导体11的两端处,中心导体13依次穿过两个第一绝缘子12,并与两个第一绝缘子12卡接以形成固定,第一绝缘子12的外侧壁与外导体11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绝缘子12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13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优选的,将第一绝缘子12的外侧壁与外导体11端部的内侧壁设置为相互接触,此时第一绝缘子12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13之间可形成有一定的预留空间。第一绝缘子12与第二绝缘子3的材料相同,可为聚四氟乙烯或耐高温塑胶。如图3和4所示,中心导体13的端部侧壁沿其周向均匀形成有第一弹爪131,且第一弹爪131的设置数量不小于三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爪131的数量为四个,且相邻的第一弹爪131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缝隙132,以使第一弹爪131具有足够的弹力。初始状态时,第一弹爪131端部之间形成的口径略小于插针4的直径,使用时将插针4插入至各个第一弹爪13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转接器(1)以及与转接器(1)两端连接的插座(2),所述转接器(1)包括同轴心且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11)、过盈嵌设至外导体(11)两端内的第一绝缘子(12)以及依次穿过两个第一绝缘子(12)的中心导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12)的外侧壁与外导体(11)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绝缘子(12)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13)外侧壁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转接器(1)以及与转接器(1)两端连接的插座(2),所述转接器(1)包括同轴心且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导体(11)、过盈嵌设至外导体(11)两端内的第一绝缘子(12)以及依次穿过两个第一绝缘子(12)的中心导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12)的外侧壁与外导体(11)端部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绝缘子(12)的内侧壁与中心导体(13)外侧壁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13)的两端壁厚范围位于0.3±0.03cm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板对板射频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体(13)的端口侧壁沿其周向均布有第一弹爪(131),所述第一弹爪(131)与插针(4)的外侧壁抵接,相邻的第一弹爪(131)之间形成有第一变形缝隙(1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型高频毫米波5G通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张海亮徐可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吴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