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锚拉力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81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置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的船锚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卧式拉力试验机以及靠磁性定位座吸附在船锚卸扣处的距离传感器,卧式拉力机的机架上在移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部分上可拆卸地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部的横梁上设有吊装船锚靠近锚爪处锚体的电动葫芦,卧式拉力机的移动梁和固定梁上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固定夹具中设有与船锚连接的软绳;传感器与计算控制模块相连接,计算控制模块与卧式拉力机,计算控制模块还与显示时间位移曲线图及位移当前值和极限值的显示模块电联接。

Anchor tension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锚拉力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锚拉力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发展,而锚是锚泊设备中的重要工具,是安全操作船舶基本必备的要素。特别的两爪锚广泛的运用于渔船以及其他各种作业的中小型船舶。因此,两爪锚的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对于船舶的安全至关重要。对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SC/T8009-2000》,以确保两爪锚的结构性能能够满足锚泊设备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拉力试验是两爪锚在出厂前必须要进行的实验,在进行拉力试验时拉力分别作用在锚的卸扣处和锚爪离爪尖三分之一的锚长度处,此外还要在拉力试验前后分别测量锚的卸扣处和锚爪离爪尖三分之一的锚长度处的距离。现有的试验手段为地面上预制一个锚坑,将待试锚的锚爪钩在锚坑内,然后用拉力装置给锚施加所需拉力。由于各种锚的角度、形状各不同,因此需要预制不同的规格锚坑,且该套试验装置只能进行锚的试验,因而装置利用率低,试验成本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456527.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卧式拉力试验机的锚拉力试验支撑装置”,主要包括移动底座、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定位夹具、测距装置。该装置需要针对不同规格的锚设计专用定位夹具;且升降装置是通过电机带动丝杠,实现装置的高度调节,为了满足大规格大尺寸的锚,整个装置的高度、电机的扭矩以及丝杠的负载必须要增加,间接的导致成本增加。且该套装置未曾提到如何通过传感器进行测量,以及试验过程的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装置利用率高、试验成本低、适用不同规格锚的船锚拉力测试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船锚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卧式拉力试验机以及靠磁性定位座吸附在船锚卸扣处的距离传感器,卧式拉力机的机架上在移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部分上可拆卸地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部的横梁上设有吊装船锚靠近锚爪处锚体的电动葫芦,当船锚卸扣处与锚爪上测量点及与卧式拉力试验机的移动梁上夹具的固定点位置位于一直线时,距离传感器的测量激光点对准锚爪上的测量点,卧式拉力机的移动梁和固定梁上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固定夹具中设有与船锚连接的软绳;传感器与计算控制模块相连接,计算控制模块与卧式拉力机,计算控制模块还与显示时间位移曲线图及位移当前值和极限值的显示模块电联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磁性定位座包括磁性底座,磁性底座上设有万向旋转座,万向旋转座上设有锁定旋转板的锁定机构,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万向旋转座的转动板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龙门架的横梁的厚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本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普通卧式拉力试验机进行锚拉力试验,实现了锚杆末端(卸扣端)到锚爪端锚尖距离的测量,满足了不同类型锚的锚拉力试验,降低了锚拉力试验的成本,提高了锚拉力试验效率,且适用范围宽,利用率高,试验效率高、成本低、人员劳动强度小。由于磁性底座上设有万向旋转座,万向旋转座上设有锁定旋转板的锁定机构,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万向旋转座的转动板上,使得距离传感器的位置调节更为方便准确,从而保证测量精度。由于龙门架的横梁的厚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在满足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自重,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待测锚拉力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测试装置中龙门架等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激光传感器装置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1至图4中:1-电葫芦,2-传感器,3-船锚,4-卧式拉力试验机,5-龙门架,6-电动葫芦,7-磁性底座,8-万向旋转座,9-转动板,10-软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5所示,船锚拉力测试装置,包括卧式拉力试验机4以及靠磁性定位座吸附在船锚卸扣处的距离传感器2。磁性定位座包括磁性底座7,磁性底座7上设有万向旋转座8,万向旋转座8上设有锁定旋转板9的锁定机构,距离传感器2设置在万向旋转座8的转动板9上。卧式拉力机4的机架上在移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部分上可拆卸地设有龙门架5。所述龙门架5的横梁的厚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龙门架5上部的横梁上设有吊装船锚靠近锚爪处锚体的电动葫芦6。当船锚3的卸扣处与锚爪上测量点及与卧式拉力试验机4的移动梁上夹具的固定点位置位于一直线时,距离传感器2的测量激光点对准锚爪上的测量点,卧式拉力机4的移动梁和固定梁上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固定夹具中设有与船锚3连接的软绳;距离传感器2与计算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相连接,计算控制模块与卧式拉力机,计算控制模块还与显示时间位移曲线图及位移当前值和极限值的显示模块电联接。上述船锚拉力测试装置的船锚拉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待测锚的每个锚爪离爪尖三分之一长度处,做上标记;并在靠近锚爪的头部的锚体上用软吊绳系紧;控制电动葫芦6的吊钩放下,悬挂钩住待测锚的软吊绳;控制电动葫芦6的吊钩带动待测锚上升到拉力试验位置;B.用固定在卧式拉力试验机4移动梁一侧的夹具上的软拉绳将待测锚的卸扣处系紧;控制卧式拉力试验机4移动梁缓慢的向后拉紧,使得锚卸扣处逐渐的向上移动,同时配合控制电动葫芦6的升降,保证待测锚的卸扣处和待测锚爪上的标记处与移动梁上夹具的固定点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将紧卧式拉力试验机4固定梁一侧的夹具上的软绳10系在待测锚爪的标记处;C.将距离传感器2装置通过磁性底座7吸附在待测锚的卸扣处;通过接头将传感器2和计算控制模块对接,装置通电后将传感器2的激光点对准待测锚爪的标记点,并同时锁定传感器2的万向旋转板;在计算控制模块的操作窗口上选择对应的串口和波特率;确定后选择打开串口;D.控制卧式拉力试验机4提供不大于5%试验负荷的预紧力,将锚爪和锚卸扣进行预紧;传感器2测量初始值,记为Y1;E.开始测量,逐渐增加卧式拉力试验机4上的拉力直至达到试验负荷;且在此过程中,计算控制模块每隔100ms循环接受传感器2测量数据并将当前值传送给显示模块;同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测量过程中测得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以及测量值的时间位移曲线;F.保持试验负荷五分钟后,卧式拉力试验机4逐渐的卸去负荷直至5%试验负荷以下,计算控制模块采用距离传感器2当前测量值Y2在线计算并判断是否同时满足及如果满足则显示模块显示合格,否则显示模块显示不合格且测试结束;G.卧式拉力试验机4负荷卸至0,对剩余待测锚爪重复步骤B-F直至测试结束,所有锚爪测试合格的船锚判定为合格品。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船锚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拉力试验机以及靠磁性定位座吸附在船锚卸扣处的距离传感器,卧式拉力机的机架上在移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部分上可拆卸地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部的横梁上设有吊装船锚靠近锚爪处锚体的电动葫芦,当船锚卸扣处与锚爪上测量点及与卧式拉力试验机的移动梁上夹具的固定点位置位于一直线时,距离传感器的测量激光点对准锚爪上的测量点,卧式拉力机的移动梁和固定梁上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固定夹具中设有与船锚连接的软绳;传感器与计算控制模块相连接,计算控制模块与卧式拉力机,计算控制模块还与显示时间位移曲线图及位移当前值和极限值的显示模块电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船锚拉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卧式拉力试验机以及靠磁性定位座吸附在船锚卸扣处的距离传感器,卧式拉力机的机架上在移动梁和固定梁之间的部分上可拆卸地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部的横梁上设有吊装船锚靠近锚爪处锚体的电动葫芦,当船锚卸扣处与锚爪上测量点及与卧式拉力试验机的移动梁上夹具的固定点位置位于一直线时,距离传感器的测量激光点对准锚爪上的测量点,卧式拉力机的移动梁和固定梁上分别设有固定夹具,固定夹具中设有与船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存军王海荣厉梁苏世杰赵华王洪波陈静华叶贤槐陈拓黄道沛卢芳芳唐文献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