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47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包括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所述端部杆单元包括两根端部杆,两根端部杆分别通过化学植筋与两个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底部单元设置于两根端部杆之间,底部单元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解决了目前的加固方案存在的承载能力较低,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可以提高承载能力,降低安全风险,且施工安装简单,又可以保证现场安装质量,应景场景更为广泛。

A battery reinforcement device based on symmetrical fram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安装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通信租赁机房往往需要电池加固,当租赁机房是框架结构时,传统的加固方案往往要求电池底部的加固钢梁落于框架梁上,但是这种加固方案却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框架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往往达不到承载要求,且这种加固方案降低了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故传统加固方案只能满足重量较轻的电池,使用往往受限。具体而言,传统的加固方案存在以下缺点,首先,传统的加固方案往往采用框架梁承重,而承重梁的承载能力差别较大,容易造成安全风险;再则,传统的加固方案的支撑点必须落于框架梁上,对施工安装要求高,存在施工困难的问题;其次,由于有的框架梁偏置,不一定在框架柱中线,容易造成支撑点压不到梁上,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有的租赁机房结构属于无梁楼盖,无法通过框架梁加固,采用传统的加固方案则无法实现加固。有鉴于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新的加固方案,可以提高承载能力,降低施工难度,降低安全风险,又可以保证现场安装质量,应景场景更为广泛,以解决目前加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加固方案存在的承载能力较低,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包括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所述端部杆单元包括两根端部杆,两根端部杆分别通过化学植筋与两个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底部单元设置于两根端部杆之间,底部单元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设置有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电池架安装在底部单元上,电池的重力通过底部单元传递到端部单元,端部单元与框架柱固定连接,将受力传递给框架柱,框架柱继续往下传导于基础。本方案采用化学植筋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安全可靠,施工便捷,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采用对称框架柱的柱身加固,摒弃传统的框架梁加固方式,受力直接有效,传力路径短;并且本方案支撑点明确可靠,施工质量和安全容易把控。故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电池重量通过框架柱传递,受力更为直接,传力路径短,安全可靠;支撑点明确可靠,施工质量和安全容易把控;只需两根框架柱就可以加固,无梁楼盖也可以加固,故加固场景更为广泛。解决了目前的加固方案存在的承载能力较低,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可以提高承载能力,降低安全风险,且施工安装简单,又可以保证现场安装质量,应景场景更为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4的电池加固装置,包括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1;所述端部杆2单元包括两根端部杆2,两根端部杆2分别通过化学植筋3与两个框架柱4锚固连接,所述底部单元1设置于两根端部杆2之间,底部单元1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杆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4的电池加固装置,设置有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1,电池架安装在底部单元1上,电池的重力通过底部单元1传递到端部单元,端部单元与框架柱4固定连接,将受力传递给框架柱4,框架柱4继续往下传导于基础。本方案采用化学植筋3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安全可靠,施工便捷,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采用对称框架柱4的柱身加固,摒弃传统的框架梁加固方式,受力直接有效,传力路径短;并且本方案支撑点明确可靠,施工质量和安全容易把控。故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4的电池加固装置,电池重量通过框架柱4传递,受力更为直接,传力路径短,安全可靠;支撑点明确可靠,施工质量和安全容易把控;只需两根框架柱4就可以加固,无梁楼盖也可以加固,故加固场景更为广泛。解决了目前的加固方案存在的承载能力较低,施工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4的电池加固装置,可以提高承载能力,降低安全风险,且施工安装简单,又可以保证现场安装质量,应景场景更为广泛。如图1所示,所述端部杆2包括端部槽钢5,和设置于端部槽钢5中部的锚固板6,所述锚固板6通过化学植筋3与框架柱4锚固连接,所述锚固板6通过满焊与端部槽钢5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部杆2包括端部槽钢5和锚固板6,采用端部槽钢5焊接于锚固板6的方式,此构造受力合理有效。并且,电池重量首先传给底部单元1,底部单元1将剪力和弯矩再传导给端部槽钢5,端部槽钢5通过焊缝再传导给锚固板6,最后锚固板6单元通过化学植筋3传导于框架柱4,利用对称的框架柱4做化学植筋3加固槽钢,摒弃传统的框架梁加固方式,受力直接有效,传力路径短。如图1所示,所述锚固板6上对称分布有六个化学植筋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个锚固板6均通过六个化学植筋3与框架柱4锚固连接,所述六个化学植筋3对称的分布在锚固板6的两侧,对锚固板6进行固定,本方案采用化学植筋3方式进行固定,安全可靠,施工便捷,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4的电池加固装置,所述底部单元1包括两根以上底部杆,所述底部杆为槽钢,每根槽钢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杆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底部杆焊接在两根端部杆2之间,电池的重力通过底部单元1传递到端部单元,端部单元与框架柱4固定连接,将受力传递给框架柱4,框架柱4继续往下传导于基础,整个传力路径明确,传力路径直接,且安全可靠。如图1所示,所述底部杆为两根,两根底部杆间的距离与电池架宽度相适应。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杆为两根,底部杆间的距离为保障电池架可以安装与其上的距离,采用两根底部杆即可保障电池架的安装,在电池重量较轻时,无需采用多根底部杆帮助支撑,仅采用两根底部杆可以降低装置成本。本技术所述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4的电池加固装置,所述底部杆上设置有安装螺栓孔,所述安装螺栓孔的位置与电池安装架的安装螺栓相适应。为了保障电池架在所述底部单元1包上的稳固安装,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底部杆上设置有安装螺栓孔,所述安装螺栓孔的位置为保障电池安装架的安装螺栓可以安装的位置。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所述端部杆单元包括两根端部杆,两根端部杆分别通过化学植筋与两个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底部单元设置于两根端部杆之间,底部单元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单元和底部单元;所述端部杆单元包括两根端部杆,两根端部杆分别通过化学植筋与两个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底部单元设置于两根端部杆之间,底部单元两端分别与两根端部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杆包括端部槽钢,和设置于端部槽钢中部的锚固板,所述锚固板通过化学植筋与框架柱锚固连接,所述锚固板通过满焊与端部槽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对称框架柱的电池加固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国梁刘晓明谢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