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469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59
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包括深层槽和浅层槽,深层槽和浅层槽的两侧设置有平台边缘座,四列支撑架排列在深层槽和浅层槽槽底且支撑架放置后的最上方高度与平台边缘座齐平,每两列支撑架和其边缘的平台边缘座形成一个脚手架放置位,支撑架和平台边缘座上放置工字型钢板,用U形螺栓抱箍固定,固定完成后再在工字型钢板上通长铺设槽钢,并焊接牢固槽钢形成轨道,槽钢上设置平台底座,平台底座的上方焊接脚手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满足一个单元拼装所需的人力、机具就可以完成几倍甚至几十倍施工面积内的网架或吊顶,施工速度较快,不占用空间,土建其他工种可以交叉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
本技术属于脚手架领域,具体涉及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多样化发展,结构理论日趋完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和更新,再加上本世纪以来中国钢产量飞速增加,国家政策鼓励用钢,积极发展钢结构建筑,国内涌现出一大批高空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因此高空大跨度结构如网架、网壳、管桁架、大面积吊顶装饰等得到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在飞机场、大型车站、展览馆、体育场馆、大型零售批发超市等公共建筑中。与普通室内装饰工程相比,要完成高空大跨度工程,特别是吊顶装饰工程,需要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法。这些大型公共建筑的钢网架或者吊顶,通常安装高度在10~30m,施工面积大、高度较高。同时为了保证美观大气的装饰效果,它们的造型一般都是单曲面或者双曲面的。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难点主要集中在:一,安装高度高,确保安全的难度大;二,单元板块拼接复杂,复杂曲面造型增加了定位、安装的难度,施工工期延长;三,由于大面积施工占用场地的限制,其他分部分项工程将难以同时实施,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率,不能满足工期要求。在当前技术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满堂架高空散装法、高空滑移法、分块吊装法、整体提升法等,但它们在经济性和工期方面通常都无法做到两者兼顾。满堂架高空散装法是指小拼单元或散件直接在设计位置进行总拼的方法,有满堂脚手架和悬挑脚手架两种。满堂脚手架多用于散件拼装,而悬挑脚手架则多用于小拼单元在高空总拼情况,或者球面网壳三角形网格的拼装。这种方法的脚手架用量大,消耗人工多,需要反复搭拆,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长。高空滑移法是指网架或吊顶单元在事先设置的滑轨上(建筑的中间或两端),滑移到设计位置拼接成整体的安装方法。此种方法对建筑物内部施工没有影响,顶部安装与下部施工可以平行立体作业。但同时,它对轨道下方支座刚度要求大,滑道和牵引装置需要通长设置,费用较高,牵引力及牵引速度的设计与同步控制的精度也较难把握。此外还存在高空安全作业隐患,安全防护有难度。分块吊装法是把网架或吊顶分成若干单元,分别在相应的地面投影位置拼装,然后利用起重设备吊运到安装位置,相邻两个单元在高空进行对接。此种安装方法人工的高空作业较少,较经济,但安装精度难以控制,需要解决空中移位技术难题,对起重机械要求比较高。除此之外,整体土建结构已施工完毕,场地空间限制对起重机械的机型选择也有很大影响。整体提升法是指将网架或吊顶整个在地面或者平台上拼装完毕,利用吊装机械垂直或水平吊运至安装部位,最后进行调整和固定。整体拼装就需要有足够大的拼装场地和吊装机械吊装的场地。吊装高度越高、回转半径越大、吊装重量越重时,施工难度越大。近年来我国对高空施工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已基本不允许采用整体吊装的施工方法。因此,为了在满足质量、安全、工期进度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结合施工技术条件和设备资源,因地制宜地确定高空大跨度吊顶装饰工程的施工方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经济合理的大型复杂吊顶工程安装方法——自制轨道式移动脚手架施工法。当采用移动脚手架施工方式时,单位时间内仅需要投入一个单元面积内的脚手架架体材料和满足一个单元拼装所需的人力、机具就可以完成几倍甚至几十倍施工面积内的网架或吊顶。施工速度较快,不占用空间,土建其他工种可以交叉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来解决现有的应用于大型空间曲面的施工装置,它们在经济性和工期方面通常都无法做到两者兼顾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包括深层槽和浅层槽,所述的深层槽和浅层槽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深层槽和浅层槽的两侧设置有平台边缘座,四列支撑架排列在深层槽和浅层槽槽底且支撑架放置后的最上方高度与平台边缘座齐平,每两列支撑架和其边缘的平台边缘座形成一个脚手架放置位,所述的支撑架和平台边缘座上放置工字型钢板,用U形螺栓抱箍固定,固定完成后再在工字型钢板上通长铺设槽钢,并焊接牢固槽钢形成轨道,所述的槽钢上设置平台底座,所述的平台底座包括横在轨道上的钢管母套,以及位于钢管母套下方的钢轮,所述的平台底座的上方焊接脚手架,将多根钢管立杆插入平台底座的钢管母套,用螺丝在钢管母套侧向锁牢,钢管立杆固定后安装钢管纵、横向横杆,纵横向横管间距为2~3m,步距为1~3m,依次向上搭设,高度为15~30m,并于四周设置剪刀撑加固,在脚手架的上方铺设模板,所述的模板向侧边延长出一块衍射模板,两两脚手架之间设置连接模板,所述的模板外栏一圈安全网。其原理为在脚手架架体底部安装滚动装置,每纵列滚轮底部设置一条人工设置的轨道,依靠牵引装置拉动脚手架架体从而沿轨道作纵向移动。架体的顶部加密并铺设木板,顶部四周设置高1.5米的围护栏杆,拉密目网,形成吊顶装饰装饰工程所需的施工平台。使用移动脚手架施工前需先将高低不平的深层槽和浅层槽“填平”,方可架立统一高度的轨道进行后续施工。因此,本自制轨道式移动脚手架的结构形式从下而上为轨道下方支承架体、轨道、施工平台支承架体、施工平台。作为优选,所述的浅层槽内支撑架长度为50m,高度为3m;深层槽内支撑架长度为21m,高度为6m。作为优选,所述的U形螺栓按按照1m中心间距抱箍固定。作为优选,将φ48×3.5mm钢管立杆插入脚手架平台底座的φ60×4mm钢管母套,所述的立杆固定后安装φ48×3.5mm钢管纵、横向横杆,纵横向横管间距为3m,步距为1.8m,依次向上搭设,高度为20m。作为优选,所述的脚手架搭设完成后,于最上层纵向加密铺设间距600mm的φ48×3.5mm钢管,扣牢后在上面铺设15mm厚模板,每块模板之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满足一个单元拼装所需的人力、机具就可以完成几倍甚至几十倍施工面积内的网架或吊顶,施工速度较快,不占用空间,土建其他工种可以交叉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脚手架正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包括深层槽1和浅层槽2,所述的深层槽1和浅层槽2内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的深层槽1和浅层槽2的两侧设置有平台边缘座3,四列支撑架4排列在深层槽1和浅层槽2槽底且支撑架4放置后的最上方高度与平台边缘座3齐平,每两列支撑架4和其边缘的平台边缘座3形成一个脚手架放置位,所述的支撑架4和平台边缘座3上放置工字型钢板51,用U形螺栓抱箍固定,固定完成后再在工字型钢板51上通长铺设槽钢52,并焊接牢固槽钢52形成轨道5,所述的槽钢52上设置平台底座6,所述的平台底座包括横在轨道5上的钢管母套,以及位于钢管母套下方的钢轮53,所述的平台底座的上方焊接脚手架7,将多根钢管立杆插入平台底座的钢管母套,用螺丝在钢管母套侧向锁牢,钢管立杆固定后安装钢管纵、横向横杆,纵横向横管间距为2~3m,步距为1~3m,依次向上搭设,高度为15~30m,并于四周设置剪刀撑加固,在脚手架7的上方铺设模板,所述的模板向侧边延长出一块衍射模板9,两两脚手架7之间设置连接模板10,所述的模板外栏一圈安全网8,所述的浅层槽2内支撑架4长度为50m,高度为3m;深层槽1内支撑架4长度为21m,高度为6m,所述的U形螺栓按按照1米中心间距抱箍固定,将φ4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层槽(1)和浅层槽(2),所述的深层槽(1)和浅层槽(2)内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的深层槽(1)和浅层槽(2)的两侧设置有平台边缘座(3),四列支撑架(4)排列在深层槽(1)和浅层槽(2)槽底且支撑架(4)放置后的最上方高度与平台边缘座(3)齐平,每两列支撑架(4)和其边缘的平台边缘座(3)形成一个脚手架放置位,所述的支撑架(4)和平台边缘座(3)上放置工字型钢板(51),用U形螺栓抱箍固定,固定完成后再在工字型钢板(51)上通长铺设槽钢(52),并焊接牢固槽钢(52)形成轨道(5),所述的槽钢(52)上设置平台底座(6),所述的平台底座包括横在轨道(5)上的钢管母套,以及位于钢管母套下方的钢轮(53),所述的平台底座的上方焊接脚手架(7),将多根钢管立杆插入平台底座的钢管母套,用螺丝在钢管母套侧向锁牢,钢管立杆固定后安装钢管纵、横向横杆,纵横向横管间距为2~3m,步距为1~3m,依次向上搭设,高度为15~30m,并于四周设置剪刀撑加固,在脚手架(7)的上方铺设模板,所述的模板向侧边延长出一块衍射模板(9),两两脚手架(7)之间设置连接模板(10),所述的模板外栏一圈安全网(8)。...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制轨道移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深层槽(1)和浅层槽(2),所述的深层槽(1)和浅层槽(2)内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的深层槽(1)和浅层槽(2)的两侧设置有平台边缘座(3),四列支撑架(4)排列在深层槽(1)和浅层槽(2)槽底且支撑架(4)放置后的最上方高度与平台边缘座(3)齐平,每两列支撑架(4)和其边缘的平台边缘座(3)形成一个脚手架放置位,所述的支撑架(4)和平台边缘座(3)上放置工字型钢板(51),用U形螺栓抱箍固定,固定完成后再在工字型钢板(51)上通长铺设槽钢(52),并焊接牢固槽钢(52)形成轨道(5),所述的槽钢(52)上设置平台底座(6),所述的平台底座包括横在轨道(5)上的钢管母套,以及位于钢管母套下方的钢轮(53),所述的平台底座的上方焊接脚手架(7),将多根钢管立杆插入平台底座的钢管母套,用螺丝在钢管母套侧向锁牢,钢管立杆固定后安装钢管纵、横向横杆,纵横向横管间距为2~3m,步距为1~3m,依次向上搭设,高度为15~30m,并于四周设置剪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奎许必强徐增建孙青山潘新跃蔡岳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工建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