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42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坡结构,包括;坡体、布设于坡体的倾斜的一侧的钢筋混凝土层、布设于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的土工格栅层、布设于土工格栅层的外侧的护坡层和布设于护坡层的底部的固定墙,坡体内部等间距的设有相互平行的上/中/下加固板,上/中/下加固板靠近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卡槽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护坡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防滑落——护坡砖与钢筋混凝土层通过锚栓相连,确保了护坡层的稳定性;2、避免坡体外侧的水土流失‑特殊的护坡砖的结构,避免了雨水对坡体的冲刷,由倾斜的直接冲刷变成了折叠冲刷;3‑美化环境‑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在土壤中种植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和山体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坡体,绿色植被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已经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传统的护坡多采用岩石堆积、混凝土或者用护坡砖,然而岩石容易滑落,混凝土不能进行绿化种植,且混凝土护坡对土壤不利,护坡砖保护不稳定,容易滑落。因此,需要一种既能防滑落又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护坡结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护坡结构。技术方案:一种护坡结构,包括;坡体;钢筋混凝土层,布设于坡体的倾斜的一侧;土工格栅层,布设于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在土工格栅层中填充满土壤;护坡层,布设于土工格栅层的外侧,护坡层由多个沿着土工格栅层的外侧排布的护坡砖,护坡砖通过锚栓与钢筋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固定墙,布设于护坡层的底部,在固定墙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导水槽,其中:坡体内部等间距的设有相互平行的上加固板、中加固板和下加固板,钢筋混凝土层的背侧等间距的设有三个卡槽,该三个卡槽分别与上加固板、中加固板、下加固板靠近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一端相适应,上加固板、中加固板和下加固板靠近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卡槽卡接。进一步地,在坡体的垂直方向上设有贯穿上加固板、中加固板、下加固板的第一混凝土加固柱和第二混凝土加固柱。进一步地,护坡砖为包括倾斜部以及分别与倾斜部相连的水平部和垂直部,其中:水平部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倾斜部的中部设有盲孔,在盲孔底部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垂直部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多个第二导水槽;更进一步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8~10cm。更进一步地,护坡砖顶面、第一通孔的两侧布设有防滑槽。更进一步地,护坡砖的倾斜部的盲孔的内径为5~7cm,第二通孔的内径为2~4cm。更进一步地,护坡砖的垂直部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三个第二导水槽。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护坡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防滑落——护坡砖与钢筋混凝土层通过锚栓相连,确保了护坡层的稳定性;2、避免坡体外侧的水土流失-特殊的护坡砖的结构,避免了雨水对坡体的冲刷,由倾斜的直接冲刷变成了折叠冲刷;3-美化环境-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在土壤中种植植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护坡砖的示意图;其中:1-坡体21-第一混凝土加固柱22-第二混凝土加固柱31-上加固板32-中加固板33-下加固板4-钢筋混凝土层5-土工格栅层6-护坡层7-第一导水槽8-固定墙61-第一通孔62-防滑槽63-第二导水槽64-盲孔65-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钢筋混凝土层4,布设于坡体1的倾斜的一侧;土工格栅层5,布设于钢筋混凝土层4的外侧,在土工格栅层5中填充满土壤;护坡层6,布设于土工格栅层5的外侧,护坡层6由多个沿着土工格栅层5的外侧排布的护坡砖,护坡砖通过锚栓与钢筋混凝土层4固定连接;固定墙8,布设于护坡层6的底部,在固定墙8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导水槽7,其中:坡体1内部等间距的设有相互平行的上加固板31、中加固板32和下加固板33,钢筋混凝土层4的背侧等间距的设有三个卡槽,该三个卡槽分别与上加固板31、中加固板32、下加固板33靠近钢筋混凝土层4背侧的一端相适应,上加固板31、中加固板32和下加固板33靠近钢筋混凝土层4背侧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层4背侧的卡槽卡接。进一步地,在坡体1的垂直方向上设有贯穿上加固板31、中加固板32和下加固板33的第一混凝土加固柱21和第二混凝土加固柱22。进一步地,护坡砖为包括倾斜部以及分别与倾斜部相连的水平部和垂直部,其中:水平部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61;倾斜部的中部设有盲孔64,在盲孔64底部的中间设有第二通孔65;垂直部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多个第二导水槽63;更进一步地,第一通孔61的孔径为8cm。更进一步地,护坡砖顶面、第一通孔61的两侧布设有防滑槽62。更进一步地,护坡砖的倾斜部的盲孔64的内径为5cm,第二通孔65的内径为2cm。更进一步地,护坡砖的垂直部的底部等间距的设有三个第二导水槽63。具体实施例2与具体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第一通孔61的孔径为10cm;护坡砖的倾斜部的盲孔64的内径为7cm,第二通孔65的内径为4cm。具体实施例3与具体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第一通孔61的孔径为9cm;护坡砖的倾斜部的盲孔64的内径为6cm,第二通孔65的内径为3cm。上面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钢筋混凝土层,布设于坡体的倾斜的一侧;土工格栅层,布设于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在土工格栅层中填充满土壤;护坡层,布设于土工格栅层的外侧,护坡层由多个沿着土工格栅层的外侧排布的护坡砖,护坡砖通过锚栓与钢筋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固定墙,布设于护坡层的底部,在固定墙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导水槽,其中:坡体内部等间距的设有相互平行的上加固板、中加固板和下加固板,钢筋混凝土层的背侧等间距的设有三个卡槽,上加固板、中加固板和下加固板靠近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卡槽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钢筋混凝土层,布设于坡体的倾斜的一侧;土工格栅层,布设于钢筋混凝土层的外侧,在土工格栅层中填充满土壤;护坡层,布设于土工格栅层的外侧,护坡层由多个沿着土工格栅层的外侧排布的护坡砖,护坡砖通过锚栓与钢筋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固定墙,布设于护坡层的底部,在固定墙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导水槽,其中:坡体内部等间距的设有相互平行的上加固板、中加固板和下加固板,钢筋混凝土层的背侧等间距的设有三个卡槽,上加固板、中加固板和下加固板靠近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一端与钢筋混凝土层背侧的卡槽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坡体的垂直方向上设有贯穿上加固板、中加固板、下加固板的第一混凝土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文峰金良党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财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