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42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坝一侧的溢流堰及其下游方向连接的泄槽;所述溢流堰和泄槽均设有由边墙和底板构成的U型槽;溢流堰边墙和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设有填充物;其中溢流堰的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填充物为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填充物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上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碎石回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水流条件好,泄洪能力强,工程安全可靠,对地形适应性强,便于枢纽布置,减少了边坡开挖量,节约工程投资,施工管理较为方便,对于一些地形条件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特别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溢洪道是水利枢纽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泄水建筑物,主要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以防洪水漫溢坝顶影响大坝安全。溢洪道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正槽溢洪道、侧槽溢洪道、井式溢洪道、虹吸溢洪道。目前常见的是正槽溢洪道和侧槽溢洪道,正槽溢洪道,其溢流堰轴线与泄槽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通常由引水渠、控制段、泄槽、出口消能段及尾水渠组成。与侧槽溢洪道相比,正槽溢洪道结构简单,水流条件好,泄洪能力强,工程安全可靠,施工管理较为方便。侧槽溢洪道,其溢流堰大致沿等高线布置,水流从溢流堰泄入与堰轴线大致平行的侧槽后,流向作近90°转弯,再经泄槽或隧洞流向下游,通常由溢流堰、侧槽、泄水道和出口消能段组成。与正槽溢洪道相比,侧槽溢洪道开挖方量小。传统的正槽溢洪道当两岸地势较高,且岸坡较陡时,开挖量大,同时为了使水流平顺,要必须建立引水渠,工程量较大,因此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溢洪道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包括设置在面板坝一侧的溢流堰及其下游方向连接的泄槽;所述溢流堰和泄槽均设有由边墙和底板构成的U型槽;溢流堰边墙和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设有填充物;其中溢流堰的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填充物为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填充物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上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碎石回填。其中,溢流堰为实用堰。进一步的,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和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碎石回填均填充至大坝交通桥高程。进一步的,边坡回填高程处采用单排、间距为6m的600kN级锚索锚固构成边坡锚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水流条件好,泄洪能力强,工程安全可靠,对地形适应性强,便于枢纽布置,减少了边坡开挖量,节约工程投资,施工管理较为方便,对于一些地形条件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特别适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B-B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溢流堰;2-泄槽;3-溢流堰边墙;4-泄槽边墙;5-边坡;6-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7-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8-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碎石回填;9-边坡锚固;10-上坝公路;11-面板坝;12-水流方向。x、y-溢洪道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包括溢流堰1、溢流堰边墙3和边坡5之间的填充,泄槽边墙4和边坡5之间的填充。溢流堰1下游方向连接泄槽2,泄槽2是采用宽度沿程均匀为10m的平面布置。其中溢流堰1和泄槽2的混凝土采用C25。溢流堰边墙3和边坡5之间填充混凝土采用C15。泄槽边墙4和边坡5之间的混凝土填充采用C15。溢流堰1与溢洪道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如图xy轴线,为保证水流平顺、均匀,两者以半径为5m的圆弧线连接。溢流堰边墙3和边坡5之间的填充为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6,填充至大坝交通桥高程。泄槽边墙4和边坡5之间的填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7,上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碎石回填8,回填至大坝交通桥高程。边坡5回填高程处采用单排、间距为6m的600kN级锚索锚固形成边坡锚固9。本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按以下步骤进行:(1)清除溢流堰1底和边坡5覆盖层,确保溢流堰1坐落于基岩上,以及保证边坡5回填和锚固处理。(2)浇筑溢流堰1以及溢流堰1和边坡5回填混凝土。(3)处理泄槽2和边坡5覆盖层,浇筑泄槽2和填充混凝土。(4)泄槽2和边坡5碎石回填。(5)边坡5采用单排、间距为6m的600kN级锚索锚固处理。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面板坝(11)一侧的溢流堰(1)及其下游方向连接的泄槽(2);所述溢流堰(1)和泄槽(2)均设有由边墙和底板构成的U型槽;溢流堰边墙(3)和泄槽边墙(4)与边坡(5)之间设有填充物;其中溢流堰(1)的溢流堰边墙(3)与边坡(5)之间的填充物为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6),泄槽边墙(4)与边坡(5)之间的填充物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7),上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碎石回填(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溢洪道控制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面板坝(11)一侧的溢流堰(1)及其下游方向连接的泄槽(2);所述溢流堰(1)和泄槽(2)均设有由边墙和底板构成的U型槽;溢流堰边墙(3)和泄槽边墙(4)与边坡(5)之间设有填充物;其中溢流堰(1)的溢流堰边墙(3)与边坡(5)之间的填充物为溢流堰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6),泄槽边墙(4)与边坡(5)之间的填充物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槽边墙与边坡之间的混凝土回填(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卫郭勇王向予周培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