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31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包括浮筒、联接器、滗水收集器和吸水头,所述浮筒底端通过所述联接器与所述滗水收集器连接,所述滗水收集器底端均匀安装有所述吸水头,所述支撑柱顶端焊接有所述横梁,所述横梁底端滑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腔设置有所述绞轮,所述绞轮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安装板侧壁横向焊接有所述横板,所述横板远离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端内腔设置有所述转向轮,所述绞轮上绕接有所述钢丝绳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滗水器在运行时出水容易带泥、悬浮高、处理后出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

A decanting water discharge device of supernatant after biochemical treatment and sedi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具体为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滗水器是SBR工艺中最关键的机械设备之一。可以分为虹吸式滗水器、旋转滗水器、自浮式滗水器、机械式滗水器,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的多为旋转式(属机械式滗水器的一种)。滗水器是SBR工艺采用的定期排除澄清水的设备,它具有能从静止的池表面将澄清水滗出,而不搅动沉淀,确保出水水质的作用。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题,污水治理工作和技术手段十分重要。在生化池内混合曝气时,一般常规浮筒式滗水器在池内混合液中的污泥容易进入滗水器吸水装置内,在生化池内,当混合液静置沉淀后,污泥随上清液一起排出从而造成了出水带泥、悬浮物过高、出水不达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包括浮筒、联接器、滗水收集器和吸水头,所述浮筒底端通过所述联接器与所述滗水收集器连接,所述滗水收集器底端均匀安装有所述吸水头,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还具有支撑柱、横梁、安装板、横板、绞轮、转向轮、钢丝绳、联接钩和驱动器,所述支撑柱顶端焊接有所述横梁,所述横梁底端滑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腔设置有所述绞轮,所述绞轮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所述安装板侧壁横向焊接有所述横板,所述横板远离与所述安装板连接端内腔设置有所述转向轮,所述绞轮上绕接有所述钢丝绳一端,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轮并通过所述联接钩与所述浮筒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且安装板底端嵌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套设于丝杆外壁,所述丝杆嵌设于固定板表面,且丝杆一端与位于所述支撑柱侧壁的电机连接,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柱焊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与丝杆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横梁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板底端开设有与移动块相适配的缺口。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侧壁焊接有两根倾斜平行设置的加强杆一端,所述加强杆另一端与所述横板侧壁焊接。优选的,所述横板底端开设有凹型槽,所述转向轮两端与所述凹型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型槽的槽面开设有绳槽,所述安装板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绞轮相适配的安装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绞轮和钢丝绳的设置,在污水混合曝气时将滗水器吊起,避免污泥进入滗水器内,当曝气结束,混合液沉淀后滗水排水时,再将滗水器置于水中进行滗水排水,周而复始,避免了滗水器在运行工作时出水容易带泥、悬浮高、处理后出水水质不达标的现象,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加强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横板截面图。图中:1支撑柱、2横梁、3安装板、4横板、41凹型槽、42绳槽、5绞轮、6驱动器、7转向轮、8钢丝绳、9联接钩、10浮筒、11联接器、12滗水收集器、13吸水头、14固定板、15丝杆、16电机、17移动块、18滑板、19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解决了滗水器在运行工作时出水容易带泥、悬浮高、处理后出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请参阅图1,包括浮筒10、联接器11、滗水收集器12和吸水头13,浮筒10底端通过联接器11与滗水收集器12连接,滗水收集器12底端均匀安装有吸水头13,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还具有支撑柱1、横梁2、安装板3、横板4、绞轮5、转向轮7、钢丝绳8、联接钩9和驱动器6,支撑柱1顶端焊接有横梁2,横梁2底端滑动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内腔设置有绞轮5,通过驱动器6驱动绞轮5的转动对钢丝绳8进行收缩,从而实现对滗水收集器12的吊起过程,在污水混合曝气时,将滗水收集器12吊起,当曝气结束后,再将滗水收集器12置于水中,从而解决了滗水收集器12工作出水时容易带泥的问题,请参阅图2,安装板3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8,且安装板3底端嵌入有移动块17,移动块17套设于丝杆15外壁,丝杆15嵌设于固定板14表面,且丝杆15一端与位于支撑柱1侧壁的电机16连接,通过电机16带动丝杆15转动,驱使移动块17在固定板14上移动,从而带动滗水收集器12实现位置的变换,扩大工作范围,固定板14两端分别与支撑柱1焊接,绞轮5一端连接驱动器6,驱动器6为伺服电机,安装板3侧壁横向焊接有横板4,请参阅图3,安装板3侧壁焊接有两根倾斜平行设置的加强杆19一端,加强杆19另一端与横板4侧壁焊接,加强杆19与横板4和安装板3形成三角支撑,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径向力,提升了横板4与安装板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横板4远离与安装板3连接端内腔设置有转向轮7,请参阅图4,横板4底端开设有凹型槽41,转向轮7两端与凹型槽41内壁固定连接,凹型槽的41槽面开设有绳槽42,钢丝绳8沿着绳槽42内腔分布延伸,对钢丝绳42有限位作用,防止钢丝绳8移位,导致脱离转向轮7的问题,安装板3侧壁开设有与绞轮5相适配的安装槽,绞轮5上绕接有钢丝绳8一端,钢丝绳8另一端绕过转向轮7并通过联接钩9与浮筒10固定连接。工作原理:污水混合曝气时,驱动器驱动绞轮转动,收缩钢丝绳,将滗水收集器12吊起,避免污泥进入滗水收集器12内,当曝气结束,混合液沉淀后滗水排水时,则通过绞轮5和钢丝绳8将滗水收集器12置于水中进行滗水排水,排水完毕生化池内进水曝气时再将滗水收集器12通过绞轮5和钢丝绳8吊起,按周期往复工作,避免了滗水收集器12在运行工作时出水容易带泥、悬浮高、处理后出水水质不达标的现象,需要移动滗水收集器12的位置时,启动电机16,带动丝杆15转动,移动块17带动安装板3在横梁2与固定板14之间进行位置移动,从而通过横板4带动滗水收集器12移动,扩大工作范围。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包括浮筒(10)、联接器(11)、滗水收集器(12)和吸水头(13),所述浮筒(10)底端通过所述联接器(11)与所述滗水收集器(12)连接,所述滗水收集器(12)底端均匀安装有所述吸水头(13),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还具有支撑柱(1)、横梁(2)、安装板(3)、横板(4)、绞轮(5)、转向轮(7)、钢丝绳(8)、联接钩(9)和驱动器(6),所述支撑柱(1)顶端焊接有所述横梁(2),所述横梁(2)底端滑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内腔设置有所述绞轮(5),所述绞轮(5)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6),所述安装板(3)侧壁横向焊接有所述横板(4),所述横板(4)远离与所述安装板(3)连接端内腔设置有所述转向轮(7),所述绞轮(5)上绕接有所述钢丝绳(8)一端,所述钢丝绳(8)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轮(7)并通过所述联接钩(9)与所述浮筒(10)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包括浮筒(10)、联接器(11)、滗水收集器(12)和吸水头(13),所述浮筒(10)底端通过所述联接器(11)与所述滗水收集器(12)连接,所述滗水收集器(12)底端均匀安装有所述吸水头(13),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还具有支撑柱(1)、横梁(2)、安装板(3)、横板(4)、绞轮(5)、转向轮(7)、钢丝绳(8)、联接钩(9)和驱动器(6),所述支撑柱(1)顶端焊接有所述横梁(2),所述横梁(2)底端滑动连接有所述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内腔设置有所述绞轮(5),所述绞轮(5)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6),所述安装板(3)侧壁横向焊接有所述横板(4),所述横板(4)远离与所述安装板(3)连接端内腔设置有所述转向轮(7),所述绞轮(5)上绕接有所述钢丝绳(8)一端,所述钢丝绳(8)另一端绕过所述转向轮(7)并通过所述联接钩(9)与所述浮筒(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处理沉淀后上清液滗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顶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献芳李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绿明利环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