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858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6:08
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包括圆筒槽体和上盖,圆筒槽体的外形为圆筒形,圆筒槽体的截面为优弧,上盖为弧形板且其截面为劣弧,上盖扣合在圆筒槽体上,上盖与圆筒槽体组成完整的圆筒形;综上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小鼠神经的单一乃至多重逆行示踪标记,进而使得直接观察脊髓内不同来源的运动神经元池或神经元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神经生物科学实验
,具体涉及一种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
技术介绍
神经逆行示踪技术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这种技术可用于确定投射至特定靶区的神经元胞体的来源、数量和分布。神经逆行示踪的标记方法有很多,包括:将神经断端浸泡在示踪剂(即染料)中,或者将染料直接注射在神经干或靶肌肉中。然而,采用神经干或靶肌肉内注射染料的方法,会导致神经元的标记效率较低,而且标记数量的差异性较大。此外,神经断端浸泡方法,如传统的小池法和最近出现的硅胶帽法,小池法和硅胶帽法在《JournalofNeuroscienceMethods》期刊2016年第259期“Retrogradelabelingofregeneratingmotorandsensoryneuronsusingsiliconecaps”有所介绍,但对小鼠神经的单一示踪标记来说,其操作起来尚且比较困难,对多重示踪标记来说,更是难以实现(与单一示踪技术相比,多重示踪技术能够更直观地观察脊髓内不同的神经元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所需实验小鼠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包括圆筒槽体和上盖,圆筒槽体的外形为圆筒形,圆筒槽体的截面为优弧,上盖为弧形板且其截面为劣弧,上盖扣合在圆筒槽体上,上盖与圆筒槽体组成完整的圆筒形,圆筒槽体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圆形堵板,圆筒槽体内前固定有圆形隔板,隔板将圆筒槽体的内腔分割成前侧的置放槽和后侧的储存槽,隔板与前侧的堵板上均开设有缺口,两个缺口前后对应设置;圆筒槽体的储存槽底部垂直向上固定有固定针,上盖上开设有两个液气孔,液气孔对应位于储存槽上方。圆筒槽体的左右两侧、上盖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捆绑柱,上盖上的两个捆绑柱与圆筒槽体上的两个捆绑柱一一对应设置,圆筒槽体上的两个捆绑柱上均连接有捆绑带。捆绑带为金属丝或显微缝线。固定针的长度小于1mm。液气孔的直径小于1mm。液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圆筒槽体与上盖地设置能够便捷地将神经断端放置其中,隔板能够限制凡士林向神经断端移位,进而影响神经断端对染料的摄取;固定针可有效地防止神经断端移位,进而防止神经断端从该组件中滑脱;通过捆绑柱上的预置的捆绑带(如金属丝或12-0显微缝线),可以快速地将圆筒槽体与上盖固定在一起,进而防止上盖与圆筒槽体相对位移,导致染料泄露,污染周围组织;液气孔有助于排出气泡或多余的染料,也可以通过液气孔补加染料。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小鼠神经的单一乃至多重逆行示踪标记,进而使得直接观察脊髓内不同来源的运动神经元池或神经元亚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圆筒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圆筒槽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包括圆筒槽体1和上盖2,圆筒槽体1的外形为圆筒形,圆筒槽体1的截面为优弧,上盖2为弧形板且其截面为劣弧,上盖2扣合在圆筒槽体1上,上盖2与圆筒槽体1组成完整的圆筒形,圆筒槽体1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圆形堵板3,圆筒槽体1内前固定有圆形隔板4,隔板4将圆筒槽体1的内腔分割成前侧的置放槽5和后侧的储存槽6,置放槽5用于放置神经和凡士林,储存槽6为主槽体,用于储存染料,隔板4与前侧的堵板3上均开设有缺口7,两个缺口7前后对应设置;圆筒槽体1的储存槽6底部垂直向上固定有固定针8,固定针8的长度小于1mm,圆筒槽体1的左右两侧、上盖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捆绑柱9,上盖2上的两个捆绑柱9与圆筒槽体1上的两个捆绑柱9一一对应设置,圆筒槽体1上的两个捆绑柱9上均连接有捆绑带(如金属丝或12-0显微缝线),上盖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液气孔10,液气孔10的直径小于1mm,液气孔10对应位于储存槽6上方,液气孔10的设置方便微量注射器注入染料或者抽出气泡。本专利技术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在圆筒槽体1的上边缘涂抹一圈凡士林,并且在圆筒槽体1的置放槽5内涂抹凡士林,然后使用显微镊小心地将神经断端压入两个缺口7内(神经断端位置应越过固定针8,以便固定针8能够固定神经断端),确定置放槽5内的神经周围被凡士林覆盖包裹,使用微量注射器向储存槽6内注入染料,将上盖2放置在圆筒槽体1上方,轻轻按压上盖2,使得上盖2良好地扣合在圆筒槽体1上,将捆绑带(如金属丝或12-0显微缝线)绕过上盖2上的捆绑柱9后交锁或打结固定,使用纱布条(也可以用棉签或纱布线)去除从液气孔10中溢出的多余染料,使用凡士林封堵液气孔10,进一步通过使用多个该标记组件,可以实现小鼠神经的多重示踪标记。本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槽体和上盖,圆筒槽体的外形为圆筒形,圆筒槽体的截面为优弧,上盖为弧形板且其截面为劣弧,上盖扣合在圆筒槽体上,上盖与圆筒槽体组成完整的圆筒形,圆筒槽体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圆形堵板,圆筒槽体内前固定有圆形隔板,隔板将圆筒槽体的内腔分割成前侧的置放槽和后侧的储存槽,隔板与前侧的堵板上均开设有缺口,两个缺口前后对应设置;圆筒槽体的储存槽底部垂直向上固定有固定针,上盖上开设有两个液气孔,液气孔对应位于储存槽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槽体和上盖,圆筒槽体的外形为圆筒形,圆筒槽体的截面为优弧,上盖为弧形板且其截面为劣弧,上盖扣合在圆筒槽体上,上盖与圆筒槽体组成完整的圆筒形,圆筒槽体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圆形堵板,圆筒槽体内前固定有圆形隔板,隔板将圆筒槽体的内腔分割成前侧的置放槽和后侧的储存槽,隔板与前侧的堵板上均开设有缺口,两个缺口前后对应设置;圆筒槽体的储存槽底部垂直向上固定有固定针,上盖上开设有两个液气孔,液气孔对应位于储存槽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鼠神经逆行示踪标记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王天兵姜保国朱凤雪黄伟张亚军熊建邓玖旭王志伟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