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康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平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403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屋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和隔热面层,其中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隔热面层是由粘结固化在粘合剂上的反光材料形成的层状结构,隔热面层中的反光材料至少包括硅酸铝粉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平屋顶结构中的隔热面层不仅具有较高的拒光性,可减少白天屋顶在日照下的热量吸收,而且隔热面层性质稳定,可长期保持良好的拒光性,从而在为防水层提供机械保护的同时,也为屋顶提供额外的隔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平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建筑组成部分,屋顶包括平屋顶、坡屋顶、曲面屋顶,不同屋顶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所不同,主要由屋面面层、承重结构层、保温层、顶棚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屋面是屋顶最上面的表面层次,要承受施工荷载和使用时的维修荷载,以及自然界风吹、日晒、雨淋、大气腐蚀等的长期作用,因此屋面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防水性和耐久性能;承重结构承受屋面传来的各种荷载和屋顶自重。顶棚位于屋顶的底部,用来满足室内对顶部的平整度和美观要求。当屋顶有保温隔热要求时,需要在屋顶中设置相应的保温隔热层,以防止外界温度变化对建筑物室内空间带来影响。平屋顶构造简单,室内顶棚平整,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建筑平面形状,提高预制装配化程度、方便施工、节省空间,有利于防水、排水、保温和隔热的构造处理,因此平屋顶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屋顶类型。它一般由面层、结构层、保温隔热层和顶棚等主要部分组成,还包括保护层、结合层、找平层、隔气层等。由于地区和屋顶功能的不同,屋面组成略有区别;对上人屋顶则应设置有较好强度和整体性的屋面面层。平屋顶中,现有的保温层的材料主要包括散料式保温材料、现场浇筑式保温材料以及板块式保温材料等三种类型。其中散料式保温材料主要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炉渣等,由于散料在施工时容易受到刮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易就位成形,施工难度较大,而且与相关结构层结合成型后的强度有限。现场浇筑式保温材料是用散料为骨料,与水泥或石灰等胶结材料加适量的水进行拌合,现场浇筑而成的保温层。这种保温层的加工性较好,但保温层就位之后仍处于潮湿的状态,对保温不利,往往需要在保温层中设置通气口来散发潮气,在构造上比较麻烦。板块式保温材料主要有聚苯板、加气混凝土板、泡沫塑料板、膨胀珍珠岩板、膨胀蛭石板等。这种材料具有施工速度快、保温效果好、避免了湿作业的优点,在工程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然而,现有保温层的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但隔热性能不足,建筑物白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吸收过多热量,建筑物升温并且温降速度较慢,导致居住、办公舒适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平屋顶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提供舒适的居住或办公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平屋顶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和隔热面层,其中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隔热面层是由粘结固化在粘合剂上的反光材料形成的层状结构,隔热面层中的反光材料至少包括硅酸铝粉末。进一步,所述反光材料还包括有机磷酸酯、二氧化钛、烧结玻璃、珍珠岩、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进一步,硅酸铝粉末的粒径为1.2-3.0mm。进一步,硅酸铝粉末设置有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氧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固化层,或设置有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固化层。进一步,混合乳液中,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氧烷基化合物的重量比为3-5:1,或者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烷基化合物的重量比为3-5:1。进一步,反光材料包括硅酸铝粉末、有机磷酸酯、二氧化钛以及碳酸钙,其中硅酸铝粉末的重量比为70%-80%,有机磷酸酯为7%-9%,二氧化钛为12%-15%,碳酸钙的重量比为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平屋顶结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依次形成屋顶的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步骤二:在防水层的外表铺设反光材料,在防水层外表面均匀铺设反光材料,反光材料至少包括硅酸铝粉末;步骤三,反光颗粒均布平铺展层后,通过压路机械装置压匀和整平;步骤四,喷洒粘合剂以形成隔热面层。进一步,喷洒粘合剂的量至刚好浸没硅酸铝颗粒,然后静置以待形成隔热面层。进一步,在步骤二,先将硅酸铝粉末在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氧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或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中浸泡,充分浸泡后将硅酸铝粉末取出烘干后在铺展到防水层上。进一步,反光材料为酸铝粉末,有机磷酸酯、二氧化钛、烧结玻璃、珍珠岩、碳酸钙的混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平屋顶结构中的隔热面层不仅具有较高的拒光性,可减少白天屋顶在日照下的热量吸收,而且隔热面层性质稳定,可长期保持良好的拒光性,从而在为防水层提供机械保护的同时,也为屋顶提供额外的隔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平屋顶结构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结构层101、保温层102、防水层103和隔热面层104,其中防水层103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隔热面层104是由粘结在粘合剂上的反光颗粒形成的层状结构。隔热面层104具有良好的反光性能,从而为屋顶提供额外的隔热性能。此外,根据需要,结构层101的上方可设置找坡层和找平层,防水层103的上方可设置保护隔层,也即保护隔层,也即保护隔层设置在防水层103和隔热面层104之间。隔热面层104中的反光材料优选采用反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硅酸铝粉末,硅酸铝粉末是一种反光率高,内部多孔的透明材料,具有优良且持久的反光性能。或者,上述反光材料可以硅酸铝粉末为主,混合有机磷酸酯、二氧化钛、烧结玻璃、珍珠岩、碳酸钙等的混合材料。反光颗粒均布平铺成层后,喷洒粘合剂从而形成隔热面层104。该隔热面层104具有较大的反光率,可将照射到屋顶的光线发射出去,减少屋顶吸收的热量,从而减少建筑屋内温升,改善建筑屋内居住和办公舒适性。其中,添加有机磷酸酯是为了在隔热面层104形成过程中减少或抑制气泡产生,并且可促进隔热面层104的表面光滑。二氧化钛可以增加漂白和透明色调,以保持白度并提高反光率。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稳定且对人体无害,呈白色粉末状,是良好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碳酸钙可加速隔热面层104外表面成膜,并且碳酸钙具有水溶性,它会渗入不同结构层接触面之间或同一结构层的裂缝中,改善结构层内部或结构层间的不均匀性。由硅酸铝粉末、有机磷酸酯、二氧化钛以及碳酸钙组成的反光材料中,硅酸铝粉末的重量比为70%-80%,有机磷酸酯为7%-9%,二氧化钛为12%-15%,碳酸钙的重量比为3%-5%。硅酸铝粉末的粒径优选为1.2-3.0mm,以便形成合适厚度的隔热面层104,如形成3.0mm厚度的隔热面层104,从而在确保获得优良反光性能的隔热面层104的基础上,节约建材和成本。为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硅酸铝粉末的反光率,在喷洒硅酸铝粉末前形成薄层前,先将硅酸铝粉末在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氧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或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中浸泡,氟化丙烯酸共聚物和硅氧烷基或硅烷基化合物混合乳液填充在硅酸铝粉末的空隙中,形成表面膜增加了隔热面层104的密封性,并且混合乳液中的硅氧烷基化合物或硅烷基化合物与硅酸铝粉末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增加了与硅酸铝粉末的粘合性,提高了与硅酸铝粉末粘合强度。防水层103通常具有沥青材料,长期使用时,防水层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和隔热面层,其中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隔热面层是由粘结固化在粘合剂上的反光材料形成的层状结构,隔热面层中的反光材料至少包括硅酸铝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和隔热面层,其中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隔热面层是由粘结固化在粘合剂上的反光材料形成的层状结构,隔热面层中的反光材料至少包括硅酸铝粉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材料还包括有机磷酸酯、二氧化钛、烧结玻璃、珍珠岩、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硅酸铝粉末的粒径为1.2-3.0m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硅酸铝粉末设置有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氧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固化层,或设置有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烷基化合物的混合乳液固化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合乳液中,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氧烷基化合物的重量比为3-5:1,或者氟化丙烯酸共聚物与硅烷基化合物的重量比为3-5: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光材料包括硅酸铝粉末、有机磷酸酯、二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