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床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吸附剂填充量大、难以变形且传热传质优良的新型吸附床结构,以及一种制造上述具有稳定结构和优良传热传质性能的新型吸附床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供水方式,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基于吸附解吸的原理,利用吸水性材料从空气中捕获淡水。其吸附剂的填充模式,即吸附床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吸附解吸过程中的热质传递速率和效率决定着空气取水系统的循环取水量。根据吸附床的结构,目前常见的吸附床可以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和多层式。单层和双层式吸附床结构简单、尺寸小,但是其吸附剂填充量小、循环取水量低,难以满足用水需求。现有的多层的吸附床结构增加了吸附剂的填充量,取水量有所提高,但要么应用了堆积式的金字塔结构,传热传质能力比较差,要么是以布作为载体的波纹状吸附床结构,容易变形,难以提供稳定的传热通道,或者是难以变形的活性炭纤维毡作为固化基质,但由于多层吸附床结构尺寸大、吸附剂填充量大、传质通道密集,在吸附的过程中释放出的吸附热难以得到有效、快速的传递,会导致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蜂窝板(200)、平板(300)、内冷管(400)、壳体(500);所述蜂窝板(200)和平板(300)交替叠放,形成空气流道,所述内冷管(500)均匀交错分布于蜂窝板和平板之间的空气流道内;所述蜂窝板(200)、平板(300)、内冷管(400)设置于底板(100)与壳体(500)相连接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蜂窝板(200)和平板(300)均主要由吸附基质和吸附剂复合而成;所述底板(100)具有孔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蜂窝板(200)、平板(300)、内冷管(400)、壳体(500);所述蜂窝板(200)和平板(300)交替叠放,形成空气流道,所述内冷管(500)均匀交错分布于蜂窝板和平板之间的空气流道内;所述蜂窝板(200)、平板(300)、内冷管(400)设置于底板(100)与壳体(500)相连接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蜂窝板(200)和平板(300)均主要由吸附基质和吸附剂复合而成;所述底板(100)具有孔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管(500)为内部通冷水的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200)具有正弦波蜂窝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00)采用不锈钢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基质为活性炭纤维毡,所述吸附剂为吸湿性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空气取水的吸附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上的孔状结构与空气流道相互连通。7.一种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雯雯,葛天舒,王丽伟,代彦军,王如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