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390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特别针对于卡斯特地貌下的矿渣场或尾矿堆场,防渗阻隔墙,包括:阻隔墙体,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和/或位于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以阻隔污染源与污染源外界;第一防渗阻隔层,位于阻隔墙体其朝向矿渣场或尾矿堆场的一侧,防止矿渣场或尾矿堆场的固液污染物外渗;第二防渗阻隔层,位于阻隔墙体其远离矿渣场或尾矿堆场的一侧,防止矿渣场或尾矿堆场外界的泉水、雨水等固液混合物进入矿渣场或尾矿堆场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渗阻隔墙其防渗阻隔效果差,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问题。

A kind of impermeable partition wall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防渗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后,井发的各类矿山、新建的工厂越来越多,已建的各种带有污染源的渣场、尾矿堆场以及工厂车间数以万计,这也就意味着各种矿渣、工业液体、各种化工原材料,一旦泄漏就会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整个社会面临被污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对于地下水、土壤的污染,一旦造成,基木上是不可修复的。确保各类渣场、尾矿堆场以及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染源被有效隔离,避免污染源由于泄漏对环境产生污染,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用以防止污染物泄漏的防渗阻隔墙仅在其朝向污染源的一侧设置防渗层,以保证污染源的污染液以及污染物等不会泄漏出去。但是,在大多数环境下,特别是在卡斯特地貌环境,由于水源的流动性较强,雨水、山泉水等液体会通过防渗阻隔墙外侧腔壁进入防渗阻隔墙内部,使污染源的污染问题加重,进而导致部分污染液从防渗阻隔墙渗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渗阻隔墙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渗阻隔墙其防渗阻隔效果差,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阻隔墙体(1),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2)和/或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3),以阻隔污染源(4)与污染源外界;第一防渗阻隔层(6),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朝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4)的固液污染物外渗;第二防渗阻隔层(7),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阻隔墙体(1),包括位于地表以上的上层墙体部分(2)和/或位于所述地表的土壤内的下层墙体部分(3),以阻隔污染源(4)与污染源外界;第一防渗阻隔层(6),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朝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4)的固液污染物外渗;第二防渗阻隔层(7),位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防止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进入所述污染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墙体(1)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染源(4)一侧的第一墙体(8),以及设置在远离所述污染源(4)一侧与所述第一墙体(8)相对设置的第二墙体(9),所述第一墙体(8)和所述第二墙体(9)之间形成中空内腔(5),所述中空内腔(5)中设置有用于将进入其内部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一引流通道(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墙体(1)其靠近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4)渗出的固液污染物引出的第二引流通道(11),和/或所述阻隔墙体(1)其远离所述污染源(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污染源外界的固液混合物引导至远离所述污染源(4)位置的第三引流通道(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阻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10)与具有用于处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秀娟贾水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冯秀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