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381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护坡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种植土层、格网层和坡面基层,格网层包括设置于坡面种植土层下的篱网结构,篱网结构主要由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而成;植被层栽种于种植土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成格网层,再依次设置种植土层和植被层,形成多空隙多空间地下土壤结构层,藤条、树枝残体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营养,利于坡面土壤中各种生物生长,藤条、树枝与上层植被根系成为微生物的庇护场所,形成地下生物链,随着植物生长形成抗冲刷能力强的多功能生态护坡,可实现固土、保湿、过滤、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营造良好微生态环境等作用。

A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and soil consoli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坡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护坡固土指的是为防止河岸、江岸、公路等边坡容易受到水流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现有的护坡固土技术包括:渗水土工布护坡固土技术、植物纤维固土防护技术、麻椰固土毯固土技术以及新型生态袋固土技术等。渗水土工布护坡固土技术应用于河岸、江岸、公路旁护坡固土,因该项技术施工工艺不易把控,后期管护力度较大,土工布难以降解不够环保,现今已经逐渐被取缔;尤其不适宜使用在长江主干道护坡之上运用;植物纤维固土防护技术,该项技术模仿农村常见土胚房,将植物根茎机械绞碎与需要加固的护坡土壤搅拌混合,从而达到固土效果。不适宜使用高流速、深水淹没河岸或江岸使用易冲走,该项技术工艺繁杂、成本高,加固的土壤板结不易长出植物,没有突出生态效益;不适宜使用在长江主干道护坡之上运用;麻椰固土毯固土技术,现今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在江岸、护坡固土,但是该项技术不适宜在大江、大河流域河漫滩或护坡使用,水流速较大易被冲走且造价较高,麻椰固土毯是厂家机械生产,出厂价格在8元/平方米至30元/平方米,严重浪费大量资金。新型生态袋固土方式,多运用于道路两侧斜坡及河岸护坡,没有较强洪水冲刷播撒草种即可,植物栽种单一、防冲击力度小、水淹时间较长容易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利用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成格网层,再依次设置种植土层和植被层,形成多空隙多空间地下土壤结构层,藤条、树枝残体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营养,利于坡面土壤中各种生物生长,藤条、树枝与上层植被根系成为微生物的庇护场所,形成地下生物链,随着植物生长形成抗冲刷能力强的多功能生态护坡,可实现固土、保湿、过滤、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营造良好微生态环境等作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种植土层、格网层和坡面基层,所述坡面基层为压实后的坡面土体,所述格网层包括设置于坡面种植土层表面100mm以下的篱网结构,所述篱网结构主要由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而成;所述植被层栽种于种植土层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沿坡面设置的刚性框格,每个所述刚性框格内均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种植土层和格网层;每个所述刚性框格底部均嵌固于坡面基层内。进一步地,刚性框格由纵横交错的条形的混凝土形成;进一步地,还包括锚杆,所述锚杆由混凝土表面插入并延伸至坡面基层内,所述锚杆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固定连接。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坡固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坡面开挖土体至设计位置,采用夯土机夯实形成坡面基层;S2:选择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成篱网结构,将篱网结构铺设于坡面基层表面形成格网层;S3:在铺设有格网层的坡面基层上方回填种植土,形成厚度为100mm的种植土层;S4:在种植土层上栽种植物形成植被层。进一步地,坡面开挖土体之前,预先在坡面土体内埋设刚性框格,然后在每个单元格内依次进行坡面土体开挖夯实、铺设格网层、回填种植土和栽种植物。进一步地,刚性框格的制作方法为:在坡面上开挖纵横交错的沟槽,然后在沟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的刚性框格,沟槽的开挖深度大于坡面土体开挖并夯实后的坡面基层高度。进一步地,混凝土浇筑并养护至设计强度后,采用锚杆钻机在混凝土上钻孔,孔底延伸至坡面基层内;然后在孔内插入锚杆,然后进行注浆封孔,最后利用水泥砂浆封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成格网层,再依次设置种植土层和植被层,形成多空隙多空间地下土壤结构层,藤条、树枝残体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营养,利于坡面土壤中各种生物生长,藤条、树枝与上层植被根系成为微生物的庇护场所,形成地下生物链,随着植物生长形成抗冲刷能力强的多功能生态护坡,可实现固土、保湿、过滤、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营造良好微生态环境等作用。2)通过编织活的多功能生态篱网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城市、道路两旁的护坡边实施该技术还有过滤尘埃、减噪的效果,吸收有毒物质,能较好的修复因人类活动而破坏的自然生态。强大的植物根系不仅可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对于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成分,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抗剪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更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符合生态要求,整个技术不产生污染,将成为国内江、河及库区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重要的技术措施。3)选用耐淹、抗旱、耐瘠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种类;适应高低动态水位变化区域生长,尤其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常年水位变化较为适应;由于土壤和植物根系的交互作用,形成根与土界面特定的微生态环境,它直接决定着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物质的形态、数量、迁移和转化等多种过程;有利于提升使用技术地生物多样性、改善微生态环境、改善土壤、提升山地城市景观及乡野景观;能较好的提高现今存在的大量硬质护坡的景观效果。4)植物的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同时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的作用,对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利用植物来改良整治污泥,将污泥中过量的重金属及很多污染元素移出土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达到综合整治污泥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生态护坡固土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护坡坡面土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格网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植被层;2、种植土层;3、格网层;4、坡面基层;5、刚性框格;6、锚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参见图1-3,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1、种植土层2、格网层3和坡面基层4,所述坡面基层4为压实后的坡面土体,所述格网层3包括设置于坡面种植土层2表面100mm以下的篱网结构,所述篱网结构主要由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而成;所述植被层1栽种于种植土层2上。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滨水、道路、长江主干道、江河、库湾及矿山修复等的护坡固土时,在距坡面的种植土层2下方设置格网层3,格网层3选用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紧贴地面交叉编织成篱网结构,形成多空隙多空间地下土壤结构层,格网层3埋置土壤中100mm,种植土上进行植物栽种。经一段时间后,树枝残体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营养,增加地下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藤条、树枝与上层栽种植物的根系成为微生物的庇护场所,形成地下生物链,随着上层植物生长形成抗冲刷能力强的多功能生态护坡,可达到固土、保湿、过滤、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营造良好微生态环境等作用。本专利技术运用藤条或韧性树枝进行编织生态篱网,布设于坡面土体内,再覆上种植土并栽种植物,其适应深水淹没、干旱、动态水位变化等条件,从而解决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区域生态修复护坡解决水土流失、洪水冲刷、洪水淹没、炎热干旱等生态修复技术难题。还包括沿坡面设置的刚性框格5,每个刚性框格5内均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1、种植土层2和格网层3;每个刚性框格5底部均嵌固于坡面基层4内。刚性框格5内填种植土,再在刚性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1)、种植土层(2)、格网层(3)和坡面基层(4),所述坡面基层(4)为压实后的坡面土体,所述格网层(3)包括设置于坡面种植土层(2)表面100mm以下的篱网结构,所述篱网结构主要由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而成;所述植被层(1)栽种于种植土层(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1)、种植土层(2)、格网层(3)和坡面基层(4),所述坡面基层(4)为压实后的坡面土体,所述格网层(3)包括设置于坡面种植土层(2)表面100mm以下的篱网结构,所述篱网结构主要由藤条或有韧性的树枝编织而成;所述植被层(1)栽种于种植土层(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坡面设置的刚性框格(5),每个所述刚性框格(5)内均包括由上而下的植被层(1)、种植土层(2)和格网层(3);每个所述刚性框格(5)底部均嵌固于坡面基层(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框格(5)由纵横交错的条形的混凝土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杆(6),所述锚杆(6)由混凝土表面插入并延伸至坡面基层(4)内,所述锚杆(6)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固定连接。5.一种生态护坡固土方法,该方法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朴草重庆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