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19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调节池、曝气池、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接触消毒池、活性碳过滤器和七个蠕动泵,所述第一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的出水口和曝气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池的出水口和初沉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三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初沉池的出水口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所述第四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和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城市污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增加耐负荷冲击力,使处理过程中污泥剩余量少,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缩短污水处理时间,减少占地面积提高CODcr、BOD5去除率。

An efficient method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危害,城市生活污水就是危害之一。我国每年有约300亿立方米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危及我国的江河、湖泊和近海,造成了多次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并导致了水的良性循环遭到严重破坏,使人们警觉到污水处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是指为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系应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为了提高城市污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增加耐负荷冲击力,使处理过程中污泥剩余量少,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缩短污水处理时间,减少占地面积提高CODcr、BOD5去除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调节池、曝气池、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接触消毒池、活性碳过滤器和七个蠕动泵,其中,所述第一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的出水口和曝气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池的出水口和初沉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三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初沉池的出水口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所述第四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和混凝反应池的进水口;所述第五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和斜管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第六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和接触消毒池的进水口;所述第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接触消毒池的出水口和活性碳过滤器的进水口;所述处理方法如下:步骤一:污水除渣后进入调节池对污水调质,通过与第一蠕动泵相连的管道将污水输送到曝气池内;步骤二:曝气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二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初沉池内;步骤三:污水在初沉池内进行水解酸化,上清液通过与第三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步骤四: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经填料上的微生物好氧处理并曝气充氧;步骤五: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四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混凝反应池内,并向混凝反应池内加入助凝剂,加快沉淀速度;步骤六:混凝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五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斜管沉淀池内,再通过与第六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接触消毒池内进行消毒;步骤七:消毒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七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活性碳过滤器内,经活性碳过滤除臭、脱色达到中水回用或排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曝气处理的气水比为15: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气水比为1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填料采用立体弹性纤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助凝剂为碳酸镁或聚丙烯酰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时,配制浓度取0.5%加碱比20%,水解3.8-4.2h后稀释到0.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输送到接触消毒池7内进行消毒25-35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城市污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增加耐负荷冲击力,使处理过程中污泥剩余量少,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强,缩短污水处理时间,减少占地面积提高CODcr、BOD5去除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中:1、调节池;2、曝气池;3、初沉池;4、生物接触氧化池;5、混凝反应池;6、斜管沉淀池;7、接触消毒池;8、活性碳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调节池1、曝气池2、初沉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混凝反应池5、斜管沉淀池6、接触消毒池7、活性碳过滤器8和七个蠕动泵,其中,第一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1的出水口和曝气池2的进水口;第二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池2的出水口和初沉池3的进水口;第三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初沉池3的出水口和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进水口;第四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出水口和混凝反应池5的进水口;第五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混凝反应池5的出水口和斜管沉淀池6的进水口;第六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斜管沉淀池6的出水口和接触消毒池7的进水口;第七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接触消毒池7的出水口和活性碳过滤器8的进水口;处理方法如下:步骤一:污水除渣后进入调节池1对污水调质,通过与第一蠕动泵相连的管道将污水输送到曝气池2内;曝气处理的气水比为15:1;步骤二:曝气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二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初沉池3内;步骤三:污水在初沉池3内密闭的环境下进行水解酸化,上清液通过与第三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步骤四: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经填料上的微生物好氧处理并曝气充氧;气水比为12:1;填料采用立体弹性纤维,该填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比表面积大、不堵塞、充氧性能好、微生物挂膜快、脱膜容易等特性,所以处理效果明显,缩短了污水停留时间;步骤五:生物接触氧化池4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四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混凝反应池5内,经接触氧化池处理后污水,大部分可降解有机物被降解,形成大量脱落的生物膜,自然沉淀效果差,且污水停留时间长,故适当加入一定量的助凝剂可明显加快沉淀速度,向混凝反应池5内加入助凝剂,助凝剂为碳酸镁或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时,配制浓度取0.5%加碱比20%,水解3.8h后稀释到0.1%;步骤六:混凝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五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斜管沉淀池6内,经上流式斜管有效沉淀和过滤,使污水达到澄清的效果,再通过与第六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接触消毒池7内进行消毒25min;步骤七:消毒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七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活性碳过滤器8内,经活性碳过滤除臭、脱色达到中水回用或排放。实施例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包括调节池1、曝气池2、初沉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混凝反应池5、斜管沉淀池6、接触消毒池7、活性碳过滤器8和七个蠕动泵,其中,第一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1的出水口和曝气池2的进水口;第二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池2的出水口和初沉池3的进水口;第三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初沉池3的出水口和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进水口;第四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出水口和混凝反应池5的进水口;第五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混凝反应池5的出水口和斜管沉淀池6的进水口;第六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斜管沉淀池6的出水口和接触消毒池7的进水口;第七蠕动泵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曝气池(2)、初沉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混凝反应池(5)、斜管沉淀池(6)、接触消毒池(7)、活性碳过滤器(8)和七个蠕动泵,其中,所述第一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1)的出水口和曝气池(2)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池(2)的出水口和初沉池(3)的进水口;所述第三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初沉池(3)的出水口和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进水口;所述第四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出水口和混凝反应池(5)的进水口;所述第五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混凝反应池(5)的出水口和斜管沉淀池(6)的进水口;所述第六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斜管沉淀池(6)的出水口和接触消毒池(7)的进水口;所述第七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接触消毒池(7)的出水口和活性碳过滤器(8)的进水口;所述处理方法如下:步骤一:污水除渣后进入调节池(1)对污水调质,通过与第一蠕动泵相连的管道将污水输送到曝气池(2)内;步骤二:曝气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二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初沉池(3)内;步骤三:污水在初沉池(3)内进行水解酸化,上清液通过与第三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步骤四: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经填料上的微生物好氧处理并曝气充氧;步骤五:生物接触氧化池(4)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四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混凝反应池(5)内,并向混凝反应池(5)内加入助凝剂,加快沉淀速度;步骤六:混凝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五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斜管沉淀池(6)内,再通过与第六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接触消毒池(7)内进行消毒;步骤七:消毒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七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活性碳过滤器(8)内,经活性碳过滤除臭、脱色达到中水回用或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1)、曝气池(2)、初沉池(3)、生物接触氧化池(4)、混凝反应池(5)、斜管沉淀池(6)、接触消毒池(7)、活性碳过滤器(8)和七个蠕动泵,其中,所述第一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调节池(1)的出水口和曝气池(2)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曝气池(2)的出水口和初沉池(3)的进水口;所述第三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初沉池(3)的出水口和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进水口;所述第四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4)的出水口和混凝反应池(5)的进水口;所述第五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混凝反应池(5)的出水口和斜管沉淀池(6)的进水口;所述第六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斜管沉淀池(6)的出水口和接触消毒池(7)的进水口;所述第七蠕动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接触消毒池(7)的出水口和活性碳过滤器(8)的进水口;所述处理方法如下:步骤一:污水除渣后进入调节池(1)对污水调质,通过与第一蠕动泵相连的管道将污水输送到曝气池(2)内;步骤二:曝气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与第二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初沉池(3)内;步骤三:污水在初沉池(3)内进行水解酸化,上清液通过与第三蠕动泵相连的管道输送到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步骤四:污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4)内,经填料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瑶孙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汇泽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