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958 阅读:10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变速箱油泵,包括空心动力输入轴(7)、连接在泵体(1)上的泵盖(2)、与空心动力输入轴(7)外壁连接的内转子(3)、与泵体(1)间隙配合的外转子(4)、与空心动力输入轴(7)连接的空心动力输出轴(5)以及横穿在泵体(1)、泵盖(2)和内转子(3)中心且连接在泵盖(2)上的支撑轴(6);空心动力输出轴(5)内壁通过轴承Ⅰ(8)与支撑轴(6)连接;空心动力输出轴(5)右端端面通过轴承Ⅱ(9)与支撑轴(6)台阶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结构变得紧凑,可靠性增强,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还可以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安装和操作变得方便、容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变速箱润滑系统
,具体讲是一种变速箱油泵。技术背景目前,现有技术用于汽车变速箱润滑系统中的变速箱油泵是不带动力输出的,而该动力 输出通常是被设置在变速箱的外侧、前部、后部、侧部或顶部,也有动力输出是被设置在发 动机输出后的独立离合器上,这些结构不但使得整个汽车变速箱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显得较大, 结构复杂、不紧凑,可靠性差、生产成本高,而且还使得汽车变速箱润滑系统安装不方便, 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能够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体积变小,重 量变轻,结构变得紧凑,可靠性增强,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还可以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安装 和操作变得方便、容易的变速箱油泵。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变速箱油泵,它包括泵体、传 动轴、连接在泵体上的泵盖、设置在泵体内且相互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空心动力输出轴 以及横穿在泵体、泵盖和内转子中心的支撑轴;所述外转子与泵体间隙配合;所述支撑轴连 接在泵盖上;所述传动轴为空心动力输入轴;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的外壁与内转子连接;所 述空心动力输入轴的内壁与空心动力输出轴的外壁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内壁通过轴承 I与支撑轴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右端端面通过轴承II与支撑轴的台阶面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不同,本技术在变速箱油泵J:集成了动力输出即在泵体内设置了空心动力输入轴和空心动力输出轴,并通过空心动力输入轴的转动来带动内转子和空心动力输出轴的转动,从而在向变速箱 供油的同时实现动力输出,由于本技术将动力输出集成在了变速箱油泵上,因此,本实 用新型不但能够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结构变得紧凑,可靠性增强,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还可以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安装和操作变得方便、容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的外壁与泵体之间可设油封。油封的 设置可以增强本技术的密封性能。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与泵盖之间可设摩擦垫片。摩擦垫 片的设置可以防止空心动力输出轴轴向窜动时与泵盖摩擦。作为本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轴承I可为滚针轴承。采用滚针轴承可以对空心 动力输出轴起到更好的径向支撑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轴承II可为止推轴承。釆用止推轴承可以对空心 动力输出轴起到更好的轴向限位作用。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变速箱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泵体,2、泵盖,3、内转子,4、外转子,5、空心动力输出轴,5.1、凹 槽,6、支撑轴,7、空心动力输入轴,8、轴承I, 9、轴承II, 10、外花键,11、油封,12、 内花键,13、摩擦垫片。 , 具体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变速箱油泵包括泵体1、连接在泵体1上 的泵盖2、内转子3、外转子4、空心动力输出轴5、空心动力输入轴7以及支撑轴6。所述 内转子3和外转子4设置在泵体1内且相互啮合;所述外转子4与泵体1间隙配合;所述支 撑轴6横穿在泵体1、泵盖2和内转子3的中心;所述支撑轴6连接在泵盖2上;所述空心 动力输入轴7的外壁通过外花键10与内转子3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内壁通过内花 键12与空心动力输出轴5的外壁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内壁通过轴承I 8与支撑轴6 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右端端面设有凹槽5.1;所述凹槽5.1上设有轴承I19,所述空 心动力输出轴5右端通过轴承I19与支撑轴6的台阶面连接;所述轴承I 8可以对空心动力输 出轴5起径向支撑作用,所述轴承II9可以对空心动力输出轴5起轴向限位作用;在本具体 实施例中,所述轴承I8为滚针轴承,所述轴承II9为止推轴承。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与泵盖2之间还设有摩擦垫片13;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外壁与泵体1之 间设有油封1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不但具有现有技术变速箱油泵中传动轴的功 能即可以通过带动内转子3转动来带动外转子4转动,从而实现对变速箱的供油,而且空心 动力输入轴7转动时还能带动空心动力输出轴5转动,从而实现本技术的动力输出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变速箱油泵,包括泵体(1)、传动轴、连接在泵体(1)上的泵盖(2)以及设置在泵体(1)内且相互啮合的内转子(3)和外转子(4);所述外转子(4)与泵体(1)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心动力输出轴(5)和横穿在泵体(1)、泵盖(2)和内转子(3)中心的支撑轴(6);所述支撑轴(6)连接在泵盖(2)上;所述传动轴为空心动力输入轴(7);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外壁与内转子(3)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内壁与空心动力输出轴(5)的外壁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内壁通过轴承I(8)与支撑轴(6)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右端端面通过轴承II(9)与支撑轴(6)的台阶面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外壁与内转子(3)连接指,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外壁与内转子(3)之间为外花键(10) 配合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箱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 外壁与泵体(1)之间设有油封(1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内壁与空心动力输出轴(5)的外壁连接指,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内壁与空心动力输出轴 (5)之间为内花键(12)配合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变速箱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与 泵盖(2)之间设有摩擦垫片(13)。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I (8)为滚针轴承。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II (9)为止推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变速箱油泵,包括空心动力输入轴(7)、连接在泵体(1)上的泵盖(2)、与空心动力输入轴(7)外壁连接的内转子(3)、与泵体(1)间隙配合的外转子(4)、与空心动力输入轴(7)连接的空心动力输出轴(5)以及横穿在泵体(1)、泵盖(2)和内转子(3)中心且连接在泵盖(2)上的支撑轴(6);空心动力输出轴(5)内壁通过轴承I(8)与支撑轴(6)连接;空心动力输出轴(5)右端端面通过轴承II(9)与支撑轴(6)台阶面连接。本技术不但能够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结构变得紧凑,可靠性增强,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还可以使汽车变速箱系统的安装和操作变得方便、容易。文档编号F16H57/00GK201232631SQ20082012106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黄立阳 申请人:宁波圣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油泵,包括泵体(1)、传动轴、连接在泵体(1)上的泵盖(2)以及设置在泵体(1)内且相互啮合的内转子(3)和外转子(4);所述外转子(4)与泵体(1)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空心动力输出轴(5)和横穿在泵体(1)、泵盖(2)和内转子(3)中心的支撑轴(6);所述支撑轴(6)连接在泵盖(2)上;所述传动轴为空心动力输入轴(7);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外壁与内转子(3)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入轴(7)的内壁与空心动力输出轴(5)的外壁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内壁通过轴承Ⅰ(8)与支撑轴(6)连接;所述空心动力输出轴(5)右端端面通过轴承Ⅱ(9)与支撑轴(6)的台阶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