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792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干燥单元、污水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填埋场以及中央调配区;所述干燥单元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上下位置;所述破碎单元和污水处理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的左右两侧,所述填埋场位于所述破碎单元的另一侧;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加热板以及滤网架,所述加热板安装在滤网架上,所述滤网架由多个支柱支撑;所述干燥单元还设置有污水沟槽;干燥之后的垃圾通过转运设备运输到破碎单元,所述破碎单元设置有多个垃圾破碎机和垃圾收集纸箱;所述破碎单元与填埋场之间连接有传送带。能完成干燥、破碎、填埋及污水处理一体化工序,具有干燥速度快、方便机械化作业,增加作业效率。

A comprehensive landfill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垃圾填埋是城市垃圾最基本的处置方法。虽然可用焚化、堆肥或分选回收等方法处理城市垃圾,但其难以处理的部分剩余物仍需作最后的填埋处理。利用坑洼地带填埋城市垃圾,既可处置废物,又可覆土造地,保护环境。城市垃圾填埋的方法主要有:(1)卫生填埋。倾倒一层城市垃圾(厚60厘米),将其压实,上覆厚15厘米的土、沙或粉煤灰,如此反复,最后覆以90-120厘米的表层土。(2)压缩垃圾填埋。将垃圾压缩后回填,可防火,防孳生蚊虫,分解缓慢。(3)破碎垃圾填埋。可防火,有利于需氧菌繁殖。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地最低处应高出地下水位3米以上,填埋场应采取防渗和排气措施。填埋场封闭后可作绿化场所使用,不可在上面建永久性建筑物。卫生填埋由于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而现有填埋垃圾方式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所以,在处理垃圾填埋时应该避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案,主要针对固体垃圾,能完成干燥、破碎、填埋及污水处理一体化工序,具有干燥速度快、方便机械化作业,增加作业效率;能进行气体回收以及渗滤液回收处理,避免了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破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干燥单元、污水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填埋场以及中央调配区;所述干燥单元有两个以上,其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上下位置;所述破碎单元和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的左右两侧,所述填埋场位于所述破碎单元的另一侧;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加热板以及滤网架,所述加热板由多个加热管并排组成,所述加热板安装在滤网架上,所述滤网架由多个支柱支撑,且待处理的垃圾放置于滤网架上;所述干燥单元还设置有污水沟槽,且所述污水沟槽通过污水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接;干燥之后的垃圾通过转运设备运输到所述破碎单元,所述破碎单元设置有多个垃圾破碎机和垃圾收集纸箱;所述所述破碎单元与所述填埋场之间连接有传送带,所述垃圾收集纸箱通过所述传送带被输送至所述填埋场。优选地,所述填埋场设置有渗滤液沟槽,所述渗滤液沟槽通过所述集液管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填埋场内设置有防渗膜,所述填埋场的侧围深度为0.5~1.5米,所述填埋场底部为倾斜状,且中部深度为0.8~2米,所述传送带从所述填埋场的侧围向其中部延伸1~3米。优选地,所述填埋场底部表面设置有防渗膜,所述填埋场的垃圾填满后,在垃圾上铺设土工膜,且所述填埋场还设置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位于填埋的垃圾和土工膜之间。优选地,所述抽气管一端与加压泵连接,通过脱硫和脱水预处理后,传输至气体收集装置。优选地,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包括污水收集池、过滤池以及反应池,所述污水收集池与所述渗滤液沟槽及所述污水沟槽连接,且所述污水收集池与所述渗滤液沟槽及所述污水沟槽连接之间还连接有回流泵。优选地,所述抽气管上安装有气体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填埋场的气体类型和浓度。优选地,所述传送带并排设置有多个。优选地,所述中央调配区设置有车辆调度室及设备控制室,设备控制室用于控制所述干燥单元的加热板的开启或关闭,以及控制所述传送带的启动与停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方法,包括所述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填埋的垃圾运送至其中所述干燥单元中的滤网架上,将垃圾均匀铺开,打开加热板开关,对垃圾进行加热烘干;垃圾上的污水透过滤网架流入所述干燥单元的污水沟槽中,进而通过所述污水管道流入到污水收集池中;当垃圾烘干后通过转运设备运输到所述破碎单元,通过所述破碎单元中的垃圾破碎机将垃圾碎片化,再从垃圾破碎机的出口排出至垃圾收集纸箱;通过叉车将装满垃圾的垃圾收集纸箱输送至所述传送带,垃圾收集纸箱通过所述传送带自动将垃圾传送至所述填埋场;将所述填埋场里的垃圾均匀铺开后,在垃圾上覆盖在土工膜。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的设计比较完善,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具体包括干燥单元、污水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填埋场以及中央调配区,将垃圾干燥、破碎、传送、填埋以及污水处理等工序一体化完成,且各功能区域围绕中央调配区。(2)本专利技术的干燥方式采用加热板以及滤网架组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加热板烘干垃圾,另一方面,刚运过来的垃圾会带有部分液体通过滤网过滤后,落入污水沟槽;使得干燥速度快,且污水能及时流入污水处理单元。(3)本专利技术将破碎后的垃圾存放在垃圾收集纸箱中,并利用传送带将其运送至填埋场,方便机械化作业,增加作业效率。(4)本专利技术的填埋场能进行气体回收以及渗滤液回收处理,避免了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破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干燥单元1、污水处理单元2、破碎单元3、填埋场4、中央调配区5、传送带6、污水管道7、集液管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干燥单元1、污水处理单元2、破碎单元3、填埋场4以及中央调配区5;干燥单元1有两个以上,其分别位于中央调配区5上下位置;破碎单元3和污水处理单元2分别位于中央调配区5的左右两侧,填埋场4位于破碎单元3的另一侧;干燥单元1包括加热板以及滤网架,加热板安装在滤网架上,滤网架由多个支柱支撑,且待处理的垃圾放置于滤网架上;干燥单元1还设置有污水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单元、污水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填埋场以及中央调配区;所述干燥单元有两个以上,其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上下位置;所述破碎单元和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的左右两侧,所述填埋场位于所述破碎单元的另一侧;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加热板以及滤网架,所述加热板由多个加热管并排组成,所述加热板安装在滤网架上,所述滤网架由多个支柱支撑,且待处理的垃圾放置于滤网架上;所述干燥单元还设置有污水沟槽,且所述污水沟槽通过污水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接;干燥之后的垃圾通过转运设备运输到所述破碎单元,所述破碎单元设置有多个垃圾破碎机和垃圾收集纸箱;所述破碎单元与所述填埋场之间连接有传送带,所述垃圾收集纸箱通过所述传送带被输送至所述填埋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单元、污水处理单元、破碎单元、填埋场以及中央调配区;所述干燥单元有两个以上,其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上下位置;所述破碎单元和所述污水处理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中央调配区的左右两侧,所述填埋场位于所述破碎单元的另一侧;所述干燥单元包括加热板以及滤网架,所述加热板由多个加热管并排组成,所述加热板安装在滤网架上,所述滤网架由多个支柱支撑,且待处理的垃圾放置于滤网架上;所述干燥单元还设置有污水沟槽,且所述污水沟槽通过污水管道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接;干燥之后的垃圾通过转运设备运输到所述破碎单元,所述破碎单元设置有多个垃圾破碎机和垃圾收集纸箱;所述破碎单元与所述填埋场之间连接有传送带,所述垃圾收集纸箱通过所述传送带被输送至所述填埋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场设置有渗滤液沟槽,所述渗滤液沟槽通过集液管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场内设置有防渗膜,所述填埋场的侧围深度为0.5~1.5米,所述填埋场底部为倾斜状,且中部深度为0.8~2米,所述传送带从所述填埋场的侧围向其中部延伸1~3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场底部表面设置有防渗膜,所述填埋场的垃圾填满后,在垃圾上铺设土工膜,且所述填埋场还设置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位于填埋的垃圾和土工膜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金虎张楠李耀晃腾昌运郑昌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