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水书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7823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原料的制成:黄芪、砂仁、茯苓、葛根、九香虫、三颗针、大腹皮、山柰、木通、乌梅、火麻仁和苦杏仁。本发明专利技术取黄芪、砂仁、茯苓、葛根的健脾益气之功达到补脾止泻之效;加入山柰,利用其止痛,止痉的功效,取三颗针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缓解肠炎发作时的症状,九香虫虚寒呃逆,大腹皮、木通湿脾止泻,火麻仁、乌梅和苦杏仁涩肠止泻。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方严谨科学,材料易得,制备方法可行,服用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for chronic enteriti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肠炎多以细菌性痢疾常见,发作时,通常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即可治愈。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祖国医学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慢性肠炎”被医界誉为十大疑难杂症之一,许多患者久服药难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下列原料制成:黄芪、砂仁、茯苓、葛根、九香虫、三颗针、大腹皮、山柰、木通、乌梅、火麻仁和苦杏仁。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5~15份、砂仁10~20份、茯苓10~20份、葛根20~30份、九香虫5~15份、三颗针9~15份、大腹皮9~15份、山柰9~15份、木通9~15份、乌梅5~15份、火麻仁6~12份和苦杏仁1~3份。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0份、砂仁15份、茯苓15份、葛根25份、九香虫10份、三颗针12份、大腹皮12份、山柰12份、木通12份、乌梅10份、火麻仁9份和苦杏仁2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芪用凉水浸泡0.5小时,置于熬药锅内熬制2小时,再放入所述重量份的砂仁熬制0.5小时,把药汤倒出与所述重量份的葛根搅拌,置阴凉处晾干,2天之后置于太阳下风干;(2)将所述重量份的茯苓用凉水浸泡0.5小时,置于熬药锅内熬制1小时,把药汤倒出与步骤(1)制成的药材搅拌,置于太阳下风干;(3)将步骤(2)制成的药材、九香虫、三颗针、大腹皮、山柰、木通、乌梅、火麻仁和苦杏仁均粉碎成粉,再加入8~12倍的清水,熬制4~6小时成汤剂。优选地,所述葛根由挖自于农历12月的新鲜葛根经如下的步骤制成:洗净除杂→两次加工成沫→用袋子过沉淀成纯药材,次日把水倒掉,留下纯药材再加水浸泡,反复15天→风干备用。各药的功效主治如下: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油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九香虫,甘,温。归胃、肾经。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三颗针,苦,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淸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疹,咽痛目赤,聘耳流脓,痈肿疮毒。大腹皮,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山柰,辛,温。归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木通,苦,寒。归心、小坜、膀胱经。利尿通淋,淸心除烦,通经下乳。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火麻仁,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苦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中医认为慢性肠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症为主,治疗应遵循健脾的原则。根据上述认识机理,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取黄芪、砂仁、茯苓、葛根的健脾益气之功达到补脾止泻之效;由于肠炎发作时常伴有肠痉挛、较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的特点,因此方中加入山柰,利用其止痛,止痉的功效,取三颗针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缓解肠炎发作时的症状,选用九香虫虚寒呃逆,大腹皮、木通湿脾止泻,火麻仁、乌梅和苦杏仁涩肠止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组方严谨科学,材料易得,制备方法可行,服用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0份、砂仁15份、茯苓15份、葛根25份、九香虫10份、三颗针12份、大腹皮12份、山柰12份、木通12份、乌梅10份、火麻仁9份和苦杏仁2份。上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芪用凉水浸泡0.5小时,置于熬药锅内熬制2小时,再放入所述重量份的砂仁熬制0.5小时,把药汤倒出与所述重量份的葛根搅拌,置阴凉处晾干,2天之后置于太阳下风干;所述葛根由挖自于农历12月的新鲜葛根经如下步骤制成:洗净除杂→两次加工成沫→用袋子过沉淀成纯药材,次日把水倒掉,留下纯药材再加水浸泡,反复15天→风干备用;(2)将所述重量份的茯苓用凉水浸泡0.5小时,置于熬药锅内熬制1小时,把药汤倒出与步骤(1)制成的药材搅拌,置于太阳下风干;(3)将步骤(2)制成的药材、九香虫、三颗针、大腹皮、山柰、木通、乌梅、火麻仁和苦杏仁均粉碎成粉,再加入10倍的清水,熬制5小时成汤剂。实施例2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5份、砂仁20份、茯苓20份、葛根30份、九香虫15份、三颗针15份、大腹皮15份、山柰15份、木通15份、乌梅15份、火麻仁12份和苦杏仁3份。上述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重量份的黄芪用凉水浸泡0.5小时,置于熬药锅内熬制2小时,再放入所述重量份的砂仁熬制0.5小时,把药汤倒出与所述重量份的葛根搅拌,置阴凉处晾干,2天之后置于太阳下风干;所述葛根由挖自于农历12月的新鲜葛根经如下步骤制成:洗净除杂→两次加工成沫→用袋子过沉淀成纯药材,次日把水倒掉,留下纯药材再加水浸泡,反复15天→风干备用;(2)将所述重量份的茯苓用凉水浸泡0.5小时,置于熬药锅内熬制1小时,把药汤倒出与步骤(1)制成的药材搅拌,置于太阳下风干;(3)将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的制成:黄芪、砂仁、茯苓、葛根、九香虫、三颗针、大腹皮、山柰、木通、乌梅、火麻仁和苦杏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的制成:黄芪、砂仁、茯苓、葛根、九香虫、三颗针、大腹皮、山柰、木通、乌梅、火麻仁和苦杏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5~15份、砂仁10~20份、茯苓10~20份、葛根20~30份、九香虫5~15份、三颗针9~15份、大腹皮9~15份、山柰9~15份、木通9~15份、乌梅5~15份、火麻仁6~12份和苦杏仁1~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芪10份、砂仁15份、茯苓15份、葛根25份、九香虫10份、三颗针12份、大腹皮12份、山柰12份、木通12份、乌梅10份、火麻仁9份和苦杏仁2份。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书
申请(专利权)人:李水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