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幼明专利>正文

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69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包括圆盘形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催化剂,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内填充有制氧液,所述气囊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单向阀,所述气囊通过单向管与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扇叶内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排气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较深的水中发生催化反应,产生氧气,为水的中鱼类供氧,可通过将产生的氧气喷出,带动装置在水中移动,使氧气在水中可均匀分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装置上下浮动进行间断供养,大大的延缓了氧气的释放速率,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
技术介绍
鱼类种类繁多,常被人们当做食物或观赏物。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深受绝大多数人的喜爱。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为最求最新鲜的鱼类食材,在水产品运输时,大多选择活鱼运输的方式。水产品运输车是现代化的活鱼运输工具。水产品运输时必须要配备增氧系统,以保证活鱼不会在运输途中死亡,向水中增氧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直接将空气冲入水中,使得空气溶于水中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这种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是效果不够明显,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限,而且空气泡会直接向上冲出水面与水的接触面积有限;另外,人们还采用投放增氧剂的方式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但增氧剂在水中反应消耗过快,而水的最大溶氧量较低,需少量多次的进行增氧剂的投放,仍然无法很好的解决水中缺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鱼类养殖的水中缺氧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持续稳定增氧且增氧效果好的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包括圆盘形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催化剂,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内填充有制氧液,所述气囊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单向阀,所述气囊通过单向管与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扇叶内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排气道。在上述的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中,所述排气道的进口端固定连接有离子选择透过膜。在上述的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中,所述排气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排气道的排气端口指向与壳体的半径方向夹角呈锐角。在上述的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中,所述扇叶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气孔,多个所述气孔等距阵列设置,多个所述气孔与排气道均连通。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囊,装置的整体密度略大于水,在水中可缓慢下沉,而随着下沉后水压增大,气囊被压缩,使气囊内的制氧液进入壳体内,与催化剂接触,反应放出大量氧气并产生水,达到自动的间断供养效果,大大的延缓了氧气的释放速率,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扇叶,反应生成的大量氧气和水,经排气道混合喷出至外界水中,因而可带动壳体旋转,扇叶跟随壳体旋转,带动装置在水中向上移动,因而装置可自动的在水中移动,使氧气在水中可均匀分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孔,在扇叶旋转时,扇叶背部产生局部低压区域,与排气道内部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排气道内的氧气可快速通过气孔,而此时气孔排出的氧气气泡会被下一个旋转而至的扇叶撞击打散,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升氧气在水中的溶解率,进一步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催化剂、3气囊、4单向阀、5单向管、6扇叶、7排气道、8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包括圆盘形壳体1,壳体1内填充有催化剂2,催化剂为MnO2,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囊3,气囊3为弹性橡胶气囊,具有良好的可形变性能,气囊3内填充有制氧液,具体的,制氧液为H2O2,催化剂2为MnO2,能够催化H2O2发生如下反应:2H2O2=2H2O+O2↑,气囊3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单向阀4,单向阀4只可允许外界水进入气囊3内,气囊3通过单向管5与壳体1内部连通,单向管5只允许气囊3内的液体进入壳体1内,装置的整体密度略大于水,在水中可缓慢下沉,而随着下沉后水压增大,气囊3被压缩,使气囊3内的制氧液进入壳体1内,与催化剂2接触,反应放出大量氧气并产生水,达到自动的间断供养效果,大大的延缓了氧气的释放速率,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壳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6,多个扇叶6呈环形阵列排布,扇叶内设有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排气道7,需要注意的是,排气道7的进口端固定连接有离子选择透过膜,此离子选择透过膜只允许除锰离子之外的其他离子通过,需要说明的是,排气道7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排气道7的排气端口指向与壳体1的半径方向夹角为30°,反应生成的大量氧气和水,经排气道7混合喷出至外界水中,因而可带动壳体1旋转,扇叶6跟随壳体1旋转,带动装置在水中向上移动,因而装置可自动的在水中移动,使氧气在水中可均匀分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在水产品运输时,将本装置放入盛放水产品的水池中,装置的整体密度略大于水,在水中可缓慢下沉,而随着下沉后水压增大,气囊3被压缩,使气囊3内的制氧液进入壳体1内,与催化剂2接触,反应放出大量氧气并产生水,反应生成的大量氧气和水,经排气道7混合喷出至外界水中,因而可带动壳体1旋转,扇叶6跟随壳体1旋转,带动装置在水中向上移动,因而装置可自动的在水中移动,使氧气在水中可均匀分布,有利于鱼类的生长;装置向上移动,水压逐渐减小,则气囊3膨胀,停止向壳体1内输送制氧液,并通过单向阀4将水吸入气囊3内,此时壳体1停止旋转,继而使装置再次下沉,重复上述操作,达到了自动的间断供养效果,大大的延缓了氧气的释放速率,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当气囊3内制氧液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氧气不足以将装置浮起时,将装置打捞出,排出气囊3内的溶液,重新加入制氧液即可再次投入使用。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扇叶6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气孔8,多个气孔8等距阵列设置,多个气孔8与排气道7均连通。在扇叶6旋转时,扇叶6背部产生局部低压区域,与排气道7内部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使排气道7内的氧气可快速通过气孔8,而此时气孔8排出的氧气气泡会被下一个旋转而至的扇叶6撞击打散,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提升氧气在水中的溶解率,进一步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包括圆盘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填充有催化剂(2),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囊(3),所述气囊(3)内填充有制氧液,所述气囊(3)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单向阀(4),所述气囊(3)通过单向管(5)与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6),多个所述扇叶(6)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扇叶内设有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排气道(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动式水产品养殖用增氧设备,包括圆盘形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填充有催化剂(2),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囊(3),所述气囊(3)内填充有制氧液,所述气囊(3)的侧壁上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单向阀(4),所述气囊(3)通过单向管(5)与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6),多个所述扇叶(6)呈环形阵列排布,所述扇叶内设有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排气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幼明
申请(专利权)人:秦幼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