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768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选地施肥施药、起垄、打穴、铺管、覆膜、穴播、苗期管理、膜下灌溉、覆盖棚膜、田间常规管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白菜霜霉病的发病率控制在0.1%左右,是同年度常规栽培措施的大田白菜霜霉病的发病率的二十分之一,产量提高了20%以上。

Cultivation method of preventing downy mildew of autumn cabb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蔬菜病害防治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防治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大白菜秋季栽培是我国传统的栽培方式,种植面积最大。秋季是华北地区一年中的雨季,湿度大,温度忽高忽低,特别易于造成霜霉病的流行。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大白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病害流行年份,大白菜株发病率可达80%-90%,减产30%-50%。霜霉病一直是制约秋白菜生产的关键因素,对秋白菜的生长品质以及菜农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扩大后病斑呈黄色,因其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空气潮湿时,在叶背相应位置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稀疏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变成褐色时,整张叶片变黄,随着叶片的衰老,病斑逐渐干枯。大白菜包心期以后,病株叶片由外向内层层干枯,严重时只剩下心叶球。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现有技术对防治秋白菜霜霉病报道较多,其中行之有效的的措施还是采用抗病品种和发生后采用药剂防治,尚没有根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众所周知,空气湿度大和温度高是该病原菌繁殖快、易传播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何从栽培管理技术上探索一种通过改变大白菜的栽培生长微环境,减少或阻断霜霉病原菌繁殖和传播扩散,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经济损失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处理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用25%甲霜•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3)选地施肥施药7月上旬,选择土地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施足底肥,同时撒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深翻细耙太阳晒,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4)起垄、打穴、铺管、覆膜7月中旬,延地块东西向起垄,垄为梯形状,垄底宽45~50厘米,垄顶宽30~35厘米,垄高13~15厘米,垄间距50厘米,每6~8垄后留一间距100厘米的走道,起垄纵向每50米设置一排水沟,在垄顶纵向正中打一行穴,穴距30~40厘米;将滴灌管置于垄顶穴边,顺着垄的方向铺设,每条滴灌细管与滴灌总管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开关,然后地膜覆盖垄脊;(5)穴播点状扣开覆膜,将步骤(2)处理的种子撒在穴内,每穴5~10粒,盖土压实;(6)苗期管理苗长出1~2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每穴留2~3株健壮苗;苗长出3~4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7)膜下灌溉定苗后1~2日膜下滴灌灌溉,在滴灌水源处按30公斤/亩/次加入多元复合肥史丹利稀释液,灌水量垄基部湿润、但不渗出明水为止;(8)覆盖棚膜在走道的两侧每隔150~200厘米设置70~80厘米高顶端光滑的柱子,柱子纵向和横向之间均拉上绳子,棚膜置于柱子和绳上,阴雨天来临之前,将棚膜打开覆盖白菜,雨过天晴后及时揭膜;(9)田间常规管理控制每次滴灌水量至白菜基部湿润为止,进入结球期后,在滴灌水源处按1公斤/亩/次加入腐质酸速效肥的稀释液;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放入塑料袋带出田外深埋,尤其在雨后要及时田间检查,直至收获。本专利技术的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1)通过选用抗病品种,从源头上增强白菜自身的抗病能力。(2)经过种子处理,杀灭了种子及其周边土壤的病原菌,有助于白菜度过苗期十几天抵抗力弱的时期。(3)起垄、垄项打穴播种方法,极大地增加了白菜的通风透光,降低了株间小气候湿度,创造白菜可正常生长而不利于白菜霜霉病原菌繁殖的环境条件。(4)垄项铺滴灌管、覆膜的措施,采用膜下滴灌灌溉,菜田没有明水,不会有积水,白菜得到需求的水分,但膜上白菜间小气候的空气湿度却很低,因此,灌溉不会给白菜霜霉病原菌创造发病环境。(5)覆盖棚膜相当于给白菜打个雨伞,降雨时,雨水从棚膜流至垄沟,或被土壤吸收或从排水沟排走,达到大雨后垄沟中无存水的效果,这样天晴揭膜后,光照后田间的湿度很快降下来,还会以造成适宜白菜霜霉病原菌繁殖的环境条件。(6)滴灌带肥,在包心期的田间管理中,由滴灌带入腐质酸速效肥的稀释液,起到促进白菜生长健壮的作用,在提高白菜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白菜的抗病性。(7)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清除,在田间作业时随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病株出现,必须及时拔除,清除病源。上述综合栽培措施相比现有栽培管理在管理用工方面增加了约50%的成本,但经过连续两年的试验,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后,白菜霜霉病的发病率控制在0.1%左右,约为同年度常规栽培措施的大田白菜霜霉病的发病率的二十分之一,因此,产量提高了20%以上,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超收减增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实施例12017年在山西省阳高县东关村选择土地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5亩,采用本专利技术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抗病品种晋白三号。(2)种子处理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用25%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3)选地施肥施药7月上旬,施足底肥,同时撒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深翻细耙太阳晒,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4)起垄、打穴、铺管、覆膜7月中旬,延地块东西向起垄,垄为梯形状,垄底宽45厘米,垄顶宽30厘米,垄高13厘米,垄间距50厘米,每6垄后留一间距100厘米的走道,起垄纵向每50米设置一排水沟,在垄顶纵向正中打一行穴,穴距35厘米;将滴灌管置于垄顶穴边,顺着垄的方向铺设,每条滴灌细管与滴灌总管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开关,然后地膜覆盖垄脊。(5)穴播点状扣开覆膜,将步骤(2)处理的种子撒在穴内,每穴5~10粒,盖土压实。(6)苗期管理苗长出1~2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每穴留2~3株健壮苗;苗长出3~4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7)膜下灌溉定苗后1日膜下滴灌灌溉,在滴灌水源处按30公斤/亩/次加入多元复合肥史丹利稀释液,灌水量垄基部湿润、但不渗出明水为止。(8)覆盖棚膜在走道的两侧每隔150厘米设置70厘米高顶端光滑的柱子,柱子纵向和横向之间均拉上绳子,棚膜置于柱子和绳上,阴雨天来临之前,将棚膜打开覆盖白菜,雨过天晴后及时揭膜。(9)田间常规管理控制每次滴灌水量至白菜基部湿润为止,进入结球期后,在滴灌水源处按1公斤/亩/次加入腐质酸速效肥的稀释液;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放入塑料袋带出田外深埋,尤其在雨后要及时田间检查,直至收获。本试验地白菜霜霉病的发病率为0.09%,附近大田的发病率为1.5%,前者为后者的6%,前者比后者产量提高了21%。实施例22018年山西省阳高县东关村选择土地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10亩,采用本专利技术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抗病品种晋青二号。(2)种子处理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用25%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3)选地施肥施药7月上旬,施足底肥,同时撒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深翻细耙太阳晒,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4)起垄、打穴、铺管、覆膜7月中旬,延地块东西向起垄,垄为梯形状,垄底宽45厘米,垄顶宽30厘米,垄高13厘米,垄间距50厘米,每6垄后留一间距100厘米的走道,起垄纵向每50米设置一排水沟,在垄顶纵向正中打一行穴,穴距35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处理 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用25%甲霜•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3%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3)选地施肥施药 7月上旬,选择土地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施足底肥,同时撒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深翻细耙太阳晒,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4)起垄、打穴、铺管、覆膜 7月中旬,延地块东西向起垄,垄为梯形状,垄底宽45~50厘米,垄顶宽30~35厘米,垄高13~15厘米,垄间距50厘米,每6~8垄后留一间距100厘米的走道,起垄纵向每50米设置一排水沟,在垄顶纵向正中打一行穴,穴距30~40厘米;将滴灌管置于垄顶穴边,顺着垄的方向铺设,每条滴灌细管与滴灌总管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开关,然后地膜覆盖垄脊;(5)穴播 点状扣开覆膜,将步骤(2)处理的种子撒在穴内,每穴5~10粒,盖土压实;(6)苗期管理 苗长出1~2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每穴留2~3株健壮苗;苗长出3~4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7)膜下灌溉 定苗后1~2日膜下滴灌灌溉,在滴灌水源处按30公斤/亩/次加入多元复合肥史丹利稀释液,灌水量垄基部湿润、但不渗出明水为止;(8)覆盖棚膜 在走道的两侧每隔150~200厘米设置70~80厘米高顶端光滑的柱子,柱子纵向和横向之间均拉上绳子,棚膜置于柱子和绳上,阴雨天来临之前,将棚膜打开覆盖白菜,雨过天晴后及时揭膜;(9)田间常规管理 控制每次滴灌水量至白菜基部湿润为止,进入结球期后,在滴灌水源处按1公斤/亩/次加入腐质酸速效肥的稀释液;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放入塑料袋带出田外深埋,尤其在雨后要及时田间检查,直至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秋白菜霜霉病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抗病品种;(2)种子处理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用25%甲霜•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晾干后播种;(3)选地施肥施药7月上旬,选择土地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施足底肥,同时撒施杀虫剂和杀菌剂,深翻细耙太阳晒,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4)起垄、打穴、铺管、覆膜7月中旬,延地块东西向起垄,垄为梯形状,垄底宽45~50厘米,垄顶宽30~35厘米,垄高13~15厘米,垄间距50厘米,每6~8垄后留一间距100厘米的走道,起垄纵向每50米设置一排水沟,在垄顶纵向正中打一行穴,穴距30~40厘米;将滴灌管置于垄顶穴边,顺着垄的方向铺设,每条滴灌细管与滴灌总管相连接,连接处设有开关,然后地膜覆盖垄脊;(5)穴播点状扣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英廉慧草巫东堂赵军良李改珍赵美华兰创业齐仙惠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