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636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49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镜筒内并依次叠设的第一镜片和遮光片,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第二筒壁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远离光轴的外侧壁,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以及自第一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周边部,遮光片分别与第一周边部和内侧壁抵接,内侧壁设置有自内侧壁向靠近光轴方向凸出的限位部,遮光片背离第一镜片的表面承靠在限位部上。通过所设置的限位部,可以在光轴方向上,限定遮光片在镜筒内的位置,避免遮光片组装发生偏斜,还可以避免遮光片被吸笔带出的缺陷,提高遮光片组装的精度和良率,有效降低遮光片的外径规格,缩短遮光片台阶长度,增加设计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摄像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产品中。传统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和遮光片,为了提高镜头模组的整体性能,需要将遮光片稳固地组装在镜筒内。但是,在实际组装遮光片时,往往直接将其直接安装在镜筒内,并使得遮光片分别与镜筒和镜片抵接。但是,这样,容易导致遮光片组装偏斜,并且,在组装时,遮光片还容易被吸笔带出等缺陷,从而降低镜头模组的整体性能。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而提供一种新型镜头模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并依次叠设的第一镜片和遮光片,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二筒壁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遮光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周边部和所述内侧壁抵接,所述内侧壁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光轴方向凸出的限位部,所述遮光片背离所述第一镜片的表面承靠在所述限位部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周边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物侧面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一像侧面,所述遮光片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二物侧面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二像侧面,所述遮光片的第二物侧面与所述第一周边部的第一像侧面抵接,所述遮光片的第二像侧面的边缘区域承靠在所述限位部上。可选地,所述限位部的纵截面呈弧形,且所述弧形的凸出方向靠近所述光轴。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呈环状结构。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多个子限位部,所述多个子限位部沿所述内侧壁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可选地,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周边部,所述第二周边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内侧壁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并依次叠设的第一镜片和遮光片,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二筒壁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遮光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周边部和所述内侧壁抵接,所述内侧壁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光轴方向凸出的限位部,所述遮光片背离所述第一镜片的表面承靠在所述限位部上。这样,在装配该结构的镜头模组时,可以首先向镜筒内装入第一镜片,之后,将遮光片装入镜筒内,并且,使得遮光片的其中一个表面与第一镜片的第一周边部抵接,同时,遮光片的另一个表面承靠在内侧壁所设置的限位部上,可以在光轴方向上,限定遮光片在镜筒内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遮光片组装发生偏斜,并且还可以避免遮光片被吸笔带出的缺陷,进而可以提高遮光片组装的精度和良率,有效降低遮光片的外径规格,缩短遮光片台阶长度,增加设计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10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110内并依次叠设的第一镜片120和遮光片130,所述镜筒110包括设置有通光孔111a的第一筒壁111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12,所述第二筒壁112包括靠近光轴OO’的内侧壁112a以及远离所述光轴OO’的外侧壁112b,所述第一镜片120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121以及自所述第一光学部121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周边部122,所述遮光片130分别与所述第一周边部122和所述内侧壁112a抵接,所述内侧壁112a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112a向靠近所述光轴OO’方向凸出的限位部112a1,所述遮光片130背离所述第一镜片120的表面承靠在所述限位部112a1上。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遮光片13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镜片120的像侧,这样,遮光片130靠近像侧的表面(也即遮光片130的下表面)便承靠在限位部112a1上,在装配该结构的镜头模组100时,可以首先向镜筒110内装入第一镜片120(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装入更多数量的镜片等光学器件),之后,将遮光片130装入镜筒110内,并且,使得遮光片130的靠近物侧的表面与第一镜片120的第一周边部122抵接,遮光片130的靠近像侧的表面承靠在内侧壁112a所设置的限位部112a1上,这样,可以在光轴OO’方向上,限定遮光片130在镜筒110内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遮光片130组装发生偏斜,并且还可以避免遮光片130被吸笔带出的缺陷,进而可以提高遮光片130组装的精度和良率,有效降低遮光片130的外径规格,缩短遮光片台阶长度,增加设计自由度。需要说明的是,遮光片130除了可以像图1中所示的那样位于第一镜片120的像侧以外,该遮光片130也可以位于第一镜片120的物侧,此时,该遮光片130的靠近像侧的表面与第一镜片120的第一周边部122抵接,遮光片130的靠近物侧的表面便承靠在限位部112a1上,同样可以实现在光轴OO’方向上限定遮光片130在镜筒110内的位置。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限位部112a1的具体结构并没有作出限定,但是,该限位部112a1沿垂直于所述光轴OO’方向的延伸长度应当至少超过遮光片130的边缘区域,也就是说,限位部112a1至少有与遮光片130相重合的区域,以便可以利用限位部112a1承靠所述遮光片13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周边部122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物侧面122a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一像侧面122b,所述遮光片130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二物侧面131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二像侧面132,所述遮光片130的第二物侧面131与所述第一周边部122的第一像侧面122b抵接,所述遮光片130的第二像侧面132的边缘区域承靠在所述限位部112a1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限位部112a1的纵截面可以呈弧形,且所述弧形的凸出方向靠近所述光轴OO’。当然,除此以外,该限位部112a1的纵截面也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限位部112a1的纵截面可以呈矩形、三角形、梯形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等等。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限位部112a1可以呈环状结构,这样,遮光片130的第二像侧面132的边缘区域便可以全部承靠在呈环状结构的限位部112a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遮光片130组装发生偏斜,并且还可以避免遮光片130被吸笔带出的缺陷,进而可以提高遮光片130组装的精度和良率,有效降低遮光片130的外径规格,缩短遮光片台阶长度,增加设计自由度。此外,为了降低镜头模组100的重量,限位部112a1可以呈分体的环状结构,具体地,所述限位部112a1可以包括多个子限位部,所述多个子限位部沿所述内侧壁112a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镜头模组100还包括第二镜片140,所述第二镜片140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141以及自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并依次叠设的第一镜片和遮光片,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二筒壁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遮光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周边部和所述内侧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光轴方向凸出的限位部,所述遮光片背离所述第一镜片的表面承靠在所述限位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并依次叠设的第一镜片和遮光片,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二筒壁包括靠近光轴的内侧壁以及远离所述光轴的外侧壁,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遮光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周边部和所述内侧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设置有自所述内侧壁向靠近所述光轴方向凸出的限位部,所述遮光片背离所述第一镜片的表面承靠在所述限位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物侧面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一像侧面,所述遮光片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二物侧面以及靠近像侧的第二像侧面,所述遮光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