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52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收纳腔的第一筒部和具有第二收纳腔的第二筒部,所述第一收纳腔与第二收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二镜片组,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分体设置,所述第一筒部靠近像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一收纳腔外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二筒部靠近物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二收纳腔内延伸形成第二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设于第二筒部内并沿自像侧朝物侧的方向抵靠所述第二承靠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使得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固定更加可靠。

Lens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G02B7/02),具有涉及一种镶套式分体barrel小头镜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镜片组,镜筒由尺寸较小的第一筒部和尺寸稍大的第二筒部组成,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分体成型,第一筒部内设置第一镜片组,第二筒部内设置第二镜片组;第二筒部靠近物侧的端面朝向像侧凹陷形成凹槽,第一筒部靠近像侧的端面承靠在该凹陷上,并利用胶水进行固定。上述镜头组件在满足镜筒与镜片组结构尺寸相匹配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镜筒的尺寸尽可能小,从而使镜筒不同部分的结构尺寸设计灵活化,达到镜筒结构小型化的设计需求。该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镜筒结构小型化的设计需求,但是,其结构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例如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的固定方式不够牢固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组件,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使得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固定更加牢固。本技术的镜头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收纳腔的第一筒部和具有第二收纳腔的第二筒部,所述第一收纳腔与第二收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二镜片组,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分体设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收纳腔的第一筒部和具有第二收纳腔的第二筒部,所述第一收纳腔与第二收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二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分体设置,所述第一筒部靠近像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一收纳腔外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二筒部靠近物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二收纳腔内延伸形成第二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设于第二筒部内并沿自像侧朝物侧的方向抵靠所述第二承靠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收纳腔的第一筒部和具有第二收纳腔的第二筒部,所述第一收纳腔与第二收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一镜片组,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设置有第二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分体设置,所述第一筒部靠近像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一收纳腔外延伸形成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二筒部靠近物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二收纳腔内延伸形成第二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设于第二筒部内并沿自像侧朝物侧的方向抵靠所述第二承靠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靠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一抵靠面相对的第一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抵靠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承靠部包括靠近像侧并与所述第一抵靠面抵接的第二抵靠面、与所述第二抵靠面相对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抵靠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抵接所述第二筒部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