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47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应用于地磅,该称重传力机构包括钢板、固设于该钢板底面第一侧的第一“U”形钢条、固设于该钢板底面第二侧的第二“U”形钢条、固设于该钢板底面中部并位于该第一“U”形钢条和第二“U”形钢条之间的第三“U”形钢条、设置于该钢板第一侧并可用于支撑该钢板第一侧的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设置于该钢板第二侧并可用于支撑该钢板第二侧的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该第一“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一凹陷嵌入部,该第二“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二凹陷嵌入部,该钢板第一侧设有供该第一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称重传力机构(地磅秤台)的承载能力一般,在受到较大重物重压时可能实现凹陷变形、侧翻等问题,给称重造成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应用于地磅,该称重传力机构包括钢板、固设于该钢板底面第一侧的第一“U”形钢条、固设于该钢板底面第二侧的第二“U”形钢条、固设于该钢板底面中部并位于该第一“U”形钢条和第二“U”形钢条之间的第三“U”形钢条、设置于该钢板第一侧并可用于支撑该钢板第一侧的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设置于该钢板第二侧并可用于支撑该钢板第二侧的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该第一“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一凹陷嵌入部,该第二“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二凹陷嵌入部,该钢板第一侧设有供该第一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该钢板第二侧设有供该第二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中每根第一支撑柱顶端均设有可穿过该第一通孔的第一螺纹柱,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中每根第一支撑柱底端均固设有第一底盘,该第一螺纹柱上套设有可与该第一螺纹柱螺接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该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位于该钢板上方和下方,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中每根第二支撑柱顶端均设有可穿过该第二通孔的第二螺纹柱,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中每根第二支撑柱底端均固设有第二底盘,该第二螺纹柱上套设有可与该第二螺纹柱螺接的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该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分别位于该钢板上方和下方,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顶端端部设有连接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第一栏杆,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顶端端部设有连接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第二栏杆。在本技术所述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中,该第一“U”形钢条顶端开口部与该钢板底面焊接连接,该第一凹陷嵌入部为固设于该第一“U”形钢条底面两端的第一钢套,该第二“U”形钢条顶端开口部与该钢板底面焊接连接,该第二凹陷嵌入部为固设于该第二“U”形钢条底面两端的第二钢套。在本技术所述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中,该第一通孔的内孔直径大于该第一支撑柱及第一螺纹柱的横截面直径,该第二通孔的内孔直径大于该第二支撑柱及第二螺纹柱的横截面直径,该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的横截面直径均大于该第一通孔的内孔直径,该第三螺母、第四螺母的横截面直径均大于该第二通孔的内孔直径。在本技术所述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中,该第一“U”形钢条和第三“U”形钢条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该第一“U”形钢条和第三“U”形钢条的至少一根第一连接钢条,该第二“U”形钢条和第三“U”形钢条之间设有用于固定连接该第二“U”形钢条和第三“U”形钢条的至少一根第二连接钢条。在本技术所述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中,该至少一根第一连接钢条中的每根第一连接钢条第一端均与该第一“U”形钢条固定焊接,该至少一根第一连接钢条中的每根第一连接钢条第二端均与该第三“U”形钢条固定焊接,该至少一根第一连接钢条中的每根第一连接钢条顶部均与该钢板底面焊接。在本技术所述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中,该至少一根第二连接钢条中的每根第二连接钢条第一端均与该第二“U”形钢条固定焊接,该至少一根第二连接钢条中的每根第二连接钢条第二端均与该第三“U”形钢条固定焊接,该至少一根第二连接钢条中的每根第二连接钢条顶部均与该钢板底面焊接。实施本技术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时,在安装该称重传力机构时,可将称重传感器顶端插入至第一凹陷嵌入部和第二凹陷嵌入部内,使得称重传感器分别设置于称重传力机构底部四个角落位置处,然后旋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将第一底盘调节至与地面抵接,旋转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将第二底盘调节至与地面抵接。然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至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与钢板保持一定距离,然后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至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与钢板保持一定距离。在称重时,钢板顶面的重力通过第一“U”形钢条和第二“U”形钢条传递至四个角落位置处的称重传感器,进行精确称重。而在钢板出现侧倾时,如果向第一侧边下倾,在钢板底面与第二螺母抵接时,第二螺母可抵住钢板底面,防止钢板第一侧下倾。相同的,第四螺母可起到防止钢板第二侧下倾的作用。而在称重过程中,由于第一螺纹、第二螺母、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均与钢板有一定距离,不会影响钢板的正常称重。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可防止车辆或重物从钢板表面两侧滑落。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第一实施例中,该称重传力机构1包括钢板2、固设于该钢板2底面第一侧的第一“U”形钢条3、固设于该钢板2底面第二侧的第二“U”形钢条4、固设于该钢板2底面中部并位于该第一“U”形钢条3和第二“U”形钢条4之间的第三“U”形钢条5、设置于该钢板2第一侧并可用于支撑该钢板2第一侧的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6、设置于该钢板2第二侧并可用于支撑该钢板2第二侧的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7,该第一“U”形钢条3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24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一凹陷嵌入部8,该第二“U”形钢条4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24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二凹陷嵌入部9,该钢板2第一侧设有供该第一支撑柱6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0,该钢板2第二侧设有供该第二支撑柱7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11,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6中每根第一支撑柱6顶端均设有可穿过该第一通孔10的第一螺纹柱12,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6中每根第一支撑柱6底端均固设有第一底盘14,该第一螺纹柱12上套设有可与该第一螺纹柱12螺接的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该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分别位于该钢板2上方和下方,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7中每根第二支撑柱7顶端均设有可穿过该第二通孔11的第二螺纹柱13,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7中每根第二支撑柱7底端均固设有第二底盘15,该第二螺纹柱13上套设有可与该第二螺纹柱13螺接的第三螺母18和第四螺母19,该第三螺母18和第四螺母19分别位于该钢板2上方和下方,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6顶端端部设有连接该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6第一栏杆20,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7顶端端部设有连接该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7第二栏杆21。使用本技术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1时,在安装该称重传力机构1时,可将称重传感器24顶端插入至第一凹陷嵌入部8和第二凹陷嵌入部9内,使得称重传感器24分别设置于称重传力机构1底部四个角落位置处,然后旋转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将第一底盘14调节至与地面抵接,旋转第三螺母18和第四螺母19,将第二底盘15调节至与地面抵接。然后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至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17与钢板2保持一定距离,然后第三螺母18和第四螺母19至第三螺母18和第四螺母19与钢板2保持一定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应用于地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力机构包括钢板、固设于所述钢板底面第一侧的第一“U”形钢条、固设于所述钢板底面第二侧的第二“U”形钢条、固设于所述钢板底面中部并位于所述第一“U”形钢条和第二“U”形钢条之间的第三“U”形钢条、设置于所述钢板第一侧并可用于支撑所述钢板第一侧的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钢板第二侧并可用于支撑所述钢板第二侧的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一凹陷嵌入部,所述第二“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二凹陷嵌入部,所述钢板第一侧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钢板第二侧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中每根第一支撑柱顶端均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螺纹柱,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中每根第一支撑柱底端均固设有第一底盘,所述第一螺纹柱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螺纹柱螺接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钢板上方和下方,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中每根第二支撑柱顶端均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螺纹柱,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中每根第二支撑柱底端均固设有第二底盘,所述第二螺纹柱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二螺纹柱螺接的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钢板上方和下方,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顶端端部设有连接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第一栏杆,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顶端端部设有连接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第二栏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应用于地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力机构包括钢板、固设于所述钢板底面第一侧的第一“U”形钢条、固设于所述钢板底面第二侧的第二“U”形钢条、固设于所述钢板底面中部并位于所述第一“U”形钢条和第二“U”形钢条之间的第三“U”形钢条、设置于所述钢板第一侧并可用于支撑所述钢板第一侧的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钢板第二侧并可用于支撑所述钢板第二侧的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一凹陷嵌入部,所述第二“U”形钢条底面两端均设有供称重传感器顶端嵌入抵接的第二凹陷嵌入部,所述钢板第一侧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钢板第二侧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撑柱穿过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中每根第一支撑柱顶端均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螺纹柱,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中每根第一支撑柱底端均固设有第一底盘,所述第一螺纹柱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螺纹柱螺接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钢板上方和下方,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中每根第二支撑柱顶端均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螺纹柱,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中每根第二支撑柱底端均固设有第二底盘,所述第二螺纹柱上套设有可与所述第二螺纹柱螺接的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钢板上方和下方,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顶端端部设有连接所述至少两根第一支撑柱第一栏杆,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顶端端部设有连接所述至少两根第二支撑柱第二栏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称重传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钢条顶端开口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鹰衡称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