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98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放电极、集尘板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放电极设置在入光面的前方并具有放电区域,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放电极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放电极沿所述入光面平行移动使所述放电区域依次涵盖过整个所述入光面;所述集尘板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下侧并用于吸引带电后的灰尘。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可以提高除尘效果。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除尘装置
本申请涉及图像获取
,尤其涉及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控、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摄像机进行图像获取。摄像机是一种通过镜头收集物体发出的或者反射的光进行成像的监控取景设备,当摄像机被安装在空气环境中时,由于空气中含有灰尘,这些灰尘会不断附着在镜头的入光面上形成积尘,影响成像效果。相关技术中,一些方案采用静电除尘装置除积尘,如图1所示,其具体方案是在摄像机的入光面2’的上侧设置放电极10’,在入光面2’的下侧设置集尘板11’,放电极10’利用尖端放电将放电极周围灰尘带电,带电后的灰尘会被集尘板11’吸引而吸附在其上,从而去除入光面2’上的积尘。然而,由于相关技术中的放电极10’放电区域有限,仅能使其周围的灰尘带电,但却无法涵盖整个入光面2’,因此处于放电极10’影响范围之外的灰尘依然会附着在入光面2’上,因此除尘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静电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放电极、集尘板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放电极设置在入光面的前方并具有放电区域,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放电极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放电极沿所述入光面平行移动使所述放电区域依次涵盖过整个所述入光面;所述集尘板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下侧并用于吸引带电后的灰尘。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放电极与所述集尘板平行设置且跨越所述入光面,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放电极沿垂直于所述放电极的方向移动。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电机、传动组件以及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面平行且与所述放电极相垂直,所述放电极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使所述放电极沿所述导向杆移动。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传动组件为缆绳,所述缆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向杆/所述放电极上,所述移动电机与所述放电极/所述导向杆相固定,所述移动电机通过缠绕控制所述缆绳的放出长度进而使所述放电极移动。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移动电机与所述放电极相固定,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齿条与所述导向杆平行设置,所述移动电机带动所述齿轮转动并与所述齿条啮合移动进而使所述放电极移动。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齿条与所述导向杆一体设置。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导向杆为绝缘杆。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还包括软连接件以及电磁锤,所述集尘板以及所述电磁锤二者之一通过所述软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入光面的下侧,当所述电磁锤通电时,所述集尘板与所述电磁锤能够相互吸引并通过所述软连接件的形变撞击在一起。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集尘板的两端均通过所述软连接件固定。可选地,上述的静电除尘装置中,所述电磁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磁锤分别对应所述集尘板的两端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静电除尘装置通过移动机构带动放电极移动使放电区域依次涵盖整个入光面,可以使入光面上所有的灰尘均带电,从而更为有效地被集尘板吸引,提高除尘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
技术介绍
中的静电除尘装置的安装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静电除尘装置非使用状态下的正视结构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静电除尘装置使用状态下的正视结构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采用第一种方案的传动组件的局部装配结构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采用第二种方案的传动组件的局部装配结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放电极、11’-集尘板、2’-入光面;10-放电极、11-集尘板、12-移动机构、120-移动电机、121-传动组件、121a-齿轮、121b-齿条、122-导向杆、13-软连接件、14-电磁锤、2-入光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如图2至图5所示,摄像机具有入光面2,该入光面2可以是镜头本身的表面,也可以是设置在镜头前方的保护玻璃的表面。该静电除尘装置被设置在摄像机的入光面2的前方,因为静电除尘装置在不工作时最好不会遮挡进入入光面2的光线,因此静电除尘装置的各部件可以设置在入光面前方稍外侧的位置,让出入光区域。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放电极10、集尘板11以及移动机构12,放电极10设置在入光面2的前方,放电极10本身具有一定的放电区域,能够使处于该放电区域范围内的灰尘带电。放电区域的大小与放电极10自身的形状、尺寸以及电场强度等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集尘板11设置在入光面2的下侧,集尘板11自身的电性与灰尘相反,因此能够吸引带电后的灰尘。在通常情况下,放电极10自身所拥有的放电区域相对于入光面2的面积而言是很小的,因此放电极10所拥有的放电区域无法将入光面2全部同时涵盖进去。因此,本实施例将移动机构12与放电极10连接,通过移动机构12带动放电极10沿入光面2平行移动,在放电极10平行移动的同时其放电区域也会一起移动,从而涵盖入光面2的其它区域。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放电极10的放电区域大小以及形状,技术人员可以合理地规划放电极10的移动路径,并使放电区域依次涵盖过整个入光面2。随着放电极10的移动,放电区域会依次涵盖入光面2的所有区域,因此附着在入光面2上的灰尘会随着放电区域的到来而先后带电,并被集尘板11所吸附。当通过放电极10的移动使放电区域涵盖过整个入光面2一次之后,放电极10便相当于对入光面2的表面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扫,使附着在入光面2上各个区域的灰尘均能够带电并被集尘板11吸附,因此能够大幅提升除尘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放电极10的移动路径需要根据放电极10的放电区域进行设计,例如,放电极10的移动路径可以为一条直线、一条曲线,甚至包含曲线以及旋转。而放电极10的移动路径又关系到移动机构12的结构复杂程度,例如,对于直线的移动路径,移动机构12可以仅具有一维直线运动结构,而对于曲线的移动路径,通常需要移动机构12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维度的运动结构,对于更高维度的移动路径,移动机构12还需要增加相应地转动结构等。因此,移动路径的维度越多则移动机构12的结构复杂度也就越大,因此要想降低移动机构12的结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降低移动路径的维度来实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放电极10可以与集尘板11平行设置并且使放电极10的长度足以跨越入光面2,这样放电极10的放电区域也可以跨越入光面2,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移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极、集尘板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放电极设置在入光面的前方并具有放电区域,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放电极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放电极沿所述入光面平行移动使所述放电区域依次涵盖过整个所述入光面;所述集尘板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下侧并用于吸引带电后的灰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电极、集尘板以及移动机构;所述放电极设置在入光面的前方并具有放电区域,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放电极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放电极沿所述入光面平行移动使所述放电区域依次涵盖过整个所述入光面;所述集尘板设置在所述入光面的下侧并用于吸引带电后的灰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极与所述集尘板平行设置且跨越所述入光面,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所述放电极沿垂直于所述放电极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电机、传动组件以及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入光面平行且与所述放电极相垂直,所述放电极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使所述放电极沿所述导向杆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缆绳,所述缆绳的一端缠绕在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导向杆/所述放电极上,所述移动电机与所述放电极/所述导向杆相固定,所述移动电机通过缠绕控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王汉荣叶展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