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878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包括包括下颌托和下颌束带,还包括扁带和扁带末端连接的软绳。扁带组成的十字形节点上安装有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电极。电极采用全面包覆结构,电极触头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电极包覆管上部可拆卸的插接安装电极插头,电极插头末端连接有用于信号输出的导线。下颌束带耳挂部分下部设置耳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节脑电监测帽电极部分为全包覆结构,提升了系统绝缘性,降低了监测信号中的噪音来源;可收束软绳在使用时使电极位置相对固定;扁带不可伸缩,而通过节点上较大的电极框内的平动轴和滑套来基于不同患者年龄、头径调整电极位置,电极位置定位准确,使监测结果更加精准和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
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领域,涉及脑电波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
技术介绍
脑电信号是由脑神经活动产生并且始终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发性电位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电信号。在进行大脑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对脑电信号进行记录,以提供临床数据和诊断的依据。因此脑电信号采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心电图检测原理相似,监测头部不同位置电压的变化可以对人体脑部神经元的活动和脑神经的健康程度进行研判。脑电波监测通常使用金属电极涂上导电的胶状物(电解质,含有丰富的导电离子)后固定在被测者头部的相应区域,监测电压变化,然后通过所连接的电脑和绘图仪就能绘制出脑电监测图了。对于脑电波而言,大脑的神经元活动通过离子传导到达大脑皮层,固定在被测者头上的导电电极感应到这种微弱的电压变化,通过差分放大,滤波,数模转换等一系列手段最终将电信号变成脑电波的原始数据。现有技术中标准的10-20系统,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区域,比如O1,O2能够测量视觉神经的反应。一般来说,头皮表面的脑电波的信号范围为1~100μV(峰-峰),频率范围0.5~100Hz,头质电位约1mV。在头皮表面测量的脑干信号的峰-峰值却不大于0.25μV,频率在100~3000Hz之间。脑电波的检测相对于心电波和肌电波的监测更加困难,因为脑电波引起的电压变化通常是微伏量级,需要经过高倍数放大。同时,脑电波检测信噪比很低,干扰信号比有效数据的幅值更大,使得信号基本被噪声湮没,分离难度很大。这里的噪声主要有:头部运动,面部肌肉运动造成的干扰。电极接触(如头发、空气湿度等)问题引发的干扰,信号传送过程产生的噪声,电源波动引发的干扰等等。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被测者的脑电监测时,通过覆盖在被测者头部的弹性网兜固定电极,通过鳄鱼夹夹持电极并传导该点位脑电信号。由于电极和鳄鱼夹均为裸露状态,患者头发极易接触电极或者鳄鱼夹,而导致上述信号干扰;同时,由于不同被测者的年龄和头径不同,现有技术的弹性网兜在脑电波监测过程中电极的固定位置只能在网兜线路上进行调整,无法准确定位。上述情况会导致被测者脑电波监测结果与实际脑电情况产生较大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被测者头发、年龄、头径的不同影响电极导电接触和电极位置准确程度,而导致的脑电检测结果与实际脑电情况偏差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包括下颌托和下颌束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扁带,所述的扁带纵横交叉为半球形网状结构,所述的扁带末端连接有软绳,所述的软绳末端穿过下颌束带上的耳挂部分上缘;所述的扁带组成的十字形节点上安装有电极定位框,所述的电极定位框两对边开有的开槽中分别嵌入一个平动滑块,所述的平动滑块之间安装有平动轴,所述的平动轴为矩形中空轴;所述的平动轴上套接电极滑套,电极滑套上部安装有电极包覆管;所述的电极包覆管内安装有电极触头,所述的电极触头与电极包覆管可拆卸的安装,所述的电极触头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所述的电极包覆管上部可拆卸的插接安装电极插头,所述的电极插头末端连接有用于信号输出的导线;所述的下颌束带上还附有通过绳带连接的耳电极夹,所述的耳电极夹其中一个夹面上安装有穿透夹面的固定套管,所述的固定套管上安装有电极包覆管,所述的电极包覆管内可拆卸的安装有电极触头,所述的电极触头处于耳电极夹上下夹面之间,所述的电极触头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所述的电极包覆管上部可拆卸的插接安装有电极插头,所述的电极插头末端连接有用于信号输出的导线。本技术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具体的,所述的下颌束带长度可调。具体的,所述的扁带不可伸缩。具体的,所述的软绳松紧可调。具体的,所述平动轴相对于平动滑块可转动的安装。具体的,所属电极触头伸出电极包覆管和电极滑套之外的部分为扁平球状结构。具体的,所述的亲水包覆层为脱脂棉。具体的,所述的电极定位框、电极滑套、平动滑块、平动轴和电极包覆管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Ⅰ)本技术的可调节脑电监测帽电极部分为全包覆结构,除头皮测试接触点以外没有与外界空气或患者头发接触的位置,极大提升了系统的绝缘性,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监测信号中的噪音来源;(Ⅱ)本技术的可调节脑电监测帽边缘设置可以收束紧固的软绳,保证本技术的脑电检监测帽在使用时的稳固性,使电极位置相对固定,进而使监测结果更加精准和有效;(Ⅲ)本技术的可调节脑电监测帽的主体部分设置不可伸缩的扁带,而通过节点上较大的电极定位框内的平动轴和滑套来基于不同患者年龄、头径调整电极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被测者头发被皮筋网兜夹住的不适感,并且电极位置定位准确,使监测结果更加精准和有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头电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头电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耳电极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下颌托,2-下颌束带,3-扁带,4-软绳,5-电极定位框,6-平动滑块,7-平动轴,8-电极滑套,9-电极包覆管,10-电极触头,11-亲水包覆层,12-电极插头,13-导线,14-耳电极夹,15-固定套管。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下颌托1和下颌束带2,还包括扁带3,扁带3纵横交叉为半球形网状结构并且末端固接于软绳4,软绳4末端穿过下颌束带2上的耳挂部分上缘;扁带3组成的十字形节点上安装有电极定位框5,电极定位框5两对边的开槽中分别嵌入一个平动滑块6,平动滑块6之间安装有平动轴7,平动轴为矩形中空轴;平动轴7上套接电极滑套8,电极滑套8上部安装有电极包覆管9;电极包覆管9内可拆卸的安装有电极触头10,电极触头10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11,电极包覆管9上部可拆卸的插接安装有电极插头12,电极插头12末端连接有用于信号输出的导线13;下颌束带2耳挂部分下部设置耳电极14,耳电极14结构与头部电极相同;下颌束带2上还附有通过绳带连接的耳电极夹14,耳电极夹14其中一个夹面上安装有穿透夹面的固定套管15,固定套管上安装有电极包覆管9,电极包覆管9内可拆卸的安装有电极触头10,电极触头10处于耳电极夹14上下夹面之间,电极触头10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11,电极包覆管9上部可拆卸的插接安装有电极插头12,电极插头12末端连接有用于信号输出的导线1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方案,本实施例的下颌束带2长度可调。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方案,本实施例的扁带3不可伸缩。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方案,本实施例的软绳4松紧可调。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方案,本实施例的平动轴7相对于平动滑块6可转动的安装。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方案,本实施例的电极触头10伸出电极滑套8和电极包覆管9之外的部分为扁平球状结构。作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包括下颌托(1)和下颌束带(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扁带(3),所述的扁带(3)纵横交叉为半球形网状结构并且末端固接于软绳(4),所述的软绳(4)末端穿过下颌束带(2)上的耳挂部分上缘;所述的扁带(3)组成的十字形节点上安装有电极定位框(5),所述的电极定位框(5)两对边的开槽中分别嵌入一个平动滑块(6),所述的平动滑块(6)之间安装有平动轴(7),所述的平动轴为矩形中空轴;所述的平动轴(7)上套接电极滑套(8),电极滑套(8)上部安装有电极包覆管(9);所述的下颌束带(2)上还附有通过绳带连接的耳电极夹(14),所述的耳电极夹(14)其中一个夹面上安装有穿透夹面的固定套管(15),所述的固定套管上安装有电极包覆管(9),所述的电极包覆管(9)内可拆卸的安装有电极触头(10),所述的电极触头(10)处于耳电极夹(14)上下夹面之间,所述的电极触头(10)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11),所述的电极包覆管(9)上部可拆卸的插接安装有电极插头(12),所述的电极插头(12)末端连接有用于信号输出的导线(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脑电监测帽,包括下颌托(1)和下颌束带(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扁带(3),所述的扁带(3)纵横交叉为半球形网状结构并且末端固接于软绳(4),所述的软绳(4)末端穿过下颌束带(2)上的耳挂部分上缘;所述的扁带(3)组成的十字形节点上安装有电极定位框(5),所述的电极定位框(5)两对边的开槽中分别嵌入一个平动滑块(6),所述的平动滑块(6)之间安装有平动轴(7),所述的平动轴为矩形中空轴;所述的平动轴(7)上套接电极滑套(8),电极滑套(8)上部安装有电极包覆管(9);所述的下颌束带(2)上还附有通过绳带连接的耳电极夹(14),所述的耳电极夹(14)其中一个夹面上安装有穿透夹面的固定套管(15),所述的固定套管上安装有电极包覆管(9),所述的电极包覆管(9)内可拆卸的安装有电极触头(10),所述的电极触头(10)处于耳电极夹(14)上下夹面之间,所述的电极触头(10)表面包裹亲水包覆层(11),所述的电极包覆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化宁殷亚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