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装置及提供供应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74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5:47
用于将待运输的货物进给至输送装置的供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带(9),其围绕供应装置的两个偏转滑轮(4)延伸,其中,至少一个传送带(9)在其内侧(21)上包括引导条(23),引导条(23)大致沿进给方向(13)设置,供应装置具有基础件(11),用于通过用于引导条(23)的引导槽(19)在两个偏转滑轮(4)之间引导至少一个传送带(9),其中,基础件(11)包括基础台(22)和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附接至基础台(22),以及其中,引导槽(19)至少部分地由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形成。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of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供应装置及提供供应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待输送的货物横向进给或排出至输送装置的供应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提供用于将待输送的货物横向进给或排出至输送装置的供应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供应装置具体用于将要横向运输的货物供应至输送装置。在已知的具有至少一个围绕两个偏转滑轮延伸的传送带的供应装置中,在两个偏转滑轮之间设置基础件,具体是用于引导和/或支承至少一个传送带。基础件通常形成为一体,其中形成有引导槽,用于引导至少一个传送带,基础件例如由塑料块制成,在其中铣削至少一个引导槽。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带来一些缺陷,例如,因为基础件的坯料具有较大的尺寸,因而在基础件生产中的处理复杂且精细。另外,当使用多个传送带时,存在在仅仅一个或几个引导槽被磨损的情况下,必须更换整个基础件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供应装置,其具体减少了制造工作。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一方面涉及用于将待运输的货物横向进给至输送装置的供应装置,供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带,传送带围绕供应装置的两个偏转滑轮延伸,其中,至少一个传送带在其内侧上包括引导条,引导条大致沿进给方向设置,以及供应装置具有基础件,用于通过用于引导条的引导槽在两个偏转滑轮之间引导至少一个传送带,其中,基础件包括基础台和至少一个引导装置,至少一个引导装置附接至基础台,以及其中,引导槽至少部分地由至少一个引导装置形成。供应装置可形成为供应输送器置的一部分,待运输的货物大致沿着进给方向在供应输送器置上输送至传送装置。待运输的货物可在输送装置上大致沿输送方向输送。供应装置同样可配置为排出装置,通过该排出装置,可将待运输的货物远离传送装置横向排出。具体地,两个偏转滑轮中的一个形成为驱动滑轮,以及两个偏转滑轮中的另一个形成为至少一个端部滑轮。驱动滑轮可配置在供应装置的第一端上,以及至少一个端部滑轮可配置在供应装置的第二端上,该第二端可布置成相对于进给方向与第一端大致相对。具体地,基础件布置在驱动滑轮与至少一个端部滑轮之间。端部滑轮中的每个均可与传送带中的一个相关联,传送带围绕驱动滑轮和相应的端部滑轮延伸,并且可通过驱动滑轮驱动。具体地,至少一个引导槽至少部分地形成在驱动滑轮、基础件和至少一个端部滑轮中。具体地,可通过用于引导条的至少一个引导槽来提供用于相应传送带的横向引导。具体地,因为引导条接合至相应的引导槽中,因而使得相应的传送带能够横向引导。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基础件的简化生产,与在上述已知供应装置中的基础件通常包括的基础件相比,该基础件包括多个单独部件。然而,这些单独的部件可比传统的基础件更易于生产和组装,如上所述,传统的基础件由一个需要精心加工并且处理更复杂的材料块组成。另外,在一个或多个引导装置磨损的情况下,可更换相应的磨损引导装置;不需要更换整个基础件,与通常使用的单件基础件相比,这更具有成本效益。可设置引导槽的至少一个横向表面或至少一个横向壁和/或引导槽可借助于引导装置至少在一侧上界定。例如,每个横向表面或横向壁均可由另一引导装置形成,具体是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的引导装置。引导槽可在其至少一个端部上加宽。为此,具体地,引导槽的横截面可形成为在至少一个端部上更宽。由此可减小引导条和/或形成引导槽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上的磨损,具体地,在引导条进入引导槽时和/或引导条离开引导槽时。为了加宽引导槽,引导槽的至少一个横向表面或至少一个横向壁可倾斜。引导槽的基部可由基础台提供。有利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附接至基础台,使得引导槽大致沿着进给方向定向。因而,可实现引导,具体地,可实现相应传送带的横向引导。具体地,至少两个引导装置在基础台上彼此大致平行地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使得引导槽通过大致垂直于进给方向定向的间隔形成在引导装置之间。换言之,引导槽的第一横向表面可通过引导装置中的第一个提供,引导槽的第二横向表面可通过引导装置中的第二个提供。在这方面,在大致横向于进给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可配置成彼此间隔开。替代地或另外地,引导槽可分别完全在引导装置中的一个上形成。因而,例如,每个磨损的引导槽仅需要更换一个单独的引导装置。具体地,引导槽的横截面可适于引导条的横截面。因而,在引导条和引导槽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可实现基本均匀的接触,并因而实现基本均匀的引导。另外,可减少追溯到引导条和引导槽之间的仅部分接触的、引导条和/或引导槽上的过度磨损,以及具体地,可实现引导条和/或引导槽的基本均匀的磨损。例如,如果使用具有大致锥形横截面的引导条,则用于该引导条的引导槽也配置成具有大致锥形的横截面,具体地,具有基本相等的锥形角。引导槽可形成为与引导条基本互补。有利地,基础台形成为大致板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容纳部用于接收形成在引导装置上的至少一个紧固装置。因而,基础台由制造简单且便宜的部件形成。例如,基础台由具体是钢的金属形成,或由塑料材料或由复合材料形成。具体地,至少一个加强构件可设置在基础台的背离引导装置的下侧,用于加固基础台。例如,加强构件可形成为C形轮廓件。C形轮廓件可由具体是钢的金属或塑料材料或复合材料形成。至少一个附接装置可与至少一个引导装置一体地形成。引入,尽管有基础件的上述有利的多部件配置,但基础件的部件数量可减少。具体地,可以以规则的间隔在每个引导装置上形成多个附接装置。具体地,可以以规则的间隔在每个引导装置上形成多个容纳部。容纳部的间隔有利地适于附接装置的间隔。因而,简化了至少一个引导装置和基础台的制造和/或至少一个引导装置到基础台的附接。当将引导装置安装在基础台上时,由于容纳部与附接装置的偏离变得明显并因而可检查,因而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相互检查这些部件,以分别实现生产精度。具体地,引导装置可以以压入配合和/或形状配合的方式附接至基础台。因而,使得引导装置与基础台的简单对准和附接成为可能。有利地,引导装置以形状配合的方式附接至基础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再需要大部分单独的压入配合连接装置。至少一个引导装置可形成为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由具体是钢的金属或塑料材料或复合材料形成。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有利地由冷轧和/或冷成型钢制成。冷轧钢具有头部光滑和强化的表面,一方面可确保待运输的货物与引导装置之间的头部低的摩擦,另一方面,对待运输的货物/或引导装置的磨损低。具体地,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可通过弯曲、挤压或焊接来制造。有利地,引导槽形成在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的中心腹板上。替代地,引导槽可至少部分地形成在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的凸缘上。具体地,引导槽可完全在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的中央腹板上形成,例如每个传送带恰好一个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替代地或另外地,引导槽可借助于两个相邻布置的、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的凸缘形成。换言之,在进给方向上观察时,引导槽的横向表面可由两个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中的一个形成,以及引导槽的另一横向表面可由两个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中的另一个形成,在大致横向于进给方向观察时,该两个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中的另一个与第一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相对设置。具体地,实际上作为上述两个特征的组合,引导槽可完全在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的中心腹板上形成,以及另一引导槽的横向表面可在同一个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的至少一个凸缘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应装置,用于将待运输的货物进给至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带(9),其围绕所述供应装置的两个偏转滑轮(4)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9)在其内侧(21)上包括引导条(23),所述引导条(23)大致沿进给方向(13)设置;以及基础件(11),用于通过用于所述引导条(23)的引导槽(19)在所述两个偏转滑轮(4)之间引导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9),其中,所述基础件(11)包括基础台(22)和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所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附接至所述基础台(22),以及其中,所述引导槽(19)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2 DE 102017002020.51.一种供应装置,用于将待运输的货物进给至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传送带(9),其围绕所述供应装置的两个偏转滑轮(4)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9)在其内侧(21)上包括引导条(23),所述引导条(23)大致沿进给方向(13)设置;以及基础件(11),用于通过用于所述引导条(23)的引导槽(19)在所述两个偏转滑轮(4)之间引导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9),其中,所述基础件(11)包括基础台(22)和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所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附接至所述基础台(22),以及其中,所述引导槽(19)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附接至所述基础台(22),使得所述引导槽(19)大致沿着所述进给方向(13)定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至少两个引导装置(20)在所述基础台(22)上彼此大致平行地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使得所述引导槽(19)由大致垂直于所述进给方向(13)定向的间隔在所述引导装置(20)之间形成。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基础台(22)形成为大致板形,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65),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65)用于接收在所述引导装置(20)上形成的至少一个附接装置(57)。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引导装置(20)以形状配合和/或压入配合的方式附接至所述基础台(2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0)形成为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5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槽(19)形成在所述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51)的中央腹板(53)上,或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大致U形的轮廓元件(51)的凸缘(55)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应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容纳部(65)大致形成为所述基础台(22)中的狭槽(67),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附接装置(57)形成为脚构件(59),所述脚构件(59)从所述引导装置(20)向下突出穿过所述狭槽(67),和/或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狭槽(67)大致沿着所述进给方向(13)定向,以及所述脚构件(59)在所述面侧处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格蒙德·杜德克
申请(专利权)人:英特诺控股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