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632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框、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胶水层,通过背框内表面的胶水层可使光源组件与背框连接,保证各部件之间的稳定连接。相较于粘胶层,胶水的流动性较强,电路板与胶水层接触后不会直接地粘接固定,即使机台稳定性等其他因素导致光源组件安装不到位时。在胶水层的作用下,可相应地调整光源组件与背框的相对位置,使得光源件到位至设计位置,以保证光源件与背光可视区的距离为设计距离,避免灯口处出现比较明显的光斑现象,确保用户较优的使用体验。

Prepa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随着全面屏概念的提出,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要求背光底部边框进行相应收窄,以实现超窄边框设计。目前,背光超窄边框在装配时,先将导光板与灯源组件整体组装成灯条结构,再通过机台将组装好的灯条结构整体斜插入框体中,从而完成灯条结构与框体的装配。组装完成后的超窄边框电子设备虽然能满足屏占比高的要求,但是很容易出现灯源的安装位置偏离设计位置的问题,导致灯源发光面与背光可视区的距离偏小,使得灯源的灯口位置处出现比较明显的光斑现象,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中,灯源的安装位置偏离设计位置,导致灯源发光面到背光可视区的距离偏小,使灯源的灯口位置处出现比较明显的光斑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背框、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胶水层,背框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折弯连接的过渡部,所述背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光源件,所述光源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端部;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布置;胶水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以使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背框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模组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层叠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上。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光源件固定在电路板上,得到光源组件;在导光板上安装光源组件,使光源件固定在导光板的端部,并使电路板固定在导光板的侧面,得到光源单元;提供一背框,该背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在背框内表面的安装位置处涂覆胶水,以形成胶水层;将光源单元安装入背框的容置空间,使电路板背离导光板的侧面面向背框内表面的安装位置,通过胶水层使电路板与背框固定,并使光源件安装到位。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中,通过背框内表面的胶水层可使光源组件与背框连接。相较于粘胶层,胶水的流动性较强,电路板与胶水层接触后不会直接地粘接固定,即使机台稳定性等其他因素导致光源组件安装不到位时。在胶水层的作用下,可相应地调整光源组件与背框的相对位置,使得光源件到位至设计位置,以保证光源件与背光可视区的距离为设计距离,避免灯口处出现比较明显的光斑现象,确保用户较优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背光模组沿A-A向的截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中背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制备时点胶形成胶水层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制备时光源组件斜插组装背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电子设备;10、背光模组;11、背框;110、容置空间;111、主体部;112、过渡部;113、延伸部;114、开口;12、导光板;13、光源组件;131、光源件;132、电路板;14、胶水层;15、粘胶层;16、反射片;17、扩散片;18、复合棱镜;191、遮光胶带;192、麦拉片层;193、支撑片层;20、显示模组;200、点胶针。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随着用户对移动终端显示屏占比的要求提高,电子设备超窄边框设计的概念随之提出。超窄边框的电子设备在生产组装时,先将灯源组件与导光板整体组装成灯条结构,再通过机台将组装好的灯条结构整体斜插入框体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后发现,灯条结构与框体组装之前,灯条结构面向框体的表面设有粘胶层。将灯条结构斜插入框体中时,粘胶层与框体一旦接触便会使等调结构与框体直接粘接固定。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同时研究发现,由于机台稳定性等其他因素会导致灯条结构斜插不到位,在粘胶层的粘接作用下,斜插不到位的灯条结构会直接与框体直接粘接固定,导致灯源的安装位置偏离设计位置,使得灯源发光面到背光可视区的距离偏小,从而引发灯源灯口位置处比较明显的光斑现象。为解决电子设备灯源灯口位置处易出现光斑现象,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相应地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背光模组及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模组20。其中,显示模组20层叠设置在背光模组10上。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本文等信息。其中,显示模组20可以为触摸屏,以接收外界的触控信号,从而在电子设备100的显示面上进行相应的信号输出,以实现人机交互。显示模组20承载在背光模组10上,且二者呈层叠设置。该背光模组10的出光面朝向显示模组20,以用于向显示模组20提供光线,使得显示模组20显示画面,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图像显示的功能。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包括背框11、导光板12、光源组件13以及胶水层14。其中,背框11包括主体部111和过渡部112,过渡部112与主体部111折弯连接,该背框11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110。导光板12布置在容置空间110中,光源组件13包括电路板132和设置在电路板132上的光源件131。光源件131设置在导光板12的端部,电路板132设置在导光板12的侧面,且靠近主体部111的内表面布置。胶水层14设置在主体部111的内表面,以使电路板132背离导光板12的侧面与背框11固定。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框11为金属框体结构,该背框11还包括延伸部113。延伸部113连接在过渡部112远离主体部111的一端。该延伸部113与过渡部112折弯连接,延伸部113、过渡部112以及主体部11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10。背框11上还设有开口114,开口114与主体部111相对。该开口114与背框11的容置空间110连通,通过背框11上的开口114,可将背光模组10的相关部件装配至容置空间110中,从而完成背光模组10的组装。在本实施例的背框11中,主体部111内表面设有安装位置,该安装位置用于固定光源组件13。主体部111上的安装位置靠近过渡部112设置,该安装位置处设有胶水层14,通过胶水层14可将光源组件13与背框11固定。胶水层14由涂覆在主体部111上的胶水形成。相较于传统的粘胶层,胶水的流动性较强。光源组件13与胶水层14接触后不会立刻直接地粘接固定,即使在机台稳定性等其他因素影响下,光源组件13安装不到位时,基于胶水层14较强的流动性,可相应地调整光源组件13与背框11的相对位置,使得光源件131到位至设计位置,以保证光源件13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框,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折弯连接的过渡部,所述背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光源件,所述光源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端部;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布置;以及胶水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以使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背框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框,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折弯连接的过渡部,所述背框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光源件,所述光源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端部;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且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布置;以及胶水层,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以使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背框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层呈黑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该延伸部与所述过渡部折弯连接,所述延伸部、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主体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设置在所述延伸部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布置在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虎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