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构件拼接方法和PC构件拼接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23609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两个PC构件上相衔接的衔接面上,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组合形成横跨拼接缝隙的装配凹槽;将一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涂覆涂料层,以连续覆盖所述盖板以及两个所述PC构件的衔接面,所述涂料层外表面平整。盖板横跨整个拼接缝隙,以对拼接缝隙进行覆盖,以对涂料层在拼接缝隙处的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保证涂料层涂覆时各处的支撑效果。且盖板嵌入在衔接面开设的槽体内,以保证整个外侧面重新保持平整,以保证后期涂料层的涂覆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PC构件拼接结构。

PC component splicing method and PC component splic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C构件拼接方法和PC构件拼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还涉及一种PC构件拼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行业中,为了提高建筑速度以及降低建筑成本,对于一些建筑部分,采用PC构件进行制造。PC(precastconcrete)构件,即混泥土预制件,具体的,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础、预制钢结构钢柱基础、路灯广告牌柱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楼板等。当PC构件生产方加工构件时存在规范范围内偏差;当PC构件安装施工时存在规范范围内偏差。当两者同时存在偏差导致外立面存在偏差,外立面因此不平整,时下流行装配式夹心外墙保温体系,因此外墙仅剩涂料层施工,若板缝偏差处理不妥当将影响外立面观感质量。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拼接缝隙痕迹很难消除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该PC构件拼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拼接缝隙痕迹很难消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C构件拼接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两个PC构件上相衔接的衔接面上,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组合形成横跨拼接缝隙的装配凹槽;将一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涂覆涂料层,以连续覆盖所述盖板以及两个所述PC构件的衔接面,所述涂料层外表面平整。在该PC构件拼接方法中,在进行拼接时,对于预留的拼接缝隙不再简单的填充砂浆即可,而是通过盖板横跨整个拼接缝隙,以对拼接缝隙进行覆盖,以对涂料层在拼接缝隙处的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保证涂料层涂覆时各处的支撑效果。且盖板嵌入在衔接面开设的槽体内,以保证整个外侧面重新保持平整,以保证后期涂料层的涂覆效果。而且盖板与装配凹槽之间可以很方便的形成紧密贴合,所以不会与PC构件之间形成新的缝隙,这使得涂覆涂料层后,整个外侧面显得非常平整,进而保证美观。综上所述,该PC构件拼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拼接缝隙痕迹很难消除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厚度不大于所述装配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盖板嵌入至所述装配凹槽中时内侧面贴合所述装配凹槽的槽底设置。优选地,所述将一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为:在所述装配凹槽内均匀涂覆形成水泥浆层,在未凝固的所述水泥浆层外侧覆盖一块与所述装配凹槽相契合的所述网格件,所述网格件和所述水泥浆层组合形成所述盖板。优选地,在嵌入所述盖板之前且在开设所述槽体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拼接缝隙内灌入砂浆后,向所述拼接缝隙中塞入阻隔棒;在所述阻隔棒外侧,向所述拼接缝隙内注入防水密封胶;在所述防水密封胶外侧,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塞缝,且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外侧面与所述装配凹槽的槽底平齐。优选地,所述涂覆涂料层为:涂覆防水外墙腻子,在所述防水外墙腻子外侧覆盖真石漆饰面层。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PC构件拼接结构,该PC构件拼接结构包括两个拼接的PC构件,两个所述PC构件上相衔接的衔接面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组合形成横跨拼接缝隙的装配凹槽,还包括盖板和涂料层,所述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所述涂料层连续覆盖所述盖板以及两个所述PC构件的衔接面,所述涂料层外表面平整。由于上述的PC构件拼接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由PC构件拼接方法所形成的PC构件拼接结构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涂覆在所述装配凹槽内的水泥浆层和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内与所述水泥浆层凝固连接的网格件。优选地,所述拼接缝隙从内到外依次填充有:填缝砂浆、阻隔棒、防水密封胶和聚合物水泥砂浆,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外侧面与所述装配凹槽的槽底平齐。优选地,所述涂料层包括防水外墙腻子层和覆盖在所述防水外墙腻子层外侧的真石漆饰面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构件拼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构件拼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设完槽体时两个PC构件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PC构件1、拼接缝隙2、盖板3、涂料层4、填缝砂浆5、阻隔棒6、防水密封胶7、聚合物水泥砂浆8、装配凹槽9。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以有效地解决拼接缝隙痕迹很难消除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构件拼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PC构件拼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设完槽体时两个PC构件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用于将两个PC构件1(混泥土预制件)拼接起来,以形成整体。对于本申请中所指的两个PC构件1来说,沿拼接方向拼接,以使得一个PC构件1上的至少一个侧面,与另一个PC构件1上的至少一个侧面平滑过渡,以形成衔接,则该侧面称为衔接面,在拼接之后,两个PC构件1相衔接的衔接面位于同一面上,可以是同一平面上,也可以是位于同一平滑曲面上。如两个PC构件1均是墙体,一般来两个PC构件1拼接后,该两个PC构件1外墙面应当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沿拼接方向,两个PC构件1相靠近的一侧侧面呈平行状态,之间形成缝隙,即拼接缝隙2,拼接缝隙2的宽度一般在20毫米左右。该拼接缝隙2的宽度方向指的是两个PC构件1的拼接方向,该拼接缝隙2的深度方向指的是,垂直于衔接面的方向,而其中拼接缝隙2的延伸方向指的是与深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如两个PC构件1是均是墙体,其中拼接缝隙2的深度方向即为PC构件1的厚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文在阐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时,为了方便描述,对于两个拼接的PC构件1,其中一个为第一PC构件,另一个为第二PC构件。在将对应的两个PC构件1拼接完成后,以使该两个PC构件1相衔接的衔接面位于同一面上,且之间形成拼接缝隙2后,进一步的,还包如下步骤:步骤100:在两个PC构件1相衔接的衔接面上,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形成横跨拼接缝隙2的装配凹槽9。其中两个PC构件1相衔接的衔接面,即拼接后位于同一个面的侧面,且该该侧面后期需要覆盖涂料层4。两个PC构件1上衔接面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形成横跨拼接缝隙2的装配凹槽9,即在第一PC构件1的衔接面靠近第二PC构件1的边沿开设一个槽体,且槽体槽腔延伸至拼接缝隙2处,对应的,第二PC构件1的衔接面靠近第一PC构件1的边沿开设一个槽体,且槽体槽腔延伸至拼接缝隙2处,通过两个槽体均延伸至拼接缝隙2处,以使第一PC构件1的槽体和第二PC构件1的槽体之间连通以组合形成一个大的凹槽,即称之为装配凹槽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两个PC构件上相衔接的衔接面上,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组合形成横跨拼接缝隙的装配凹槽;将一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涂覆涂料层,以连续覆盖所述盖板以及两个所述PC构件的衔接面,所述涂料层外表面平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构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两个PC构件上相衔接的衔接面上,相靠近一侧处分别开设槽体以组合形成横跨拼接缝隙的装配凹槽;将一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涂覆涂料层,以连续覆盖所述盖板以及两个所述PC构件的衔接面,所述涂料层外表面平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构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厚度不大于所述装配凹槽的深度,且所述盖板嵌入至所述装配凹槽中时内侧面贴合所述装配凹槽的槽底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构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一盖板紧密嵌入在所述装配凹槽中,以覆盖所述拼接缝隙,为:在所述装配凹槽内均匀涂覆形成水泥浆层,在未凝固的所述水泥浆层外侧覆盖一块与所述装配凹槽相契合的网格件,所述网格件和所述水泥浆层组合形成所述盖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构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嵌入所述盖板之前且在开设所述槽体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拼接缝隙内灌入砂浆后,向所述拼接缝隙中塞入阻隔棒;在所述阻隔棒外侧,向所述拼接缝隙内注入防水密封胶;在所述防水密封胶外侧,采用聚合物水泥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树国杨宇贾晓明刘文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